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盲沟及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

排水盲沟及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

罗江御营安置点 2 期周边道路二段道路基底排水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四川瀚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 O 一三年十一月工程名称:罗江御营安置点2期周边道路二段编号: 并于________ 月日前报表总监理工程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 项目监理机构(公)_____________ 日期:年______ 月______ 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致(监理公司):现报上罗江御营安置点2期周边道路二段道路基底排水盲沟(方案)(全套、部分),已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承包单位项目部(公章):项目经理(签字):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日期:年月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内容修改补充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年月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后本表由施工企业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监制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总体安排四、排水盲沟及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艺五、集水坑施工六、质量保证措施七、成品保护措施八、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九、文明施工措施附图:道路基底排水平面布置图道路基底排水节点图集水坑平面、断面图编制依据1、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罗江御营安置点2期周边道路二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土方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02;3、四川省施工现场管理有关文件和标准;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8、我司制定的《质量手册》及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9、我司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及其他现行法规、规范;10、现场踏勘及与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商议的相关方案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德阳市罗江县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御营镇境内),御营安置点2 期周边道路二段路线起于罗吴路,止于御营安置点2期周边道路一段,路线设计总长197.795 米,全线道路设计宽度16 米,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御营安置点2 期周边道路二段为小区与周边道路衔接道路,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

本项目原位置为农田,地下水丰富,在清除淤泥质土层至道路设计底标高后,出现大量地下水待排除方能进行下步工程施工。

本方案为该部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由排水盲沟排入混凝土排水管道,再由混凝土排水管道排入集水坑,并设专人定期进行抽水(集水坑内水抽至附近河流)。

三、施工总体安排1. 组织机构本次排水管理人员均为项目部管理人员,并增加相关有经验高级工程师一名。

2. 施工队伍配置施工队伍选用具有相关降排水施工经验的班组。

3. 机械设备配置4. 施工准备⑴、人员配备及分工根据工程需要,项目部指派1名测量工程师、1名施工员、1名安全员负责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及安全施工。

同时实行定人、定岗制度,各负其责,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施工进度计划本分项工程计划于2014年1月4日开始施工,2014年1月14日完工, 在10天内完成本分项工程的全部工作内容。

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使本分项工程施工合理有序,做到均衡生产,平衡完工。

6. 施工总体目标⑴、质量目标排水盲沟施工后能将基底内积水由混凝土排水管排至集水坑,并能保证不影响道路结构施工的质量要求。

⑵、安全目标杜绝一切安全责任事故,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排水盲沟及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艺1. 排水盲沟施工工艺本次排水主要为道路基底积水排除,根据基底土质情况,与建设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商议后确定:在设计道路基底雨污水管道下侧设置排水盲沟(纵向沟),沟宽0.5 米,深度为低于雨污水排水管管底0.6 米;横向每间隔15米设置一条排水盲沟(横向沟),沟宽0.5 米,深度0.6 米。

纵、横向沟排水坡度均为2%,横向沟排入纵向沟内。

基底人工捡平后采用100厚C15细石混凝土进行垫层找平找坡施工,在铺设500厚10-40mm卵石作为滤水层。

在现有施工围挡外侧新建4米X 4米砖砌集水坑一座,采用DN400混凝土排水管道将纵向排水沟与集水坑连通,以方便排水沟内水及时流出。

排水沟均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后淤泥质土由人力车运至道路基坑外侧由自卸汽车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详图附后。

(1). 工艺流程人工开挖位置的界定(撒白灰线)-土方开挖、外运-检查坡度是否满足排水要求-C15垫层-卵石滤水层-验收。

(2) .施工准备1 ).施工前了解施工目标,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 ).施工前对现况管线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与施工部位的关系做详细记录。

3) .混凝土、卵石的相关材料已准备完成。

(3) . 土方施工1) 土方开挖采用人工进行沟槽淤泥开挖并清底,挖出的土方转运至基坑外,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弃土点。

2) 土方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及时进行跟踪测量,保证开挖几何尺寸、位置、标高的准确,同时还要注意对坐标控制点加以保护。

(4) .排水盲沟施工1) .C15 混凝土垫层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浇筑时应注意排水坡度。

已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i.2MPa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下步工序。

2) .卵石滤水层:在垫层上部铺设500厚细砂滤水层,采用人工铺设并清理平整。

以保证积水及附近水流能及时排入盲沟内2. 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对口卜回填土方(2).施工准备1) .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 .施工前对现况管线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与施工部位的关系做详细记录。

(3). 土方施工1)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采用小型液压反铲反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底;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米用人工进行开挖。

