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试卷(有答案)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试卷(有答案)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试卷学校:____姓名:_____班级:___考号:____一.单选题1.基因工程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判断错误的是()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原子半径小于钠③有Li2O、Li2O2两种氧化物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钠的阳离子相同⑤它是还原剂.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⑤D.①③3.a、b、c、d、e分别是Cu、Na、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除b以外,其余金属都能从d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判断a、b、c、d、e依次为()A.Fe、Cu、Al、Na、Mg B.Mg、Cu、Al、Na、FeC.Al、Cu、Mg、Na、Fe D.Mg、Na、Al、Cu、Fe4、如图带漏斗U型管中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a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D.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5.常温下,将少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投入对应的溶液中,溶液显红色的是()A.A B.B C.C D.D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B.NaHCO3、Fe(OH)3、NH4Cl三种固体均能受热分解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在NaHSO4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HSO4-、OH-7.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A.稀H2SO4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铁溶液二.填空题8.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实验现象:(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9.呼吸面具中Na2O2可吸收CO2放出O2,若用超氧化钾(KO2)代替Na2O2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1)写出KO2与CO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2)lkgNa2O2和lkgKO2,分别和CO2反应,生成的O2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3)等物质的量的CO2分别与足量的Na2O2,KO2反应生成的O2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4)你认为选用______作补氧剂更为合适,理由是______.三.简答题10、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废渣中含Fe2O3、SiO2、Al2O3、CaO、MgO等.现以此废渣制备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此浓度时,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由见表.(1)酸溶过程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还原过程中加入FeS2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SO4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3)氧化过程中通入空气和加入NaOH是为了将溶液中的铁元素充分转化为沉淀而析出,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4)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氧化过程需要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pH<______.(5)若NaOH加入过量,所的铁红产品中有其它杂质,但可能无Al2O3,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11.把10.2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下的H2.试计算:(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3)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12.工业上常用铝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铝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除去表面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铝片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铝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3)另称取铝片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收集到气体X.甲同学取448ml (标准状况)气体X通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然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X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X中还可能含量有H2.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1)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2)A中试剂可选用______a.高锰酸钾溶液b.品红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溴水(3)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4)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基因工程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答案:C解析:DNA连接酶:用于连接载体和外源DNA片段。

把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去,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需要几种工具酶,这中间最为重要的另一类酶是DNA限制性内切酶,把载体DNA 片段切开。

2.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判断错误的是()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原子半径小于钠③有Li2O、Li2O2两种氧化物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钠的阳离子相同⑤它是还原剂.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⑤D.①③答案:A解析:解: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Li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①错误;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的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Li原子半径小于钠,故②正确;③Li和氧气反应得到的是氧化锂,没有过氧化锂这种物质,故③错误;④Li+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N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不相等,故④错误;⑤金属锂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只能失电子,显示还原性,故⑤错误.故选:A.3.a、b、c、d、e分别是Cu、Na、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除b以外,其余金属都能从d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判断a、b、c、d、e依次为()A.Fe、Cu、Al、Na、Mg B.Mg、Cu、Al、Na、FeC.Al、Cu、Mg、Na、Fe D.Mg、Na、Al、Cu、Fe答案:D解析:解:由(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可判断c是金属铝;由(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而在冷浓硫酸中钝化的金属是铁和铝,可知e是铁;由(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说明a和c的活动性顺序位于氢元素之前,则a是镁;由(2)除b以外,其余金属都能从d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d,因为金属Na不能把Cu 从铜盐中置换出来,虽然Cu也不能把Na从钠盐中置换出来,其他金属也不能把Na从钠盐中置换出来,故b是Na,d是Cu.故选:D.4、如图带漏斗U型管中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a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D.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答案:B解析:解:A.Na、K的密度小于水但大于煤油,Na、K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a附近上下往复运动,则该金属可能是钠或K,故A正确;B.反应中金属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故B错误;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使金属受力不均导致的,故C正确;D.金属锂的密度小于煤油,所以会浮在煤油表面,所以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故D正确;故选B.5.常温下,将少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投入对应的溶液中,溶液显红色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解:A、金属钠放入含酚酞的氯化钠溶液中,金属钠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遇酚酞显示红色,故A正确;B、金属铁放入含紫色石蕊试液的氯化钠溶液中,铁和氯化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红色,故B错误;C、金属铜放入含紫色石蕊试液的氯化钠溶液中,铜和氯化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红色,故C错误;D、金属铝放入含酚酞的氯化钠溶液中,铝和氯化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红色,故D错误;故选A.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B.NaHCO3、Fe(OH)3、NH4Cl三种固体均能受热分解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在NaHSO4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HSO4-、OH-答案:B解析:解:A、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A错误;B、NaHCO3、Fe(OH)3、NH4Cl三种固体均能受热分解,故B正确;C、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等,故C错误;D、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三种离子,在NaHSO4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SO42-、OH-,故D错误.故选B.7.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A.