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爱情诗歌对比研究
一、引言
爱情是诗歌永恒不朽的主题,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用诗歌来表达共同的爱情心理,由于中英在文化习俗、宗教礼仪、历史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的诗歌在很多方面都大相径庭,但是各具特色,委婉含蓄是中国诗歌的特色,热情奔放是英国诗歌的代表。
因此,中英爱情诗歌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感情和文化传统。
二、爱情主题诗歌分类对比
(一)写作手法方面
“英诗之父”Chaucer:“Through life and after death you are my queen,/ For with my death the whole truth shall be seen.”(A Rondel of Merciless Beauty)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誓言。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两首诗句将中英追求爱情理想的异同描绘的淋漓尽致,在英诗中,经常使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上下起伏的感情,而在中诗中,作者多用描述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同样的效果。
(二)表达方式方面
在英诗中,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Edmund Spenser:“Where when as death shall all the world subdue,/ Our love shall live,and later life renew.”(Sonnet 75)。
从诗中可以读出生死相依、永世长存的爱情思想,和英国人对爱情积极追求和热情奔放的赞美。
相反,在中诗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中国人在表达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的感情的时候比较含蓄内敛,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作者表达了封建礼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束缚。
(三)诗歌风格方面
英国著名诗人Spenser的爱情诗中曾这样写:“But when I laugh she mocks,and when I cry/ She laughs and hardens evermore her heart.”(《Sonnet 54》)诗中痴情男子对冷美人带有埋怨、抱怨的感情色彩。
在卓文君《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描述的是即使妻子被丈夫背叛和欺骗,仍然坚守爱情的心境。
这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在爱人双方扮演的角色中,西方女性地位相对比较高,更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幸福,而在当时中国社会,常常发生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
(四)对待爱情态度方面
英国著名诗人John Donne是这样描述爱情的:“Our two souls therefore,which are one,/ Though I must go,endure not yet./ A breach,but an expansion/ Like gold to airy thinness beat.”(A Valediction)诗人认为他和爱人的爱情身心合一,灵魂合一,不属于寻常的爱情,更属于精神上的依赖和融合,心心相印的人之间不存在别离。
英诗中的离别显得乐观洒脱浪漫。
而在中诗中,“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表现出作者对待爱情的态度很理性。
对于别离,中詩表达显得更为被动,苦涩和无奈。
三、造成差异的原因
(一)女性社会地位不同
由于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仍未完全缔除,古代的女性在家相夫教子,做饭洗衣,在经济和精神方面都很依赖男性,因此,古代有句话“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可缝,手足不可断。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因此,男女之间也很难有自由平等的爱情理念。
然而,在英国,女性的地位比较高,西方女性很独立也很自由洒脱,在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爱情诗歌表达没有太多的束缚,如16世纪英国诗人Philip Sidney的诗句:“By just exchange one For another given:/ I hold his dear,and mine he cannot miss,/ There never was a better bargain driven:/ My true love has my heart,and I have his.”(A Ditty)诗中表达了一种和爱人肝胆相照、以心交心、以诚相待、相敬如宾的爱情,在诗人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理念。
(二)宗教信仰不同
在中国,最盛行的是基督教,然而基督教对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影响不大,因此,宗教色彩的爱情诗歌在中诗中不常出现。
西方文学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在英诗中,宗教信仰影响着诗人的爱情观,如英国女诗人Browning的诗句:“With my lost saints—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Smiles,tears,of all my life!—if God choose,/ I shall but love thee after death.”(How Do I Love Thee)这周诗中出现了“上帝”,诗人在祈祷上帝能够在他死后能够继续遇到他的恋人并永远在一起,这是基督教的“来生”。
(三)思维方式不同
在中国,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使得男女之间的恋情表达含蓄委婉,加上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并且古代中国爱情诗歌比英国爱情诗歌的数量少之又少,加上古代战争使得夫妻长期分离,因此,中国诗歌中常会出现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恋人之间相思的情怀。
然而,在英国,受到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影响,加上西方注重个人主义,浪漫的爱情处于很崇高的地位,爱情诗歌是热情奔放和浪漫欢快的,诗人们用诗歌来赞美和追求爱情,爱情诗歌的形式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四、结语
中英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情趣和风格,中诗写作手法含蓄委婉,英诗写作手法豪爽奔放,因此,读者在欣赏中英两种不同的风格的诗歌时候,注意品味不同的文化传统下不同的韵味。
同时,为了更好地将我国爱情主题诗歌推向繁荣,需要在汲取我国古代爱情主题诗歌精髓的同时,学习借鉴英国爱情主题诗歌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