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
概括传统儒学财富观念。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 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 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 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 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 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 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 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 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 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 然地增加了财富。
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这说
明宗教改革( )
B
A.消除了宗教与世俗间的矛盾
宗教改革破除了
B.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世俗的精神垄断 罗马天主教会在
上帝和信徒之间
C.建立了西欧各国的民族宗教
的中介作用
D.实现了现实生活与宗教世界的和谐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否定了教会权威,促使理性时代到来;
材料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提出了“三种秩 序”的理论。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 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 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又 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 于天国之中或信仰者的心灵之中,是绝对精神性的、 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间,但只是一种世俗的组织 ,如同政府和家庭一样,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 方,归世俗的政府管理。” 依据材料,概括路德的核心思想
政府的权力是最高的,教会和家庭要服从政府的领导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有利于民族意识发展;抨击了天 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三)评价 (1)实质: (2)积极 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世俗政权地位上升,增强欧洲民族意识,
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思想解放
A.挑战权威 C.崇尚理性
B.否定神性 马丁并不否定基督 D.倡导民主 教的信仰
2. 加尔文
材料一: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 仰而不在于善行;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 根据和权威。
材料二:加尔文把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 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 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在路 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 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
B
资本主
C.教会腐败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义经济
D.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教义
的发展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信仰上帝) 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我的信仰由教会 做主
我的信仰由 我 做主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二)内容 1. 马丁路德 (1)主张: ①因信称义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二)内容 1. 马丁路德 (1)主张: ①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
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
,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
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天主教、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B.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宗教改革(16世纪)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教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东正教(东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路德派 教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一)背景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
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
②肯定《圣经》权威,否定教皇权威。 ③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 (2)影响: 新教产生,基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西联系
以下是16世纪东两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
同之处是( )
A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
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
必要服从。
批判教会教皇权威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 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 后为正脉也”批判孔子权威
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崇拜,却恢复了 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 变成了僧侣。 ——恩格斯
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
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
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
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A.排斥世俗生活
)D
文艺复兴的推动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 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 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 “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 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 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 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 产。
材料三: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 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 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 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却在荷 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 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
2. 加尔文 (1)主张 ①信仰得救;肯定《圣经》权威,否定教会权威;简化
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在新航路的开辟后,伴随着西欧 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 发展起来。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 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 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3.英国国教 (1)内容:
增强王权
(三)评价: (1)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的一场政治运评价
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会在灵魂与
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
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三)评价 (1)实质 (2)积极 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世俗政权地位上升,增强欧洲民族意识,
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思想解放
(3)局限性 借助宗教形式,未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场政治 运动
“所有的节日都应该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 。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 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 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
中世纪末期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
(一)背景: 1.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文艺复兴是萌芽阶段)
2. 政治: (1)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王权 (2)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德意志深受教会压榨,矛盾
尖锐 3. 文化: (1)中世纪末期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2)文艺复兴的推动。
作用:否定教会的“因行称义”,使人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三)内容 1. 马丁路德 (1)主张: 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教会的“因行称义”,使人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材料二 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 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一)背景
宗教改革
材料: 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
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 还从德意志掠取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 “教皇的奶牛”。德意志深受教会压榨,矛盾尖锐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15世纪开始,英 国、法国、西班牙等领土明确的国家开始形成, 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才出现了“英国人”、“法 国人”、“西班牙人”这样的民族概念,这些国 家后来被称为民族国家。
3.英国国教 至尊法案(1534年):
首脑: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会议:教会召开宗教会议,事先必须经过国王的 同意。 教规:现行教规须经国王指定人员审查。 法庭: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国王法庭。 保留: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财产: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贵重物品及其 他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王权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 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 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 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 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1503年发表了 《基督的战士手册》,强调信仰发自内心, 而不在于外在的礼仪。1509年他撰写《愚人 颂》,对教皇和上层教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这些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
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
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
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A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教皇出巡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一: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 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 式搜刮钱财。政治方面,声称王权来自教会认 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 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在思想文化领域, 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精 神支柱。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 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 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