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的一点心得【摘要】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住宅小区绿化植栽尤其重要。
阐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绿化。
【关键词】现代园林住宅小区绿量生态长期以来,在许多景观或环境艺术设计师眼里,绿色植被的种植在整个设计方案的制定中处于次要地位,常常是在总体方案确定后再扩初图或施工图阶段才进行绿化设计。
这样的设计流程往往会造成初始设计方案没有充分考虑整体空间的景观形态,忽视了植物景观在整体的作用,以至于后期的种植设计与前期方案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造成软景植物与硬质小品在空间尺度、体量、形态上不协调。
这也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与国外的差距所在。
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进步以及国外景观设计理念引进,植栽对景观整体的作用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
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尝试将植物作为整体景观空间的一种元素,越来越多的把绿色植被设计带到方案的设计中来,让它们参与空间的组合和规划。
一、绿色植被植栽的作用现代园林设计,追求成为景观总体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求其形成的空间形态,体现植物群体的整体景观效果。
就植物的作用及种植方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空间的组织——骨架构成在景观规划中,平面上有各种硬质铺地、道路、广场、水面等,立面上有景墙、台阶、亭、廊架、树池、跌水以及各类乔灌木构成里空间的各种元素。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利用各种硬铺地和建筑小品来创造空间,但在居住小区内,空间充斥着大量住宅建筑群体,从立面上看人工建筑的质感显得十分生硬,让人倍感压力。
随着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与清新度。
新落成的高档居住小区环境景观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外,还注重其舒适性和生态性,从而引伸出一种概念“绿量”,即绿化植被占空间的体量比。
一个良好的小区景观,要有一个完美的景观布局,绿化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绿量”适宜的生活空间,会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家的温暖。
居住区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应根据地形的特点,同时植物景观也应满足25m的室外空间视距模数的心理要求,有目的的利用绿色植物对创作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创造出连续变化景观的特殊环境气氛。
根据植被在空间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作为空间的主要构筑体,如树阵广场,几何式或规律式的排列来表现植物群体几何空间的美感。
这种种植方式常用于空间面积较大,硬地面积较大,建筑密集的地区,此类植物造景手法一方面利用植被“软”的质感来调和硬质空间,另一方面可将几何状的形态与硬质铺地及周边建筑协调起来。
这种设计手法对树种的形态要求较高,要求树形应挺拔、规整、高大,各树木规格体量应一致,来满足视觉上的美感。
常用的有棕榈科的银海枣、霸王棕、华棕,阔叶乔木如,榉树、银杏、桂花。
二是:作为硬质景观小品的次要构筑体。
在小区中庭设计中,往往会出现景墙,跌水或在泳池边出现水中树池此类景观,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居于次要地位,对整个空间起到软化和补充的作用。
如在景墙跌水池,景墙背面种植一排华棕作为景墙背景,在跌水池两侧种植鸡蛋花,可形成立面上的高低变化,例如:厦门“巴黎香墅”别墅区,会所中庭泳池区景观设计,景观泳池为类长方形,周边结合了按摩床、按摩池、水边树池、景墙及喷水石兽阵列,以及泳池周围的休息木平台,观景亭廊,下沉台阶等设施。
设计者在狭小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各种软、硬质景观元素,采用几何布局“加减法”、体块组合等手法,将平面的水池、木平台、铺地与竖向的树池、矮墙、台阶景墙及休息亭等硬质小品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
2 作为空间主要组成部分——肌体组成居住小区由于功能和布局的要求,景观平面可相应分为主次入口区、中庭主景区、组团休闲区及户前绿地等。
这些区域中人流活动较多的地方,如入口处或公共中庭区,设计师常根据地形的要求和功能要求设计一些景观点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类节点景观的组成往往是硬质景观或硬质小品结合植被,借以表现人工造景的主题文化和艺术的美感。
而在大片空间和次要的区域,尤其是与住宅建筑较近绿地中,还是通过大量的植被来创造艺术上的美感。
这不仅在造景手法上有主次之分、起落的变化,而且大量的植被可以软化住宅建筑冰冷的人工味;丰富的植被景观,可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绿化与景观设计手法1、住宅区所在环境总是有它的特点, 首先, 在环境优美的地段, 要尽量将房屋布置在面向绿地的方向, 并且选择错落的布局,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房屋之间的遮挡, 要采用绿地沟通的手法, 用绿地、道路和风景很自然地导向景区。
小区内可以用植物作主景, 并可创造出各种主题的植物景观。
设计师也可以用植物作景观布置的背景,为了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对比和衬托作用,我们应根据前景的尺度形式、质感和色彩等决定背景植物的高度。
例如: 威尼斯花园位于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南湖岸边, 其地形坡度较大, 规划设计依地就势, 利用地形和水体, 考虑住宅的视野景观效果, 采用低层、多层、高层适当分区, 绿地系统则以中心绿地和社区活动中心为中心, 各个组团中心绿地, 面向湖上美景,充分利用了地形环境优势。
2、选址位于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时, 要充分利用自然, 让人们更多的贴近自然。
沿水系布置绿地, 形成带状和块状相连贯的花园绿地。
在绿化设计中, 规则式种植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设计形式, 只是要避免过多地整形式修剪。
人工化规整的居住区空间非常适宜做规则式种植设计。
