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女形象分析

妇女形象分析

XX 大学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考籍号 专业年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4 年 月 日
目录
摘 要..........................................................................................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窦娥人物形象分析 ......................................................... 3 第三章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 ..................................................... 3 第四章窦娥与赵五娘人物形象异同点: .................................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而窦娥的人物形象这在整个篇幅当中给人一种无形的震撼,对待自己的丈夫 忠贞不渝,坚守节操,对待公婆善良,孝顺,明事理,识大体,面对恶霸张驴儿, 柔弱的窦娥则是表现与其外表相反的色彩,不屈不挠,刚烈至极,让人在佩服当 中油然而生一种同情和怜悯,而整个高潮则是出现在窦娥在不忍看到婆婆受到刑 罚,含冤承认,在法场上伴随着六月飞雪,道出那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 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那种对世间不公的愤懑以及黑暗官场的控诉!同 时心感绝望的痛楚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通过窦娥个赵五娘的人物刻画来看,中国民间妇女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矛盾 体, 即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封建观念的服从。同时也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 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 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 格 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 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 赵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义的。但是,尽管有那么多 的辛酸让人扼 腕叹息,有那么好的品格让人击节感慨, 可赵五娘的面目仍然是模 糊的,把她混之于古典文学中那些吃苦耐劳、无悔的妇女形象中,她们只不过是程 的不同而己,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守到丈夫功成名就, 青 丝染成秋霜,她得到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辛酸?孟姜女哭倒长城,然而一生的泪水,浇 铸的除了一块贞洁牌坊之外,还 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吗?赵五娘比起 她的这些 姐妹来,结局还算是“幸福”的, 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个丈夫的附庸吗? 作为一个女 人,她首先应该是个人,然后才是女人,她可以成为女儿、朋友、妻子、情人、母亲 等等。但赵五娘根本不是一个人,她只是一个附属物,只是封 建男权制度下的一个 符号化概念。她 在作品中实际上是个对象性的存在,她 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利 他”、“无己”的 ——主体性意识尚未觉醒或竟从未有 过。从美学角度看,她的悲 惨遭遇连黑 格尔意义上的悲剧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个人际遇的不幸。定的或者 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取向,她的 一切行为也就变得失去了更深的意
《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赵五娘是全剧中 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 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 留给公婆,自己却 在背后偷偷吃糠。 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
她麻裙包土,全筑坟墓。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 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悄悄地作出自我牺牲,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重担, 既尽了心,又尽了力。 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德,得与伯喈团圆。
《琵琶记》非常成功的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人物的形象,在丈夫进京赶考,最 后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赵五娘独自一人负担了奉养公婆,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 她朴素善良、刻苦而劳、忍 受痛苦、辛勤操劳、甚至自食糟糠, 忍受了常人无 法忍受的磨难,将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温良贤淑,善良孝顺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 漓尽致。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受压迫欺凌而任劳任怨的妇女形象的突出表现。 正因如此,赵五娘的形象才长期活跃于舞台,流传于人间。在文学戏剧中,有着 深远影响。
第四章窦娥与赵五娘人物形象异同点:
窦娥与赵五娘作为形象突出的两个任务,有着很多的相同点,首先两个人物 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是有相同的地方,都是高度封建集权的制度之下的劳苦大众, 在社会的压迫之下,依旧任劳任怨,被动的接受着社会给自己带来的残害与不公。 为人本性善良朴实,但是面对不公的待遇时,她们也敢据理抗争,她们既接受生 活带来的不公,同时对人格过分侮辱和残害的同时,又拼尽全力反抗。这种矛盾 存在两个人的身上,并且表现的非常鲜明。而两个人的不同点就在于窦娥的人物 形象更加的刚烈在面对黑暗官场,强权之下的屈辱,她敢于直言抗争,即使遭受 酷刑折磨,她依然有着自己的坚守,在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他敢于咒骂天地不公,
4
她诅咒世间!上天都为之震撼,六月飞雪,凄惨忧伤。而赵五娘的角色塑造的却 是更为软弱,逆来顺受,悲而不愤,虽然遭受了太多的不公平,但是为人的想法 更加的消极,为人处事更加的趋于被动化,并且没有什么主见。这是两人非常大 的不同点。
总结
通过对窦娥与赵五娘两个古代伦理型妇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的表现,对 其人物形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一个比较之后,全面客观的对两个人物的人物 形象做了一个评价,他们都是封建统治下,穷苦大众的缩影,他们有着古代女性 的贤良淑德,温文尔雅,在三纲五常中,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对待老人孝顺有佳, 对待丈夫忠贞不渝,善良朴实,并且不向恶势力 1 低头,在面对不公的对待时敢 于斗争,即使自己在黑暗的统治之下,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可歌可 泣,可敬可佩!
