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关于“人文主义”
二、文艺复兴的复杂性
三、意大利文学
1、彼特拉克
2、簿伽丘
3、阿里奥斯托 (Ariosto,1474-1533)
4、塔索(Tasso,15441595)
四、德国文学
1、人文学者埃拉斯姆 斯《愚蠢颂》和胡登 《蒙昧者书简》(2)
2、马丁·路德
3、民间故事书:《梯 尔·厄伦史皮格尔》与 《浮士德博士传》
文艺复兴的复杂性
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并非长达300年的人 性解放的狂欢节。“对人类的热情赞美与恶毒诅 咒同在,近乎疯狂的欢乐与同样近乎疯狂的悲哀 并存,对人间伊甸园的构建与对人间地狱的冷酷 描绘交织,对教会神圣的亵渎与诚挚的忏悔融 汇。”(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既看到了人文主义的胜利,同时也看到这个正 在前进中的世界将是一个金钱统治的世界,压迫 和剥削群众的世界,大力放纵个人主义、充满贪 婪等等的一个世界。” (卢卡奇论莎士比亚)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
父亲是佛罗伦萨的商人,薄伽丘是私生子。 《十日谈》是其代表作。
《十日谈》的构思、内《十日谈》 中,形成了一个以爱的权力为基础的完全 属于尘世间的伦理道德,按其本质来说它 是反基督教的。”(俄尔巴赫)
Humanitarian,基督凡人论的,人道主义的,19 世纪开始与humanism的词义结合,指对于人类幸 福、福利的关注及相关实践。同情、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 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 “神权”的绝对统治。
具体看,以个性解放和现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和 来世思想;以理性和知识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 义;以仁慈、博爱和友谊反对封建等级和压迫。
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表现了蓬勃的 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
人文主义之父。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
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 光荣对我就足够了。这是我所乞求的一 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 福。” (彼特拉克) 代表作:《歌集》,366首诗歌,用意 大利语写成,发展了“温柔的新体”, “我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创立 “十四行诗”的形式,为欧洲近代抒情 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艺术成就:现实主义巨著;框型结构;奠定 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对西方小说有深远 影响。
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新教 (Protestantism )创立 者。
路德的《圣经》翻译是德国 文学的里程碑,推动了现代 德语的产生。
《蒙娜丽萨》
“冲突在于节制与诱惑 之间,在于最诚挚的 温情与最无情的贪婪 的情欲之间。” (弗 洛伊德)
人文主义,humanism
Humanities,人文学科,心智的培养与通才教育, 古典文化的修养;对人的兴趣。Humanist,人文 学者,人文主义者
Humanity,人性;Divinity,神性。Humanism, 人性论,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