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牡丹亭》有感2000字

读《牡丹亭》有感2000字

读《牡丹亭》有感2000字
读《牡丹亭》有感2000字
书香广院
一上午,口干舌燥、白沫四溅地和朋友们聊起了《牡丹亭》。

其实,我只是想使他们和自己弄懂一个问题——为何要读这本书。

所有的行为都带上了一层功利色彩,更多时不是享受阅读而是完成工作而已。

如果只是盲目的、冲动的,反而倒胃。

记不得是朋友还是老师说过一句话:艺术产品不会使人完美,但使人趋向完美。

我,听的很入神。

很惭愧我对《牡丹亭》的原始意识停留在美艳的戏服、绚丽的妆容、清雅的曲词,从未思考过白先生指向的方向。

我以为要理解《牡丹亭》首先要理解汤显祖,其次理解罗汝芳,再次理解李贽,最后理解十六世纪明代史(最好读《1648年世界史》、《万历十五年》),唯有这样才能理解48岁的汤氏营造的"满园春色".作为明南戏如果不是在一个货色时代,失却了东南半壁富贵江山的支
撑,遇见了一个道士皇帝,拥有完整的"言情"理论系统,估计这样的珍品还要等上许久吧。

白先勇先生说《牡丹亭》是一场灵魂的冒险,里面暗含一个神话解构,他认为多数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牡丹亭》的了解始终只在入乎其中的人物与情节中兜圈,乃无法同时产生另一种出乎其外的鸟瞰式的全盘视野,以作为内缘视角的支援,扩大读者对这个作品的感知意识。

如果一旦读者愿意转移观视的角度,就会发现入口原来近在眼前。

杜丽娘的至情能量创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她的爱情之旅,实是一种灵魂的冒险。

只是,我想在冒险前加上一个修饰词——华丽。

对神话和民间文学的兴趣是对北师大钟敬文先生的敬意表示,知道它们都有记忆的残存功能,蕴涵着巨大的母题,知道它们都是某种意识的征兆,指引着结构的搭建逻辑。

《神话》中指出"神话原是人通向内在生活,发现自我之钥,也是寻求自我与现实社会和谐的指南。

"在所有的神话中神原型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