挖出的土方随时进行清理,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弃土点。

2) 土方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及时进行跟踪测量,保证开挖几何尺寸、位置、标高的准确,采用人工辅助开挖,同时还要注意对坐标控制点加以保护。

3) 机械施工不到的地方可配合人工修整。

(4).管道施工1)管道基础砂砾垫层基础:采用砂砾垫层基础的排水管道铺设如图1所示。

在槽底铺设设计规定厚度的砂砾垫层,并用平板振动夯夯实。

夯实平整后,测中心线,修整弧形承托面,并应预留沉降量。

垫层宽度和深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管道包角的角度。

中粗砂或砂砾垫层与管座应密实,管底面必须与中粗砂或砂砾垫层与管座紧密接触。

中粗砂或砂砾垫层与管座施工中不得泡水,槽底不得有软泥。

图1采用砂砾垫层基础的排水管道铺设2)下管、稳管管道进场检验: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管体外观及管体的承口、插口尺寸,承口、插口工作面的平整度。

用专用量径尺量并记录每根管的承口内径、插口外径及其椭圆度,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应能满足选配的胶圈要求。

管道下管: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吊装带,以免伤及管身混凝土。

吊装前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

下管时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

下管、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稳管:管道就位后,为防止滚管,应在管两侧适当加两组四个楔形混凝土垫块。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

每节管就位后,应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子发生位移。

稳管时,先进人管内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

管内底高程偏差在士10mm内,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相邻管内底错口不大于3mm3) 对口清理管膛、管口:将承插口内的所有杂物予以清除,并擦洗干净,然后在承口内均匀涂抹非油质润滑剂。

清理胶圈:将胶圈上的粘接物清擦干净,并均匀涂抹非油质润滑剂。

插口上套胶圈:密封胶圈应平顺、无扭曲。

安管时,胶圈应均匀滚动到位,放松外力后,回弹不得大于10mm把胶圈弯成心形或花形(大口径)装入承口槽内,并用手沿整个胶圈按压一遍,确保胶圈各个部分不翘不扭,均匀一致卡在槽内。

橡胶圈就位后应位于承插口工作面上。

(5).沟槽回填1)回填前具备的条件: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铺设后应在接口抹带的接缝水泥强度达到相关要求后,闭水试验或闭气试验合格后进行。

2)回填土料的要求:回填土料宜优先利用基槽内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不得采用淤泥或淤泥质土作为填料。

回填土料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最佳含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3)回填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在管腔两侧同时分层进行,填土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n t勺范围均应采用人工还土,超过管顶500mm以上可采用机械填土,填土时分层铺设夯实。

4)回填土虚铺厚度:回填土压实的每层虚铺厚度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如设计无要求,可通过试验段确定。

5)夯实:回填土的夯实采用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方法。

夯实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n范围内采用薄铺轻夯夯实,管道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大于300mm管顶500mn以上回填应分层整平和夯实。

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

五、集水坑施工本分项工程集水坑设于临时围挡外侧,长、宽均2米,深度为接入混凝土管道下1.5米。

基础为C15昆凝土垫层,上部采用MU1页岩实心砖M1冰泥砂浆砌筑,为保证安全,上部浇筑C25混凝土现浇板,内配①25钢筋钢筋双层双向布置。

施工顺序:基础土方开挖-垫层施工-砖砌体施工-现浇板施工-清理场地1. 土方开挖、垫层施工详第四部分相关内容2. 砖砌体施工:(1). 放线:结构施工的轴线,根据集水坑尺寸确定轴线位置。

(2). 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

确保砂浆与砖体的粘结,砂浆的饱满度不得低于80%。

(3). 摆砖样: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各匹砖的竖缝相互错开。

在同一墙面上各部位的组砌方法应统一。

(4). 在砌墙前要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灰缝厚度,立皮数杆时应用水准仪测定水平线为基准线的水平线上,以确定砌砖(5).砌筑中宜采用“三一”砌法,砌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砖墙灰缝厚度和砂浆高度,垂直度用线锤和靠线板控制。

(6).在该层砖砌墙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墙面和落地灰的清理。

(7).砖砌体的质量要求: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接。

六、质量保证措施1. 基本要求(1) .严禁扰动槽底土壤,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2) .管材不得有裂缝、破损。

(3) .管道基础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

(4) .平基、管座混凝土应密实,表面应平整、直顺,管座混凝土与管子结合不得有空洞。

(5) . 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密实、饱满,不得有裂缝、空鼓等现象。

抹带接口表面应光洁密实,厚度均匀,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