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

2018年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

2018年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以其便利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到2.5亿辆、电动三轮车社会保有量5000万辆。

1同时,近年来餐饮外卖、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仅2018年,上海外卖总单量超过6391万单,2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达115万次。

3伴随着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使用率的快速增长,各类交通问题也频繁出现,因此类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案件也呈现多发态势,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以2018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我院)审理的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为样本,统计此类案件的基本情况,并分析此类案件的审判特点,提出此类案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处理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共建安全文明出行环境。

一、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审判的基本情况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所涉及的案由主要有两大类: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事故,案由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或其他物品之间发生的事故,案由为生命权、健1参见国家自行车电动车质量监检中心2017年3月15日发布的《中国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白皮书》。

2参见指食针、再惠两家大数据公司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外卖大数据报告》。

3参见任翀等:《上海共享单车一年时间缩水一大半,“共享经济”是伪命题吗?》,载“上观新闻”微信公众号,2019年1月23日。

康权、身体权纠纷。

2018年,我院审结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共计1110件,其中涉及非机动车的659件,占比59.37%;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共319件,其中涉及非机动车的71件,占比22.26%。

见图1(外圈为机动车案由,内圈为身体权案由)。

图1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收结数(件)(一)涉案主体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为主,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次之从案件事故双方的主体性质上看,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在涉非机动车案件中占绝大多数。

2018年,我院审结的730件涉非机动车事故,其中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659件,占比90.27%;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47件,占比6.44%;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事故的20件,占比2.74%;其他类型的事故4件,包括电动自行车与路面护栏碰撞、电动自行车在路面滑倒等。

见图2。

图2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事故主体统计(件)(二)案涉非机动车以电动自行车为主,自行车次之当前,非机动车的种类繁多,从动力上看,既有人力的自行车或三轮车,也有电动或燃气的助动车。

就我院2018年审结的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而言,案涉非机动车以电动自行车为主,其次为自行车。

具体情况在机动车交通事故案由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案由中各有不同。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案由中,案涉非机动车最多的为电动自行车,计580件,占比88.01%;其次为自行车,计50件,占比7.59%。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非机动车29件,占比4.40%,其中包括电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燃气助动车等。

在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案由中,67件系非机动车被诉的案件。

其中,电动自行车最多,计52件,占比77.61%;其次为自行车,计8件,占比11.94%;其他类型的非机动车7件,占比10.45%,诸如燃气助动车、人力三轮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类型的非机动车中,有一起案件的肇事方为电动滑板车,而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动滑板车属于未按规定注册登记通行工具。

见图3。

图3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事故中非机动车类型统计(%)(三)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造成死亡近一成涉非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同样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

姑且不论财产损害,仅从人身损害来看,我院审结的730件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造成人员死亡重大事故的有68件,占比9.32%;造成不同等级伤残的有609件,占比83.42%;造成人员受伤但未构成伤残的53件,占比7.26%。

见图4。

图4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事故中事故后果统计(件)不同事故类型造成的事故后果各有不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案件中,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死亡的66件,占此类案件的10.02%;造成人员伤残的564件,占比85.58%,其中包括非机动车驾驶人伤残554件,非机动车乘坐人伤残9件,非机动车驾驶人和乘坐人皆伤残的1件;造成人员受伤但未构成伤残的29件,占比4.40%。

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案件中,造成人员伤残的26件,占此类案件的55.32%,包括驾驶人伤残的25件,乘坐人伤残的1件;造成人员受伤但未构成伤残的21件,占比44.68%。

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事故的案件中,造成行人死亡的2件,占此类案件的10.00%;造成人员伤残的15件,占比75.00%,包括行人伤残的14件、非机动车驾驶人伤残的1件;造成行人受伤的3件,占比15.00%。

其他类型事故共4件,皆造成人员伤残。

见图5。

图5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事故中事故后果分类统计(%)(四)提交事故认定书的逾九成,非机动车有责的近半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常会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记录事故相关事实,并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成因无法判定的,则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和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都是法院在办案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材料。