3、植物配植应综合考虑植物外观形态和生长习性, 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又要保证能创造出较好的视觉美感, 与设计主题和格调相一致。
一般来说, 庄严宁静的环境配植宜简洁规整; 自由活泼环境配植应富于变化; 有个性的环境配植应以烘托为主; 平淡的环境宜用色彩、形状等对比较强烈的植物配植。
根据不同绿地光照条件应分别选择喜阴、半耐荫、喜阳等植物种类。
喜阳植物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如果是群体种植, 应将喜阳的植物安排在上层, 耐荫的植物宜种植在林内、树荫下、墙的北面,这样才能满足它们生长的需求。
4、尽量保存现有植被, 只要实际可行, 建筑物设计要适当调整到自然植被之间,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和风景质量, 小区场地的种植工作和维护成本会大大降低。
相比之下, 建筑物、草坪和铺装反而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5、在低层地面上种植地表植物, 可以保持水分, 界定道路和利用区, 以及在需要的地带布置草坪,就如铺于地面之上的地毯一般。
对于所有大面积的种植, 应选出一种基调树种, 3到5 种辅助树种, 以及若干补充树种, 以备特殊条件和特殊效果之用。
6、小区内的道路绿化, 必须保证行道有足够的的空间, 行道树的设置可以改善交通环境, 起到领域界定作用, 绿化带的设置, 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感, 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 人行其中, 如同回归自然是一种享受。
三、现状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绿化已经成为现代园林绿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在很多居住区要么奢侈成风, 不顾造价花大量资金建造昂贵豪华的园林景观, 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要么压低成本, 随意种一些植物就当做居住区的绿化设施。
能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和投资性价比的居住区较少。
现代园林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质朴而不简单的小区景观应该是现代大部分居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在具体项目中植栽设计应结合不同空间,不同建筑风格,选择合适的树种和布局手法,利用植物形态,色彩来营造亲切、舒适的空间景观。
参考文献【1】陈劲东《住宅小区景观规划中的绿化植栽设计》2009年【2】王丽颖《对北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的探讨》2004年【3】董晓璞《小型居住区低造价绿化设计》2009年1、住宅小区景观规划中的绿化植栽设计长期以来,在许多景观或环境艺术设计师眼里,植物种植设计居于次要地位,常常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时,再扩初图或施工图阶段才进行绿化设计。
这样的设计流程常常会造成初始设计方案没有充分考虑整体景观空间的形态,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植物景观在整体的作用,后期的种植设计与前期方案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造成软景植物与硬质小品在空间尺度、体量、形态上不协调。
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进步以及国外景观设计理念引进,植栽对景观整体的作用得到重视。
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尝试将植物作为整体景观空间的一种元素,参与空间的组合和划分。
现代植物植栽设计,追求作为景观总体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求其形成的空间形态,体现植物群体的整体景观效果。
就其作用及种植方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空间的组织——骨架构成在景观规划中,构成空间的基本元素,如平面上有各种硬质铺地、道路、广场、水面等,立面上有景墙、台阶、亭、廊架、树池、跌水以及各类乔灌木。
通常设计师会利用各种硬铺地和建筑小品来创造空间,但在居住小区内,空间充斥着大量住宅建筑群体,从立面上看人工建筑的质感显得十分生硬。
随着环保、生态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落成的高档居住小区环境景观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艺术形态外,还注重其舒适性和生态性,从而引伸出一种概念“绿量”,即绿化植被占空间的体量比。
一个良好的小区景观,要有一个良好的景观布局,绿化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绿量”适宜的生活空间,会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居住区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同时植物景观也应满足25m的室外空间视距模数的心理要求,有目的的利用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创造出连续变化景观的特殊环境气氛。
根据植被在空间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作为空间的主要构筑体,如树阵广场,几何式或规律式的排列来表现植物群体几何空间的美感。
这种种植方式常用于空间尺度较大,周围硬地较多,建筑群体较为生硬的区域,此类植物造景手法一方面利用植被“软”的质感来调和空间,另一方面可将几何状的形态与硬质铺地及周边建筑协调起来。
这种设计手法对树种形态要求较高,树形应挺拔、规整、高大,各树木规格体量应一致。
常用的有棕榈科的银海枣、霸王棕、华棕,阔叶乔木如,榉树、银杏、桂花。
二是:作为硬质景观小品的次要构筑体。
在小区中庭设计中,往往会出现景墙,跌水或在泳池边出现水中树池此类景观,植物居于次要地位,作为空间的补充和软化作用参与空间排列和完善。
如在景墙跌水池,景墙背面种植一排华棕作为景墙背景,在跌水池两侧种植鸡蛋花,可形成立面高低变化,例如:厦门“巴黎香墅”别墅区,会所中庭泳池区景观设计,景观泳池为类长方形,周边结合了按摩床、按摩池、水边树池、景墙及喷水石兽阵列,以及泳池周围的休息木平台,观景亭廊,下沉台阶等设施。
设计者在狭小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各种软、硬质景观元素,采用几何布局“加减法”,体块组合等极简主义手法,将平面的水池、木平台、铺地与竖向的树池、矮墙、台阶景墙及休息亭等硬质小品结合起来,采用棕榈科乔木,如霸王棕、银海枣,与规整乔木来划分、组合空间,整个中庭显得既体现了现代的几何美学,又富有休闲生态的景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