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中有关图形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有关图形的折叠问题

专题复习图形的折叠问题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将△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重合,若∠A=75°,则∠1+∠2=【 】A .150°B .210°C .105°D .75°2.已知,如图,Rt △ABC 中,∠C=90º,沿过点B 的一条直线BE 折叠△ABC,使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D 处,则∠A=________.3.(2014·德阳)如图,△ABC 中,∠A =60°,将△ABC 沿D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E 的度数为________.4.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3,BC =4,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 为折痕,则EB′=________.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 A D B EC6.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BAC =50°.∠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中垂线交于点O ,点C 沿EF 折叠后与点O 重合,则∠CEF 的度数是 .7.如图,将正方形ABCD 沿BE 对折,使点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A′处,连接A′C ,则∠B .8.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9.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与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CF=( )A.3/4B.4/5C.5/6D.6/7 10.如图,将△ABC 纸片的一角沿DE 向下翻折,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点处,且DE ∥BC ,下列结论:①∠AED =∠C ;②A 1D/DB=A 1E/EC ;③BC=2DE ;④ BD A E A C AD A E S S S ∆'∆''=+四形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个。

11.如图,在Rt △ABC 中,∠C=900,∠B=300,BC=3,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D 作DE ⊥BC 交AB 边于点E ,将∠B 沿直线DE 翻折,点B 落在射线BC上的点F 处,当△AEF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D 'C 'B 'DA B C M EF类型2 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一.求角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 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 M或'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A 、85°B 、90°C 、95°D 、100°2.如图,将矩形ABCD 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 于E ,若∠DBC=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3/如图,矩形ABCD 沿AE 折叠,使D 点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如果∠BAF=70º,那么∠DAE=______.4.如图2,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BE,BF,则∠EBF=5.如图3,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内角为120º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A.15º或30ºB.30º或45ºC.45º或60ºD.30º或606.如图7,将正方形ABCD 沿BE 对折,使点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A 1处,连接A 1C,则∠BA 1C=A B F C E D图2图3图4C B A M D F ED A B C 图3图4C B AM D B C图7A E A 1B C D D二.求边1.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将矩形ABCD 沿直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边BC 的点F 处.若AE =5,BF =3,则CD 的长是【 】A .7B .8C .9D .102.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 ,BC=8 cm ,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则AF 长为【 】 A.25/8 B. 25/4 C. 25/2 D. 83.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3,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将AB 、AD 分别和AE 、AF 折叠,点B 、D 恰好都将在点G 处,已知BE=1,则EF 的长为【 】A .3/2B .5/2C .9/4D .34.如图,沿AE 折叠长方形,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F 处,已知AB=8,BC=10.求CE 的长.A B F CED5.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BC=8cm,现将其沿AE 对折,使得B 点落在AD 上的点B1处,折痕与BC 交于点E,则CE=_____.6. 如图,将矩形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EH=12 cm,EF=16cm,求AD 的长.7.如图,将一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落在E 的位置上,AE 交DC 于点F,已知AB=8cm,BC=4cm,求线段CF 的长.8.如图,点O 是矩形ABCD 的中心,E 是AB 上的点,沿CE 折叠,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_________.9. 如图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M,N 分别为AD,BC 边的中点,将点C 折至MN 上,落在点P 处,折痕BQ 交MN 于点E,则BE 的长等于___________. BA EB 1C D图 21B F C G EA D HBC A FDE E O B C A D图2B NC E QD P M A10.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1处.当△CEB 1为直角三角形时,BE=________. 或B 1D CE B A B 1D CE B A B 1AB E CD1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4的方式折起,使顶点C 落在点F 处,其中AB=4,若∠FED=30º,则折痕ED 的长为( )A.4 B. 4√3 C.8 D.4.5 12.如图3,在Rt △ABC 中,∠C=90º,D 为AC 上一点,且DA=DB=5,又△DAB 的面积为10,那么DC 的长是( ) A. 4 B. 3 C. 5 D. 3.513.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 交CD 于F 点,若CF=1,FD=2,则BC 的长为( )A .3√2 B .2√6 C .2√5 D .2√314.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A .4√3 B .3√3 C .4√2 D .8图 4A B E C D F图 图 3A E B CO DD AEF B CB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C =90°,E 为CD 上一点,分别以EA ,EB 为折痕将两个角(∠D ,∠C)向内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若AD =2,BC =3,则EF 的长为________.16.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 ,AB =8,AD =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 落在BC 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 、AD(包括端点),设BA′=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17.如图,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AD 的F 处,如果AB/BC=2/3,那么tan ∠DCF 的值是 .三.求周长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0,BC=5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A 、D 分别落在矩形ABCD 外部的点A1、D1处,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15 B.20 C.25 D.30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为2√2,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3. 如图,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FPH =90°,PF =8,PH =6,则矩形ABCD 的边BC 长为( )A.20 B.22 C.24 D.30四.求面积 1.如图,沿对角线BD 折叠矩形ABCD ,使得点A 落在点E 处,DE 交BC 于点F.若AD=8,AB=4,求△DBF 的面积。

