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事实上,他们的教育理论都倡导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
因此,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并善于利用这种
关联性来展开生物教学,这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生物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生活
化教学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基于此,本文对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进行
了思考,希望能够成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用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以
求教学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
作为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并将学生
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基础
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方面的内容。
生物学在帮助农牧业提高生产量、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改善人们
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初中生物学科作为生物
学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发展与锻炼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初中生的视野与眼界、
激发初中生探索与了解世界奥秘的兴趣以及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等。
但是因为生物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加上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相
对匮乏,所以生物知识学习与生活往往是割裂开来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
时感到十分困难,久而久之,不但不能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会对生物学
科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
因此,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利用生活实际案例来解
释生物理论知识是大势所趋的。
2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2.1 新课导入生活化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导入即将要讲解的内容。
利用生
活中的问题引出新课内容是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常用且十分有效的导入方法,即
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生物教师根据所要讲解
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且他
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新课导入的“引子”,以此提高新课导入的效率。
例如,在学
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教学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人们
经常吃的食物出发设计该课导入的问题:“你们平时都吃什么食物?”、“你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吗?”“你都知道哪些食物人们吃了容易胖起来?”等等之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直接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而在学生积极
的状态下展开生物教学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将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为新课的导入。
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将生活中的某种
现象呈现给学生,能够促使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师的
引导下快速进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状态。
而且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引”,让
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生物知识,这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趣。
例如,在学习《开花与结果》这一课内容之前,
教师就可以利用初中生能够观察到的桃树、梨树等开花结果的现象作为新课知识的导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就对知识产生了一个整体印象,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2 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即因我国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的过度开采而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境。
在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背景下,很多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都岌岌可危。
在这一情境中,教师要注意将教材中的生物基础知识以灵活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在充分考虑初中生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合适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如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案例等,借助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析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
让初中生物教学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学科鲜明的生活化色彩,拉近学生与生物学习的距离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基因”、“遗传和变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词汇对于初学生物的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所以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这时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长相、性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在生活化资源的辅助下,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3 课堂实践环节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生物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引入生活化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生活化实践活动中去体会与领悟生物知识,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生物学习的水平。
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课的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寻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故事,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即表演生物进化的过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加深对生物进化原因与过程的认知,进而对进一步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4 课后作业布置生活化
虽然新课程改革倡导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但是适当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的。
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作业来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或者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例如,为学生布置课后回家制作酸奶(注意发酵周期比较短)的小作业,这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关于乳酸菌的相关知识,而且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了生物学习的成就感,逐渐树立了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同样也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将课后作业不再拘泥于生物知识习题的练习,而是将作业倾向于生活化与使用化,将会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将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生物知识与学生身边的
生活实际案例相结合,并将其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该现象,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提高发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对生活产生了更高程度的认识,更活跃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杜俊宏,韩宁,王重力.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
级上册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4):134-135.
[2]夏琼仙.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
究,2017,1(09):61+63.
[3]赵革.解析初中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