从证明事故过程的证据材料类型看,2018年,我院审结的730件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有671件案件当事人提交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占比91.92%;50件案件当事人提交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占比6.85%;5件案件当事人提交了其他材料,例如公安部门出具的案件接报回执单、经交警协调后当事人出具的承诺书、交警情况说明等。

另有4件案件无事故相关证明材料。

从责任认定结论来看,有认定书的671件案件中,非机动车4无责任的374件,占比55.74%,且均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案由;非机动车次责的76件,占比11.32%;非机动车同等责任的117件,占比17.44%;非机动车主责的73件,占比10.88%;非机动车全责的31件,占比4.62%。

见图6。

图6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事故非机动车责任认定(件)不同事故类型中非机动车的责任认定差别较大: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事故中,有认定书的618件,其中非机动车无责的374件,占比60.52%;次责的73件,占比11.81%;同等责任的110件,占比17.80%;主责的60件,占比9.71%;全责的1件,占比0.16%。

在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事故中,有认定书的37件,其中从作为被告的非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来看,全责的24件,占比64.86%;主责的10件,占比27.03%;同等责任的3件,占比8.11%。

4在事故双方均为非机动车的案件中,此处统计的仅为被告一方的非机动车。

在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事故中,有认定书的16件,其中非机动车全责的6件,占比37.50%;主责的3件,占比18.75%;同等责任的4件,占比25.00%。

见图7。

图7 2018年我院非机动车案件事故中责任认定分类统计图(五)部分案件中非机动车不符合标准非机动车作为区别于机动车的交通工具,应当在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方面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2019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61-2018)正式实施,明确了对电动自行车车身重量、速度、尺寸、电池、功率等方面的限制,并提出了防改装要求,增加了车速提示音等,遏制电动自行车行业“野蛮生长”。

在我院2018年审结的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有5件案件中非机动车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形,其中1件属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由,4件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由。

(六)部分非机动车涉及第三方网络平台我院2018年审结的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有9件当事人系外卖骑手,且均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案由。

其中,有6件案件为骑手全责,1件为骑手主要责任,1件为骑手同等责任,1件为骑手骑行过程中不慎摔倒。

此9件案件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残。

此外,我院2018年审结的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有3件案件涉及共享电动自行车,且均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案由。

其中,有2件案件为电动自行车全责,1件案件为电动自行车次责。

三起案件分别造成一死一伤一残。

二、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引发原因(一)基本概述尽管在现行法律规范框架下,无论是交警部门还是人民法院,就非机动车过错的认定,相较于机动车过错的认定,都采纳了更为严格的证明标准。

但是,从数据上反映,非机动车驾驶人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的比例仍超过四成。

在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经法院认定非机动车驾驶人对事故发生承担同等以上责任的案件数为237件,占总案件数的32.47%;非机动车驾驶人承担次要责任的案件数为83件,占总案件数的11.37%;非机动车驾驶人完全不承担责任的为410件,占总案件数的56.16%。

5然而无论非机动车驾驶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其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都是5该数据为根据法院裁判统计的非机动车承担责任比例的数据,与上文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责任比例的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出入。

一方面,法院通常情况下会采纳认定书所认定的责任比例,但也存在例外情况(详见下文)。

另一方面,对于交警部门无法认定责任比例的,法院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所记载的事故情况予以认定。

造成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酒后驾驶非机动车、逆行、超速、超载以及非机动车不符合相关标准等原因。

(二)典型案件类型分析1、酒后驾驶非机动车引起的侵权纠纷。

目前,“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由于刑法惩处的范围仅限于机动车,交警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是否饮酒进行执法检查的力度不够,加之舆论宣传也并未对该问题有过多关注,人们对于酒后是否可以驾驶非机动车仍有不同的认识。

然而,酒后驾驶非机动车造成的伤害也同样惊人。

例如,在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当中,宫某骑电动自行车与韦某驾驶的小客车相撞,宫某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证明认定宫某系醉酒驾驶非机动车。

据此,法院认为,醉酒驾驶非机动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驾驶人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过错,故宫某仍需对自身的死亡承担20%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