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五)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金题透视】1.(2012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析: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瓜田李下: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与句意不符。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后亦指迷途不知返。
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2、(2010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参考:选C项。
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B项“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C项“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D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3、(2010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4、(2010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她到在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物料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答案:B。
解析: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
语境不合,原文内容与主题无关。
5、(2010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答案:B.解析: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不能"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
形容非常羞愧。
此处应为“无处藏身”。
考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
6.(09年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B【解析】A.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褒义词。
D项“一挥而就”应为“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就:成。
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方法指津】一、熟语类型(1)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半吊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穿小鞋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2)谚语。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3)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事实胜于雄辩等。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4)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年:(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
二、熟语使用九戒熟语的复习仍要以成语的积累为重点,同时兼顾一下常见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和谚语就可以了。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的熟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难点。
笔者结合近年高考试题,把熟语的误用情况归纳为“九戒”,与广大考生共勉。
一戒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
其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还使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新的整体意义,不少成语来源于典故,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的古义,考生很容易以今释古或肢解熟语而曲解词义①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全国卷Ⅱ)②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辽宁卷)【解说】①“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误解为“教训”,改为“不足为怪”;②“替古人担忧”,只不必要的忧虑,这个典故成语被按字面意思肢解为“替古人着急”。
二戒用错对象。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场合,该用来形容物的(如“一钱不值”)就不能用来形容人(如“一文不名”);用于抽象事物的(如“不同凡响”)就不能用于具体事务(如“非同小可”);用于别人身上的(如“火中取粟”)就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如“飞蛾扑火”);用于青少年的(如“头角峥嵘”)就不能用于中老年(如“老当益壮”)等等,反之亦然③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湖北卷)④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山东卷)【解说】③“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能用来形容角色表演,改为“栩栩如生”;④“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主语应是人,使用对象错误三戒褒贬不分。
熟语既有有褒义(如“不负众望”)、中性和贬义(如“不孚众望”)之分,也有口头语(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书面语(如“一叶障目”)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