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用就是阻止腺体向肌层内生长,而保持向空腔方向生长。因
此,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
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而关于引起内膜基底层和间质增生 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损伤,如刮宫和剖宫 产;③高雌激素血症;④病毒感染。其中,尤以高雌激素血症
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引人注目。已有实验和研究表明:雌激 素和/或孕激素加泌乳素或许是子宫腺肌病发生所必需的;溴 隐亭可能阻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更近期的研究提示罹患子
宫腺肌病妇女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都合成雌激素,这些雌
激素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长;子宫腺肌病肌层中芳香化酶
和雌酮硫酸酯酶的活性都对照组显著增强。
-
4
子宫腺肌病病理
1.巨检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
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
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且多累及后壁,故后壁常较前壁
4.知识缺乏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与担心术后康复,周围环
境改变有关。
6.疼痛 与术后创伤有关。
-
13
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因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宫作连续切
片检查,l0%~30%在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故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确切侵袭深度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
-
5
病理改变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 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 带,有暗红色出血点 或小区出现其中,很 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 可向浆膜层突出,组 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 腺体和间质。
-
11
治疗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 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 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 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 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 药后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 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
12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担 心治疗效果不佳及影响生理功能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长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 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阴道流血及手术有关。
检查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一
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有
子宫肌瘤。若病灶只是生长在子宫某一
个部位(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非
对称性增大。
-
3
病理
子宫腺肌病病因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清楚。l908年Cullen提出基底层内
膜侵袭是大多数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研究发现,人体所有空
腔器官都有粘膜下层,而只有子宫例外。粘膜下层的主要作
-
9
③MRI:常用T2重影像诊断子宫腺肌病,于月经 前后对比检查,图像发生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 义。MRI可以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 诊断两者同时并存,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 这是MRI的主价值,但MRI价格昂贵,只能在必 须时采用。
④近年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病合 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 瘤患者,以CA125>35kn/L人为诊断子宫腺肌病 或子宫腺肌合并子宫肌瘤的阈值,其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85%。且CA125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 值。
-
8
提高诊断率
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对无典型痛经 史者,盆腔检查子宫增大,质硬或伴有触 痛结节时,考虑到子宫腺肌病可能。
②提高B超诊断技术。对疑诊病人在月经不 同时期(经前、经期、经后)进行B超检查, 动态观察超声图像变化,综合分析诊断。 弥漫性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超声检查, 敏感性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 头准确性高。
-
2
症状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见于约 80%的患者。病人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
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
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
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在月经前
后,仍呈周期性。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
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少数
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
子宫出血。此外,少数患者不孕。妇科
-
10
常见误诊原因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群体相同,临 床表现相似且子宫肌瘤又是常见良性肿瘤, 故易将子宫腺肌病误误诊为子宫肌瘤而漏 诊。本组病人术前误诊为单纯子宫肌瘤占 32%。另外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图表现虽有 一定特征,但因其常合并子宫肌瘤,本组 39.8%,所以易忽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本文B超漏诊率33.9%。子宫腺肌病的决定 性治疗是手术,此点与子宫肌瘤相同,临 床医生常不重视二者的鉴别。
子宫腺肌病
-
1
定义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 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 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 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 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 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 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 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 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 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 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 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 围正常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
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 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 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 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 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
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
在。
-
6
临床诊断
继发性逐渐加重性痛经,发生在中年生育 期妇女,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 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 子宫腺肌病。子宫碘油造影可见在一处或 数处进入肌壁,形成憩室状影,但其阳性 率只有20%左右。最终诊断还靠子宫大体和 病理组织学检查。
-
7
临床表现
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 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
厚。剖开子宫壁可见肌层明显增厚、变硬,在肌壁中见 到粗厚的肌纤维束和微囊腔,腔中偶见陈旧血液。少数 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 类似子宫肌壁问肌瘤,称子宫腺肌瘤。其剖面缺乏子宫 肌瘤明显且规则的肌纤维旋涡状结构,周围无包膜,与 四周肌层无明显分界,因而难以将其自肌层剥出。
2.镜检子宫肌层内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