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利基战略
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就恰当地运用了利基战略,它并未直接向 GE、惠尔浦等企业占优势的200升以上的大型冰柜发起攻击,而 是在美国市场开发出了从60升到160升的各种类型的小型冰柜和 设计新颖的酒柜,然后再考虑市场的全面渗透;
格兰仕的微波炉制造、万向集团的万向节(也称万向接头)生产 ,都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战略。
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性,而 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选择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所特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社 会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 源、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投资环境以及相应的法 规制度等; 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东道国 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契约进入战略
具体形式:
许可证贸易 不利影响:第一,可能产生企业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第二,有
时会影响国际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市场目标的实现。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整套知识产权如商标、产品、
专利和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 特许经营具有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企业进入产品出口阶段,既是生产加 工环节优势的体现,又是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过程,同时还能够 通过迅速反映国际市场需求,刺激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大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契约进入战略
以特许经营为例,很多国际服务业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来进入他 国。肯德基、麦当劳、假日酒店等,都是通过特许经营开拓国际 市场的。
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指企业以契约的形式转让无形资产如许可证等所遇到 的风险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其他战略
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也有人称跨国战略联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 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 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定、契 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生产要 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投资进入战略
具体形式:
独资经营: 主要缺点是所需投资相对较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较高,
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不太欢迎外资企业的独资经 营; 企业在东道国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有创建和收购两种。
合资经营: 合资经营一般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所在
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承担经营管理任务,并获取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管理 费; 管理合同这种形式在中东市场比较流行。
国际BOT方式: “建设—经营—移交”战略,即在签署合同的基础上,根据条款
要求逐步完成“权限移交”; 在规定期限内对所投资项目的产权和经营权拥有程度是不同的,
可根据固定成本或附加成本进行分配,包括厂房建造、员工职业 培训、初期生产投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大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出口战略
中国企业的出口,也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经过海 外代理商间接出口,到在海外设立销售公司直接出口,再到制定 国际营销战略,已经步入战略形成阶段;
海尔和格兰仕就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海尔进军海外市场采取了 直接出口、创造品牌、营销本地化的方式;格兰仕则采取间接出 口和OEM方式,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而是选择了为其他知 名厂商代工的方式;
“交钥匙”工程 “交钥匙”工程是指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定,为其设计
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在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 道国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贸易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契约进入战略
具体形式:
管理合同: 管理合同是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管理
三者关系: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 决定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备条件; 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或技术转让来发挥这些优势, 而不一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只是说明企业拥有对外 直接投资的能力,能否对外投资,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第三讲 国际商务战略
企业的商务国际化战略 中国大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
一、企业的商务国际化战略
内涵 国际市场战略 其他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一、企业的商务国际化战略
内涵: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输 出产品和服务,对外直接投资,广泛利用国内 外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 置和组合,平衡市场风险,获取最大的比较经 济利益。
直接投资战略
对于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有的企业采取新建的方式(绿地投资), 有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
新建,康佳由外方代理出口向新建生产基地的转变; 合资,中兴公司在巴基斯坦组建合资公司,采取买方信贷、厂方
贴息的办法,主要以技术作为筹码,进行OEM组装; 收购兼并,海尔在意大利工厂采取并购方式,投资1000万欧元,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利基战略常常是一种有效突破国外 市场的竞争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二、中国大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大企业的类型
已有良好国际化基础和较强经营能力的专业外贸公司; 具有相当技术实力和经营能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现有的工贸、技贸、农贸、银贸公司或集团。
其他战略
利基战略
该战略的实质就是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市场缝隙,集中力量进入, 专业化发展,并成为领先者,实现市场渗透,同时建立各种进入 壁垒,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海外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自身的实力是参与国外企业竞争 与合作的基础,国内企业本身也是一个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 变迁过程;
实质上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更高形式、更激烈竞争的开始; 战略联盟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扩张的流行选择。其具有跨国性、组
织松散性、平等性、优势互补性、竞争与合作并存性、联盟的广 泛性、行为的战略性等特征。
利基战略
“利基”是美国学者用来借喻日本企业的一种市场缝隙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具体形式:
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方式投资少、风险小,有利于集中生产形成规模经 济。但这种方式中间环节较多,会减少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不利于企 业了解国际市场和消费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契约进入战略
内涵:
契约进入战略是指国际企业通过签订契约(合同)的方式,实现 技术、工艺、商标、管理、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的转移从而实现 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
技术、供应、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合作。
区位策略
区位策略所解决的是投资地选择问题,即在何国(何地)投资最 为有利。实质上,是对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进行评价与比较,从市 场状况、资源条件、投资硬环境与软环境等方面,考察东道国内 外生产区位对禀赋所具有的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大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国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三种因 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 也叫“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 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技术创新能力、无 形资产以及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主要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金融和货币优势。
发展方向:
1、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的国际化
2、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继续扩大
3、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 的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国际市场战略
概述: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进入的方式可分为贸易 进入战略、契约进入战略和投资进入战略。
战略类型: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持股87%。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大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已被众多当代企业家视 为企业发展全球战略最迅速、最经济的方法,已成为现代企业提 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式;
荷兰飞利浦公司自1985年以来已在我国建立了40家合资企业; 我国已有一些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了广泛的战略联盟,包括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选择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依据,它决定了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目的和形式。但是,内部化优势只考虑了对外投资的 可能性,而缺乏明确的区位指向; 区位优势才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它决定了对外投资 的区位选择和战略部署。
希尔施模型
在希尔施模型中,希尔施把影响市场进入战略选择的变量分为四 类,即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附加成本和风险成本。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国内生产产品的正常成本,包括购买实物资 本和劳动力、原材料的投入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亚星 《国际商务》
三、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如适应市场的能 力强、经营灵活、创新多样化等,但还存在很多劣势:许多中小企 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产品竞争力不强,风险承受能力弱,经营状 况不够稳定,甚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
具体形式:
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指拥有技术和商标所有权的国际企业通过发放许可
证的方式参与国际经营活动,以开拓某些特定国际市场的战略; 许可证贸易的核心在于技术使用权、产品制造权和产品销售权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