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则△A 1BG 的面积与该矩形的面积比为_________。

3.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若AB=3cm,BC=5cm.则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_________cm 2.4.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E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将△DEF沿EF折叠,点D恰好落在BE上M点处,延长BC、EF交于点N.有下列四个结论:①DF=CF;②BF⊥EN;③△BEN是等边三角形;④S△BEF=3S△DEF.其中,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全部选对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3FE C DBAG A1CBD AA1FEC BD A5.如图5,在一矩形ABCD中,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ED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则△CEF的面积为()A.4B.6C.8D.106.如图,将矩形ABCD的一个角翻折,使得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G 处,折痕为EF,若EB为∠AEG的平分线,EF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H.下列结论中:①∠BEF=90°②DE=CH;③BE=EF;④△BEG和△HEG的面积相等;⑤若AD/CD=2,则BG/BC=5/6.以上命题,正确的有()A.2 B.3 C.4 D.5图5ECFABDCEBDADCBA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 =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 3 D.16 3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与CD的中点重合,若AB=2,BC=3,则△FCB′与△B′DG的面积之比为()A.9:4B.3:2C.4:3D.16:99.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MN,连结CN.若△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4,则MN/BM 的值为()A.2 B.4 C.2√5 D.2√610.(2015·泸州)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如果将△ABC沿直线l 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A.13 B.15/2 C.27/2 D.12类型3圆与折叠1.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 B.2√5C.√3D.2√32.如图,AB、CD是半径为5的⊙O的两条弦,AB = 8,CD = 6,MN是直径,AB⊥MN于点E,CD⊥MN于点F,P为E F上的任意一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3.如图,在⊙O 中,AB 为直径,点C 为圆上一点,将劣弧AC 沿弦AC 翻折交AB 于点D ,连接CD .如果∠BAC=20°,则∠BDC=( )A .80° B .70° C .60° D .50°4.如图,将⊙O 沿弦AB 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 ,点P 是优弧上一点,则∠APB 的度数为( )A .45° B .30° C .75° D .60°类型4函数与折叠1.(2015·德阳)将抛物线y =-x 2+2x +3在x 轴上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至x 轴下方,图象的剩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那么直线y =x +b 与此新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情况有( ) A .6种 B .5种 C .4种 D .3种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0)y mx mx m =--≠与x 轴交于(3,0)A ,B 两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当23x -<<时的函数图象记为G ,求此时函数y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将图象G 在x 轴上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G 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M .若经过点(4,2)C 的直线(0)y kx b k =+≠与图象M 在第三象限内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图象求b 的取值范围.3. 如图,抛物线y=ax 2+bx+2交x 轴于A (﹣1,0),B (4,0)两点,交y 轴于点C ,与过点C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于另一点D ,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 坐标;(2)点E 在x 轴上,若以A ,E ,D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P 的坐标;(3)若P 点只在y 轴右侧,过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垂足为Q ,若将△CPQ 沿CP 翻折,点Q 的对应点为Q′.是否存在点P ,使Q′恰好落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类型5折叠解答题1.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连接AE ,求证:AE ∥BD. F A B C DE2.如图5,把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上的C 1处(不与A,B 重合),点D 落在D 1处,此时,C 1D 1交AD 于E,折痕为MN.(1)如果AB=1,BC=43,当C1在什么位置时,可使△NBC 1≌△C 1AE?(2)如果AB=BC=1,使△NBC 1≌△C 1AE 的C 1还存在吗?若存在,请求出C 1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15,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F.(1)线段BF 与DF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