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古代人生哲理故事大全〕
哲理: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
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
它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相比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而言,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1、华佗拜师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
他技术全面,精通医道,尤于外科,曾发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开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特别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
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医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
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
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不肯收他为徒,于是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
老中医见华佗心诚,
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
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说:“华
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里受苦?”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人各有
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学习。
”
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华佗拜师学艺,不耻下问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2、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你能讲讲我的价
值吗?”老师拿出一块石头,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
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卖,可别人无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
学生拿着石头到集市上去叫卖,有人愿意出2块钱买这块石头。
这个人刚出完价,又来了一些人,大家纷纷说这块石头真光,都开始抬价,一直把石头的价抬到10元钱。
学
生高兴地回去和老师说:“老师,你这块石头居然能卖10块钱呢!”老师说:“你再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别
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
学生到了黄金市场,有个老者看了这块石头的成色,说里面一定是块宝贝。
大家开始竞争这块石头,抬到了1万块钱的价格。
学生有些动心了,兴高采烈地跑回去对老师说:“您这块石头居然能卖到1万块钱,真是想不到啊!”老师笑着说:“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掉。
”
学生拿着石头到了珠宝市场,刚一叫卖,就有人出到10万块价格。
一眨眼的功夫,石头的价格已经升到了30万块钱。
学生忍住了极大的诱惑回去了,对老师说:“想不到您还有这样一块宝贝呀!我的任务完成了,您该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价值了吧。
”老师对学生说:“这块石头真的是无价之宝,它里面有名贵的玉,但你不识货,它顶多值10块钱。
”
启示: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块玉,我们要以珠宝商看玉石一样去审视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价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辈子都不打磨,他一辈子就是一块不值钱的石头。
这则案例启示我们,去思考人生价值的内涵,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3、海鸟的坟墓
在茫茫大西洋中,有一个马里恩的岛屿,人迹罕至,是海鸟栖息生存的天堂世界。
可自从1945年英国一支探险队
踏上这块处女地之后,不长时间,情况就发生了急转直下的逆变。
原来,伴随着科考队员的上岛,探险队运输船上藏匿着的几只老鼠也乘机溜上了岛屿。
上岛的老鼠如同上了天堂,因为岛上食物丰饶的惊人,又没有天敌,故而老鼠如燎原的野火,疯狂无度地繁殖起来。
8年后致使全岛鼠满为患。
科
考队员复上此岛后,发现情况不妙,于是一纸电报发回大本营,要求总部速送几只壮猫来抑制鼠患。
岂料,随后发生的事情再一次令人目瞪口呆:来到岛上的五只壮猫,非但未能抑制住鼠灾,反而使岛上那些长期以来不知恐慌的海鸟一下子就成为了猫们轻易就能捕食到口的美味佳肴。
这下,猫们便开始彻底改行了——不愿意再去奋力搏击那些壮硕凶顽
的大鼠,而是一味贪婪不止去捕食那些相对平和得多的海鸟。
若干年后,“肥吃海喝”的五只“始祖猫”一举繁殖到了2500只的惊人数目。
而每天落入猫口的海鸟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60
万只之多!“海鸟世界”从此沦为了“海鸟的墓场”。
启示:科考队员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在于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按常规而论,猫与鸟原本并非冤家对头,猫与鼠才是真正的势不两立;可一但周围环境发生了特殊的变化,事物的特殊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于是才出现了“猫改行”。
▲4、善待“对手”
日本北海岛出产珍贵的鳗鱼,海边渔村的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
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人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部都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鳗鱼的价格要比死鳗鱼贵一倍以上,因此没几年的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翁。
老渔翁临终时把秘决传授给了儿子。
原来,老渔民保证鳗鱼不死的秘决,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死对头”。
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为了求得生存,便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反而把整仓死气沉沉的鳗鱼给救活了。
启示:狗鱼与鳗鱼的“死对头”关系,成就了鱼仓中鳗鱼的生存;反之,没有鳗鱼,渔仓中的狗鱼也是死气沉沉。
▲5、古今智慧
有一位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安静些写回忆录。
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好。
但是有一天,三个男孩放学后来这里玩,他们把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很是开心。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来和他们进行谈判。
他说:
“我很喜欢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每天给你们每个人一块钱。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卖劲地施展着他们的脚下功夫。
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明天起我只给你们5毛钱。
”小青年很是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
每天放学后,继续去进行他们的表演。
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
“两毛钱?”一个小青年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的两毛钱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进行表演呢,不干了。
”
如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启示: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老人回到老家想安静地写些回忆录,结果被放学后顽皮玩耍的孩子打破了安静的生活。
退休老人根据退休工资及福利只涨不跌及年轻人的逆反心理,采取欲擒故纵,拐弯抹角的方式,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可见,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老人对三个年轻人的玩耍吵闹没有开门见山地批评,而是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式,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