第三章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
《琵琶记》是元代剧作家高明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悲剧。 其主要内容是写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 娘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以蔡伯
喈为依托,描写一个性格软弱,没有任何主见的的酸秀才,在父母的威逼之下, 被迫上京应试,没想到得中状元,还被皇帝与丞相强令重婚,留京 做官,而家 中赵五娘却一个人挑起重担,在拮据的生活中任劳任怨,悉心照料老人,自己食 糠糟充饥,着实让人心痛,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侵袭之下,五娘虽竭尽全力亦无法 养活年逾八十的公婆。二老去世后,五娘祝发埋葬, 孝心感动天地,后来携琵
同时通过对窦娥个和赵五娘这两个人的人物分析,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在这 些劳苦大众的群体中,同时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主义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女性的地 位是相当的卑微的,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的女性的人物形象则是那种在社会 大环境的压迫下,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对待公婆, 孝顺有佳,侍奉丈夫,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一丝不苟。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 什么太大的野心,也没有奢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生活过的安心,家人能够在一 起就已经让她们相当的满足。但是往往这么一点点的奢望也都成为了失望!因为 他们永远是受到歧视的群体,也是被压迫剥削的群体,在面对强权与不公的时候, 所有的挣扎都变成了无用得反抗,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来古代人物女性群体在这样 一个封建迂腐黑暗的时代下的悲哀。而作者最后也用一种具有神话色彩的情节对 这些女性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同时对当今社会的美好理想。同时对古代妇女的一种 同情与怜悯。
在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逼迫的时候,窦娥也试图反抗,但是无奈,贫苦的劳 苦大众有的只是压迫,虽然心有不甘,奋力抵抗,但是自己一介柔弱女子,怎么 可能对抗整个社会,但是即使知道这样,窦娥依旧反抗着!在公堂受审的时候, 她遭受了无数的酷刑,昏死过去多次,面对强权,面对不公,窦娥有着自己的坚 守,这就是窦娥心怀正义,公平的强烈体现,虽然自己是一个贫苦百姓中一个微 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依然可对黑暗官场不屈不挠,但是看到对年迈的婆婆动刑 的时候,善良的窦娥不忍心看到婆婆受苦,为了保护自己的婆婆,于是不得不含 冤饮恨,承认了自己毒死了所谓的“公公”在窦娥被押上罚场的路上,她为了不 让自己的婆婆伤心,央求刽子手从后街走,通过环境和其他人物的烘托,尤其是 蔡婆婆的自私,懦弱,贪婪的小市民老妇人的形象,很好的将窦娥的善良,孝顺, 刚烈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论文主要框架是围绕着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作为分析的中心论点。 通过对两个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特色的窦娥和赵五娘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全面客 观的分析两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形象,找出 两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管中窥豹,从突出的两个人物总结出古代文学中伦理型 妇女的形象,其意义是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感受古代戏曲文学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操陶冶。
本论文以戏曲中经典之作《窦娥冤》《琵琶记》中所刻画的人物窦娥和赵五 娘为例,通过两个人物形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遭遇找出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一 次总结出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其意义就在于更好的把握戏曲文学中的精 髓,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戏曲给 我们带来不同的文学世界,领略不同的文学情怀。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窦娥与赵五娘在经历贫穷,困苦,那种逆来顺受的性 格,同时在面对不公正的对待后那种刚烈坚韧!也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伦理型妇 女的那种双重性格,既对不公强权的反抗,也对暗黑强权的控诉与愤懑,同时又 对被压迫的境遇的无奈与认命,这两个格格不入的矛盾存在她们身体中,不断的 折磨着他们,这种反反复复的痛苦也让读者们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有着心灵的 震撼!
摘要
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更是整个文章中作为穿针引线的基石。而在戏剧文 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尤为重要,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突出社会时代的 特征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的,一个形神兼备,鲜明生动的人 物,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情境,其作品的思想意义也更能被众人所理解, 在戏曲教学中,曾经存在着“说主题”“说性格”的分析方式,而这种方式却不 被太多的人接受,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因此分析人物形象 是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要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