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就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得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得“手术统计”及其她数据得指标解释就是:“手术就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与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得医疗操作。
”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与《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得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得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得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得空腔器疗得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得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得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得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得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得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得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得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得创面以
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得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二、二类切口
三、三类切口
四、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