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初期末考试作文题目(高中)

2017年初期末考试作文题目(高中)

01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

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是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材料一,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学习观——有用于考试的才去学。

材料二,以戏剧进入学习为例,说明对于考试“无用”的也值得学习。

所以,结合两则材料,题目的意思就出来了:学习不应该功利化。

按照这个意思,结构如下:第一段,复述材料;第二段,得出论点;第三段,谈学习的对象也包括“无用”之物,因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考试,还包括培养品性、启迪智慧、学会生活等;第四段,举例。

第五段,结论。

02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

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论人论事切忌秽语。

但不久之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

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前段时间发生的真事。

情况比较复杂,很难一言判定是非。

这是个锻炼你思辨能力的好“案例”。

学生的问题:出言不逊、无礼,而且不听老师劝告。

学生的辩护理由:出言不逊,是在朋友圈,属于私人空间。

老师的问题:断绝师生关系,反应过激了吧。

老师的辩护理由:屡劝不听,照顾同行的面子(维护师道尊严吧)。

03去年,北京某中学学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车道的私家车,结果遭到私家车上的四人下车“围攻”。

这四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其中一女子不停地说:“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傻了吧!”而这名学生则表示私家车占用自行车道,人人都有权利拍照。

这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极力为该生点赞,有网友认为学生应专心学习,也有网友虽赞同这种勇气,却不支持他的这种做法。

从学生的立场比较好写吧:对方违规在先,侵犯了公共利益;监督、举报不良行为是每个市民的责任与义务。

顺便说下,我们这里这种汽车占道的现象很多,有些就大模大样地“横在”人行道上,我不由得想——这是哪个村干部进城了。

04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

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墨鱼,好好赚它一笔。

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知道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高。

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螃蟹。

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

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

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

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到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在饥寒中死去。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了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以辩证的观点来论述。

分别论述两个观点:树立目标,不必过多考虑客观现实,否则目标太低。

只有尊重客观现实,树立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最终,结论为: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

这是高中议论文的常见类型,辩证看待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最后取得一种平衡。

其实,人际关系、做事的理念也是如此。

05斯特林是美国小提琴家、表演艺术家,目前已在全世界举办了多场演奏会,在全球拥有无数的粉丝,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

但她也经常卸下舞台装扮,穿上套头衫,反戴着帽子,在纽约地铁里演奏,却常常无人为之驻足。

06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彩色的,我们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人生是太阳般热情的大红,有的人生是月亮般沉静的银白,有的人生是充满活力的鲜艳,有的人生是洋溢着理性的深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属于你的色彩究竟是什么?请以“我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07【潜水】灵魂的摆渡人以“知止”为话题议论文的话,写做人、生活要懂得取舍、分寸,可以联系“中庸之道”。

【管理员】文学向的Koala's在我的印象里,知止似乎是“适可而止”“分寸分明”的意思……08【潜水】°L别了,________(记叙文)09【冒泡】听风与你我的童年10陌路い残阳有一棵大树(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

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1“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建议写成哲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最适合这个题目,用发现、体味、感受、体悟的思考过程,串起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确幸”。

最后达至认识、思考的新境界。

12近日,一份“护士笔记”刷爆朋友圈,网友纷纷点赞。

娟秀工整的字体、手绘精致的解剖图、翔实的手术记录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这些都出自于90后护士王婷的“手术室上台笔记”。

王婷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名普通护士,进入到手术室这一科室当护士只有三个月时间。

王婷告诉记者:“手术笔记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记录,简单、明了、条理性强,有利于复习记忆。

这种永久性的记录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在做笔记的时候会加上自己的想法,因为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总是在不断改进,习惯也会变。

做好笔记也可以总结各主任、各医生的习惯以及注意事项等,”乍一看是敬业,再想想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该怎么做,这是个最佳的范例。

感觉这样的职场新人不多啊——低调、谦逊、认真、细心。

我看到的职场新人,往往是莽撞、手忙脚乱、茫然、自以为是的。

13【管理员】若愚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它们被称为“角落”,常被人忽视、遗忘。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立意:“角落”喻指不被人关注、易被人忽视的地方,既可以实指一个处所,也可以虚指一个群体。

前者如:家里、学校、社区某一个给你带来欢乐、宁静、忧伤、抚慰你心灵、激活你进步的“角落”;后者如:被人们忽视的弱势群体——留守(失学)儿童、孤寡(空巢)老人、失孤(孩子走失或被拐)父母、残疾人士、务工农民、流浪乞讨者、学校里的食堂大妈、宿管大叔、清洁人员等,或叹息悲悯其不幸的遭遇,呼吁社会的关爱,或感动于他们逆境中的坚韧和善良。

总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平淡中见新意,表达真挚的情感,展现思想的深度。

14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

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

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

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苹果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第一位,用“礼让”达到目的,也让孩子学会“礼让”——但似乎偏心小儿子了;第二位,用完成任务来进行奖惩,孩子学到:做得好有赏,做得不好就两手空空——一样的任务的话,当然是大儿子取胜;第三位,平均分配,合理、公平、没有争吵。

为第三位母亲点赞。

第三个,扩而广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贫富两极分化,一般家庭孩子的上升通道被堵死、富贵者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这时候“公平”的巨大意义就显出来了。

何况,改革之初说好的“共同富裕”呢?就这样没了?15【潜水】殇铭朔月★关于“脾气”,题目自拟16【吐槽】浅言关于“春节拜年”17【潜水】玖念世界上让人难以消受的是对美的祭奠祭奠,意味着美已经“死亡”,这句话是说:最令人难以承受的是在美消亡之后,才记起、重视、怀念18【潜水】简单一点(1746924245)富豪董事长教育儿子的方式极其严格,完全让他们独立生活,初中毕业后两个儿子的学费,生活费用向他拿钱,都必须打借条。

他曾对记者说,他的儿子不是富二代,而要让他们成为创二代。

为此,他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很独立。

根据材料内容,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2016年11月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审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现代社会文化日益交融,中西文明大碰撞,现代科技文明大量涌入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年青一代忽视和淡忘,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很有必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20材料一: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材料二: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的传统文化,没二话——继承、传承。

我觉得,这不是矛盾,而是“遗忘”或是“记得”,记得它们才是有传承的中国人。

或者说,才是“够中国味儿”的中国人。

就像我们吃面条、米饭,聚餐为主,过春节,读“四大名著”。

这些,塑造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

很难想像一个吃西餐、过洋节、信基督教的中国人,身上还有多少“中国味儿”。

21最新数据显示,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与广大手机用户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全国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8.8%,中国人均月流量达到340.8M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