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政府预算

第四章 政府预算


算。其中年度包括公历年制和跨历年制。

公历年制:1.1—12.31,如中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 跨历年制: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类: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如英国、日本等。 第二类: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如瑞典、澳大利亚。
第三类: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如美国、泰国等。
2.零基预算

(三)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划分
1、项目预算:只反映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 而不考虑其支出经济效果的预算。 2、绩效预算:首先由政府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 或工程计划,然后依据政府职能选定执行计划 的实施方案,确定实行方案所需的支出所编制 的预算。
第三节
编报审核工具
二、政府预算审批
政府预算审批阶段,是指国家立法机关 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批准和确立其法律地 位的阶段。 (一)预算审批的一般情况


在西方政府中,政府预算的审批权力属于立法 机构,即议会。
(二)我国预算审批
《预算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只批准中央预算;
不批准地方预算。地方各级人大只批准本级政府 预算,不批准汇总的下级总预算。
(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按预算指标的确定标准划分 1.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也称变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主要基于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状况,结合预算年度 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后确定。
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只以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完全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 收支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

3.部门预算收支的测定方法
⑴收入预算的测定 各部门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年度增减变动因素, 测算部门预算收入,并按收入类别逐项核定。具体 测定时主要运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⑵支出预算的测定 具体测定时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各部门根据国 家的经费开支政策及其规定,测算部门所需的各类 支出,按照预算年度所有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 测算各项目的支出要求。
第二节 政府预算制度
政府预算制度是有关政府预算的各种法规 制度的总和,如预算结构、预算编制、预算 执行等的法规制度。
一是在预算体系内处理各经济主体之间预算关系
的制度,即以收支划分为核心的预算体制。 二是预算制度的其他内容,包括预算原则、预算 组织形式、预算范围、预算程序等。
一、政府预算原则
我国政府预算原则:
三、政府预算功能
㈠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
政府预算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所有政务活动 的预算,同时又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所有政务活 动的归宿。政府预算犹如一面镜子,能全面反映政 府的自身行为和介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㈡控制政府活动规模。
政府预算收支都是法定指标。对于政府的不合 理开支或违规行为,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法制性是政府预算活动的灵魂,而政府 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本身就是法律的制定 和执行过程。 没有法制性,也就没有政府预算,如自 然经济时期那样;仅有法制形式,政府预算 尽管也存在,但只是一个空壳,无法发挥应 有的作用,如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只有兼备 法制的形式和内容,政府预算才能真正称为 政府预算,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预算执行的一般情况 各部门的财政支出预算由各主管机关负责。 在执行过程中,除财政部门或专职预算机关进行 日常监督外,另外由审计机关进行事前、事中审 计。 收入预算的执行机构为税务机关和其他有收 入的机关,财政部门对其负有监督的责任。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
1.预算执行特点 ⑴预算执行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是从财政年度开始到结 束,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⑵预算执行是实现各项收支任务的关键环节。 ⑶预算执行情况是政府编制预算的基础。 ⑷预算执行过程应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并在此 基础上组织新的平衡。 2.预算执行机构 政府预算的执行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是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财政部 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是具体执行机关。
中长期预算:一般1年以上10年以下的预算称
为中期预算,10年以上的预算称为长期预算。
㈣按预算收支范围划分
普通预算(也称经费预算):是指政府编制的一般
财政收支项目预算。
特别预算(又称专项预算):是指政府对某些特别
项目特别安排的预算。
㈤按立法手续划分
正式预算:是指政府依法将每年度可能发生的财
㈡部门预算是我国预算的基本组织形式
所谓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的政府预 算制度,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审核,各级 人大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支的预算。 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

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 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 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 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
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1.实行部门预算的意义




⑴实践上,有利于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形成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 在市场经济下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必须依法理财,依 法行政。而预算作为财政活动的直接体现,编制部门预 算有利于促进财政法规建设,规范政府行为。 ⑵制度上,有利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创新 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举 措。这种预算要求对收入实行内外财力合并使用,对支 出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 ⑶理论上,有利于我国财政预算理论的革新 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对我国财政预算理论革新,进而公 共财政理论的深化,起到“倒逼”作用。因为编制部门 预算,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此必须 由目前的基数法转为因素法,转为零基预算等编制方法, 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必要的数量分析。
1.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
初审是人大审查预算的基础,直接影响人
大审查和批准预算的质量。由于人大安排 审议预算的时间较少,代表难以对预算草 案的收支情况进行深入的实质性审查,容 易使审查监督流于形式。
2.预算审查的重点
人大审查预算采用全面审查和重点审查相
结合的制度。
三、政府预算执行

政府预算执行,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其 他预算主体在确定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 组织预算平衡、行使预算监督的实践性活动。
4.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异同
⑴共同点:
①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方法。 ②由财政部和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按经费性质
审核部门预算建议数,并下达预算控制数。
⑵不同点:
传统预算
预算编制时间
部门预算
下达编制预算的时间提前到9月 初;下达预算控制数的时间提前 到人大召开前
一个部门一本 预算 编制预算方式
本级预算和下级预算组成。
单位预算 : 是各级政府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
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它是机关 本身及其所属单位实现其职能或事业计划的财力 保证,是各级总预算构成的基本单位。
㈡按预算级次划分
中央预算:
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反映中央政府活动的 财政收支计划。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单位预算、企 业财务收支计划和税收计划组成,由财政部汇编成中央 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请人大审批。
地方预算:
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反映各级地方政府收 支活动计划的总称。由省、市、县和乡四级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主要承担地方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文化教 育、卫生事业及抚恤等支出,特别时支援农村发展的重 要任务,在政府预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㈢按预算作用时间划分
年度预算: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财政收支预
(一)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从预算计划表格的设计安排分析
1、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即在每一预算
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汇总编入一个预算, 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
理论基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张“廉价政府”,提
倡“健全财政”。
2.复式预算
⑴复式预算概念
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性质
⑶强化政府预算的归一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活动日益限于严重的混乱和无 序状态中,该收的收不上来,不该支出的压不下去,结 果是连年巨额财政赤字,国债年发行额和累积余额急速 膨胀。因此,必须严肃政府预算的归一性,除某些特殊 款项外,所有的政府收支必须纳入各级政府预算。
⑷强化政府预算的公开性。

几十年来我国通过报刊公布的政府预算,从来都是只 有几个收支大类数据,不要说老百姓和非专业的人大代 表,就是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弄清楚也是相当的困难。 更有少数极端者将政府预算列为最高机密,真实数据只 有那么几个人知道,浑水更好摸鱼。因此必须强调预算 的公开性,借助于社会公众和法律的有效监督,从根本 上克服我国财政现存的瘤疾。
2.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
⑴一般预算:一般预算收人主要是指部门所属事业 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 收人、事业单位经营收人、其他收人等。一般预算 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 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 支出及其他支出等。 ⑵基金预算:基金预算收人包括部门按国家规定取 得的基金收人,如水利部门的水利建设基金、电力 部门的电力基金、铁路部门的铁路建设基金等。基 金预算支出是部门按国家规定从基金中开支的各项 支出。
第四章 政府预算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第二节 政府预算制度 第三节 政府预算程序 第四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概念
政府预算,也称“政府公共预算”,是 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财 政支出及其平衡计划,是国家管理社会经 济事务、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法制性是政府预算的根本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