稀H2SO4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铁溶液答案:D解析:解: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和水,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A不选;B.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B不选;C.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铜,所以既能产生气体又能出现沉淀,故C不选;D.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钠和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故D选;故选D.二.填空题8.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实验现象:(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答案:NaOH溶液吸收了CO2,易拉罐内压强减小,所以易拉罐变瘪CO2+2OH-=H2O+CO32-过量的NaOH溶液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易拉罐内压强又变大,所以变瘪的易拉罐又鼓起来2Al+2OH-+2H2O=2AlO2-+3H2解析:解:(1)因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CO2+2NaOH=Na2CO3+H20,CO2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减小,罐壁被大气压压瘪,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了CO2,易拉罐内压强减小,所以易拉罐变瘪;CO2+2OH-=H2O+CO32-(2)因易拉罐是铝制的,铝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生氢气,导致压强增大,罐壁重新鼓起;故答案为:过量的NaOH溶液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易拉罐内压强又变大,所以变瘪的易拉罐又鼓起来;2Al+2OH-+2H2O=2AlO2-+3H29.呼吸面具中Na2O2可吸收CO2放出O2,若用超氧化钾(KO2)代替Na2O2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1)写出KO2与CO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2)lkgNa2O2和lkgKO2,分别和CO2反应,生成的O2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3)等物质的量的CO2分别与足量的Na2O2,KO2反应生成的O2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4)你认为选用______作补氧剂更为合适,理由是______.答案:4KO2+2CO2=2K2CO3+3O271:1171:3KO2等质量的KO2与Na2O2与足量CO2反应,前者生成的O2更多解析:解:(1)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用超氧化钾(KO2)代替Na2O2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所以超氧化钾(KO2)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故答案为:4KO2+2CO2=2K2CO3+3O2;(2)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4KO2+2CO2=2K2CO3+3O2,则2Na2O2~O2,4KO2~3O2,lkgNa2O2和lkgKO2,分别和CO2反应,生成的O2体积比(同温同压下)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71:117,故答案为:71:117;(3)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4KO2+2CO2=2K2CO3+3O2,则2Na2O2~2CO2~O2,4KO2~2CO2~3O2,假设均为1mol的CO2分别和Na2O2和KO2反应,生成的O2体积比(同温同压下)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1:3,故答案为:1:3;(4)根据第(2)小题的答案可以得出:等质量的KO2与Na2O2与足量CO2反应,前者生成的O2更多,所以用KO2作补氧剂更为合适,故答案为:KO2;等质量的KO2与Na2O2与足量CO2反应,前者生成的O2更多.三.简答题10、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废渣中含Fe2O3、SiO2、Al2O3、CaO、MgO等.现以此废渣制备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此浓度时,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由见表.(1)酸溶过程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还原过程中加入FeS2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SO4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3)氧化过程中通入空气和加入NaOH是为了将溶液中的铁元素充分转化为沉淀而析出,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4)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氧化过程需要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pH<______.(5)若NaOH加入过量,所的铁红产品中有其它杂质,但可能无Al2O3,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答案:解:(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2)因FeS2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SO42-,用化合价升价法配平方程式,故答案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3)Fe2+与OH-反应生成4Fe(OH)2,Fe(OH)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Fe(OH)3,用化合价升价法配平方程式,反应的方程式为4Fe2++O2+2H2O+8OH-=4Fe(OH)3↓(或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2++O2+2H2O+8OH-=4Fe(OH)3↓(或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4)根据几种离子沉淀的pH,使Fe3+沉淀完全的PH为3.2,其他离子开始沉淀PH为3.8,因此所选PH因介于3.2和3.8之间,故答案为:2.8≤pH<3.0;(5)滤液未沉淀的离子为Na+、Mg2+、Al3+,Al3+和NaOH反应:Al3++3OH-=Al(OH)3↓,若NaOH过量,NaOH与Al(OH)3反应: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4OH-=AlO2-+2H2O.11.把10.2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下的H2.试计算:(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3)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答案:解:(1)把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镁不反应,只有Al能与NaOH反应,设Al的物质的量为n (Al),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2mol3×22.4Ln (Al) 6.72L解得:n(Al)=2mol×6.72L÷(3×22.4L)=0.2molm(Al)=0.2mol×27g/mol=5.4g铝的质量分数为5.4g÷10.2g=52.9% (53%)答:铝的质量分数为52.9%(53%)(2)m(Mg)=10.2g-5.4g=4.8gn (Mg)=4.8g÷24g•mol-1=0.2mol答:n (Mg):n (Al)=1:1(3)设由铝生成的氢气为V(H2)1,由镁生成的氢气为V(H2)2,由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可知;2Al+6HCl=2AlCl3+3H2↑Mg+2HCl=MgCl2+H2↑2mol3×22.4L1mol22.4L0.2mol V(H2)10.2mol V(H2)2解得:V(H2)1=6.72L解得:V(H2)2=4.48LV(H2)总=V(H2)1+V(H2)2=6.72L+4.48L=11.2L答:与盐酸反应产生标况下的氢气体积为11.2L.12.工业上常用铝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铝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除去表面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铝片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铝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3)另称取铝片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收集到气体X.甲同学取448ml (标准状况)气体X通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然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X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X中还可能含量有H2.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1)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2)A中试剂可选用______a.高锰酸钾溶液b.品红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溴水(3)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4)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答案:解:[探究一](1)铝片表明生成氧化铝保护膜,最终了金属铝继续被氧化,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明的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2)铝片放入冷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铝片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答案为:铝表面被钝化;(3)SO2具有还原性,通入足量双氧水中,SO2被氧化成H2SO4,生成的硫酸遇到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则n(混合气体)==0.02mol;SO2~BaSO41mol233gn 2.33gn=0.01mol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100%=50%,故答案为:50%;[探究二](1)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逐渐变为稀硫酸,金属铝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装置A中的试剂必须能够将二氧化硫气体除去,选用试剂可以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溴水;品红试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硫,但是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硫,所以正确的是acd,故答案为:acd;(3)装置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除去二氧化硫的后的气体,防止气体中的水蒸气加入装置C导致大试管断裂;装置D用于检验反应产物是否有水分生成,所以必须使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空气中得水蒸气进入D装置中干扰氢气的检验,故答案为:浓硫酸;防止空气中得水蒸气进入D装置中;(4)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则C中固体CuO由黑变红,同时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固体由白变蓝,故答案为:C中固体由黑变红和D中固体由白变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