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1、目的对生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产品的生产、加工符合规定的要求,以期做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益。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

3、权责3.1生产部是设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3.1.1负责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1.2生产车间使用者负责所使用设备的一级保养(日常点检、润滑、清洁维护管理),车间主任、班长负责监督执行。

3.1.2生产经理(因没有设备部)A.负责组织技术、质量部及使用车间对新购设备进行评估、验收。

B.负责设备的管理、维修及易损设备/备件的申购,对相关信息进行归档保存。

C.负责组织对生产设备的移交、编号、标识、维护、封存、报废与管理。

3.2技术部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并参与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评估。

3.3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和备件的采购。

4、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1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意外中断原因而策划的措施。

4.2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3关键设备:唯一性设备,在控制计划中有特殊特性要求的过程设备以及高精度、大型、稀有设备。

(高精:注塑机及模具)4.4闲置设备:封存时间超过一年以上,以及因产品转型或工艺改进等原因退出生产过程的设备。

4.5 设备利用率:在工作时间内,设备生产产品所用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率。

4.6日常保养:每天操作者对使用设备进行加注润滑油、维护,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安全有效的维护保养活动。

4.7定期保养:由设备管理人员依据设备要求按周期进行的保养。

4.8关键设备:指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生产设备。

(例如特殊设备:锅炉;关键设备:空气过滤装置)4.9一般设备:除关键和特殊过程设备以外的设备。

4.10三级保养管理指对设备实施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个等级的保养。

4.11一级保养指在维修工辅助配合下由操作工定期进行的保养。

4.12二级保养指按检修计划由维修工负责进行的保养。

4.13大修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包括电气系统进行修复,调整并翻新外观,达到全面消除大修前存在的问题,恢复设备的规定精度和性能。

4.14检修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4.15设备迁移企业由于产品任务发生变化和工艺路线调整等原因,设备在企业内部调动或移位,称为设备迁移。

4.16设备事故企业生产检测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设备故障为设备事故。

4.17设备档案设备档案是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验收、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和记录等文件,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设备档案.5流程图7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7.1设备使用和保养流程7.2三好、四会设备使用部门生产主管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做到:管好设备, 用好设备, 修好设备;设备操作者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

7.3定人定机管理重点设备实施定人定机,要求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人负责操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7.4三级保养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度管理。

7.5日常保养操作者应每天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做到设备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一般设备保养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卡”,重点设备由操作者每天进行点检工作,并填写“重点设备运行、点检记录卡”。

内容包括每班维护和周末维护,每班维护要求操作者必须做到如下内容:7.5.1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规程的一般内容7.5.1.1操作者每班要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7.5.1.2日常保养工作分为班前日常检查和润滑,班中维护,班后擦拭保养及周末、节前的维护保养。

7.5.1.2.1班前检查、润滑:7.5.1.2.1.1班前10-15分钟按照日常保养的内容和要求,对设备各部进行检查。

7.5.1.2.1.2检查传动机构、变速机构、操作部件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7.5.1.2.1.3检查润滑,(注塑)系统、气压系统是否性能良好,油气路畅通。

7.5.1.2.1.4检查容易松动、脱离的部件是否正常,附件、灯具、报警是否齐全。

7.5.1.2.1.5检查导轨滑动面有无磕碰拉伤及腐蚀、注塑泄漏情况。

7.5.1.2.1.6按润滑“五定”的要求进行设备日常润滑。

7.5.1.2.1.7低速运转5-10分钟,确定各部运转正常后进行工作。

7.5.1.2.2班中维护:7.5.1.2.2.1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合理使用设备。

7.5.1.2.2.2随时注意运转中声音、温度、工位、压力、振动的变化,发现隐患立即检查排除。

7.5.1.2.2.3对润滑油不易保存的润滑部位做好班中加油润滑。

7.5.1.2.3班后擦拭保养:7.5.1.2.3.1下班前15-30分钟由当班操作者负责对设备进行擦拭保养。

7.5.1.2.3.2认真擦拭设备各部,清扫工作场地,整理工具附件。

7.5.1.2.3.3检查设备零部件,齐全完整,滑动面无新的磕碰拉伤。

7.5.1.2.3.4将各手柄和滑动部件归位,关闭电源。

7.5.1.2.3.5填写交接班记录。

7.5.1.2.4周末、节前保养:7.5.1.2.4.1周末、节前在下班前1-2小时进行保养。

7.5.1.2.4.2彻底擦拭设备各部,清理油垢,达到内外清洁,无积尘,无溢料(注塑机),无锈蚀(尽可能不使用水进行擦拭)。

7.5.1.2.4.3拆除防护罩,擦拭导轨、凸轮机构、修光毛刺。

7.5.1.2.4.4擦净、摆齐附件、模具、工具,清扫工作场地,达到清洁,整齐。

7.5.2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设备维护保养的四项要求是“清洁、整齐、润滑、安全”7.5.2.1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滑动面、工位、传感器等无油垢、无碰伤。

