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书重难点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书重难点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书重难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其中新在: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⑷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54”“28”代表的含义?“54”指的是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也有种说法是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五十四个单位);“28”指的是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⑵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⑶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等。

5、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显示了新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象。

西藏和平解放表明了党和政府时刻注意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新时期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⑶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派大批干部援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修建了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鼓励和发展西藏地区工业。

⑷20世纪末,党中央提出开发西藏战略,进一步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第2课:抗美援朝(1950-1953)1、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义性的认识: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朝鲜与中国唇亡齿寒,美军入侵朝鲜,使中国东北乃至全国就无法取得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

出兵朝鲜,其实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故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2、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两次向朝鲜派兵给我们的启示:⑴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⑵第二次: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和平。

3、抗美援朝给我们的启示?①要敢于打反侵略战争了②要走群众路线③国际主义是反帝斗争胜利的一个保证④新政权新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优越性。

4、人们为什么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并在政治上实行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2、近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事:⑴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⑵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⑶经济上: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⑴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资产阶级、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斗争⑵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4、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有哪些(党向全国人民交出的答卷)?①和平解放西藏②抗美援朝(运动)③土地改革(运动)④镇压反革命⑤继续追击国民党残余部队。

5、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所有制发生变化了吗?从改革前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

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改革前后都是私有制性质。

6、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中国共产党依据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了符合当时实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①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③1947年,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3-1957)1、我国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⑴近代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⑵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孤立、威胁和包围,需要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

⑶受到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⑷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2、一五计划有如此成就的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人民建设热情高涨、苏联大力援助、土地改革作了准备工作。

3、对我国建立国家宪法日,你有何认识?⑴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共同遵循的行动准则。

⑵有利于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⑶有利于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

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1、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民族资本家也有拥护宪法、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关系①“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过渡时期的两个主要任务;②“一五”计划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是工业化的起步;③三大改造是为了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一五”计划服务的,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④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⑤“一五”计划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3、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⑴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⑶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4、三大改造给我们的启示?改革要创新;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等5、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一五”计划之间的关系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质保障;②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一五”计划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6、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①经过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基本恢复;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④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1、探索中严重失误的原因与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①原因:⑴对国情分析不够,⑵缺乏建设经验,⑶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⑷忽视客观经济规律;②教训:⑴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文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教训: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1959-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党内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在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和资金。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1981)1、在文革中被废除的高考的恢复是在哪一年?1977年2、文革后,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的结论?意义?大讨论的结论: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⑵大讨论的意义:①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基础。

③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发生的三大改变:⑴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⑵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对外关系,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978-1993)1、请举出尽量多的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的名词。

国有企业,政企分开,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活力,利改税,股份制,经营承包责任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