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谷田瓢梨现状
马谷田镇位于伏牛、桐柏两大山脉结合部和江淮流域交汇处,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气候孕育出以“马谷田瓢梨”为主的优质果品。
马谷田瓢梨栽培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种植规模和影响就相当大,所产瓢梨果品形状因如瓢状而得名,个大色黄,果汁细嫩无渣,食之香甜酥脆、甘甜清香、略带微酸,含有人体所需的单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生津止渴、清热祛火,强身抗病的功能。
因其质优味美,明清时代就曾作为贡品而载入史册,时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市十大地方传统品牌。
其产地主要集中在马谷田镇的下河、孙庄等村委,产品远销湖北、广东、香港、越南等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特色富县”战略引导下,马谷田镇、村干部团结带领群众,立足山区资源优势,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林果支柱产业,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投工2400万人次,建起了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以下河、河南村为中心,辐射堡子、罗桥等8个村委的泌阳县马谷田镇优质梨生产基地。
目前,该基地以优质瓢梨、砀山酥梨、日本丰水梨、黄金梨、中梨1/2/3号等为主打品种的梨树,已发展到110多万株。
基地广大果农不断强化管理,推行“生物防虫、有机施肥、林果套袋”等生产技术,使得基地优质梨的产量显著提高,果品质量明显改
善。
目前,马谷田镇优质梨生产基地总面积达3.8万亩,优质梨产量从90年代初的20万公斤猛增到现在的800多万公斤,现有从业人员9000多人,年生产总值870万元。
仅优质梨一项,年增加果农收入850多元,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支付和振兴当地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今后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条件。
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政策倾斜手段,统筹使用农开、水利、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大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道路、灌溉、电力等设施,重点改善灌溉条件,多打深水井,广建蓄水池,开挖供水沟渠、小水库,推广应用先进灌溉技术,真正解决梨产业发展瓶颈,夯实梨产业发展基础。
二要选育优良品种,加大传统瓢梨的保护扶持力度。
可制定优惠政策,对瓢梨种植大户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鼓励农户发展培育正宗的“马谷田瓢梨”种植,真正体现瓢梨的色、香、味风格。
同时瞄准市场行情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适度引进改良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调节果品生产时段和市场供应。
三要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管水平。
依托省、市、县农林院校、科研机构,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选聘技术专家常驻果园基地,知道果农开展科学管理,抓好
基层科技推广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监管工作,实现果树萌芽前到梨果采摘后的全程技术管理,加大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收、分级、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技术监督。
开展定期技术培训、帮扶活动,突出抓好高标准梨园和精品梨园建设,以此带动中下等果园生产,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园科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