设备不漏气、不漏融化的塑料,掉料、注塑尾料、垃圾要清扫干净。

7.5.2.2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整齐完好,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

7.5.2.3润滑:按润滑“五定”要求加油润滑。

7.5.2.4安全:实行定人、定机操作,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设备,安全运行无事故。

7.5.3遇有故障发生或故障隐患,及时通知维修工检查处理,维修工将处理情况记入“重点设备运行点检记录卡”、“设备使用记录卡”中。

-----(需要生产或维修自制表格)7.6一级保养、二级保养7.6.1一级保养、二级保养职责及计划由各部门生产主管组织操作者、维修工实施,技术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检修任务由总经办生产主管根据使用部门申请要求,综合平衡后制定并下达月度“设备检修、保养计划任务书”, 一级保养的主要内容是:7.6.1.1拆卸指定部件,进行清洗及擦拭;(例如防护罩)7.6.1.2检查、调整各操纵、传动机构等的配合间隙,紧固各部位;7.6.1.3 检查油(气)泵、疏通油(气)路,清洗检查注塑泵、气泵;7.6.1.4清洗导轨及滑动面,清除毛刺及划伤。

7.6.1.5清扫、检查、调整电器线路及装置(由维修电工负责)。

7.6.2一级保养进行后,由各部门生产主管验收,并记录于“设备一级保养记录表”中。

7.6.3二级保养及检修完成后由各部门生产主管验收后,详细填写“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卡”。

对各部门不能纠正的问题报告总经办,由生产主管组织纠正后,记录于“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卡”。

二级保养的内容包括:7.6.3.1除完成一级保养所需进行的工作外,要求润滑部位全部清洗,并按油质状况更换或添加.7.6.3.2检查、测定设备的主要精度和相关参数(例如振动、温度等)。

7.6.3.3修复或更换易损件或必要的标准件;7.6.3.4修磨已磨损的导轨面、模具连接底座和修复、调整精度劣化部位;7.6.3.5校验仪表;继续设备上的仪表要进行季度调试检测。

(温控或压力控制)7.6.3.6清洗或更换电机轴承、测量绝缘电阻;7.6.3.7预检关键件及加工采购周期长的零件等。

7.6.4二保完成后,要求设备精度、性能达到工艺技术要求,相关参数符合标准,并且消除泄漏或工位动作不准确。

发现精度超差、影响产品质量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排除故障原因;对于个别精度、性能要求不能恢复,以及该更换的零件无法修复但不影响设备的使用和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的问题,允许将问题记录,便于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排除。

7.6.5北京总部设备一二级保养计划及实施由总部生产部统一组织进行。

廊坊分部设备一二级保养计划及实施由廊坊生产部统一组织进行。

7.6.6设备状态标识生产主管对本部门的设备是否正常使用进行状态标识,对正常使用的设备无须标识,其它的状态采用挂牌标识。

7.6.7维修后校准或检定对有计量数据传递要求的设备或所带仪器仪表经维修后,须委托测试部门计量检定员组织检定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如:机械罐上检测压力传感器需要定期检测)7.6.8设备日常维护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精度下降影响产品质量,或发生设备故障,维修工应及时维修,并将维修情况记录于“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卡”内。

同时生产主管应不定期组织维修工对设备进行巡检。

7.6.9设备点检管理7.6.9.1点检分类根据设备的工作时间间隔和工作条件的不同,点检工作分为日常、定期和专项检查三类。

7.6.9.2设备的日常点检:由设备操作人员每天班前、班中对设备的指定部位进行状态检查,以了解设备运行中的声响、振动、温度和油(气)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对发现的设备隐患进行保养或调整,日常点检的结果及处理事项记入日常点检表中;7.6.9.3设备的定期点检:由设备维修人员定期(1周)对重点设备的关键运动部位进行状态检查,主要测定设备运动精度、工作间隙,检查设备电控件电蚀及电源接头紧固情况,对查出的设备缺陷进行修复、点检的项目及处理情况全部记入定期点检表中;7.6.9.4设备专项点检:一般由技术人员会同生产主管针对某些设备特定的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测定,了解设备技术状况及性能。

为设备检修、大修收集数据,由生产主管记录在案。

7.6.10设备的大修管理7.6.10.1大修计划申请设备需要大修时,须在修前三个月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详细填写“设备大修计划申请表”报总经办。

7.6.10.2大修计划申请论证及安排生产主管根据大修申请,组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认修理方案,核定修理费用, 生产管理部门计划员确认停机修理的时间安排。

7.6.10.3大修计划批准“设备大修计划申请表”经董事长批准后产生正式计划。

7.6.10.4大修计划实施一般设备的大修原则上由使用部门自行组织实施,技术部进行业务指导。

重点设备的大修由总经办组织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