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围绕生活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沈婷1 “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与实施1.1 教材内容分析案例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①“化学与生活”第三章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本节教材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而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介绍这几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的同时,强调它们都具有毒副作用,此外还介绍了毒品的危害。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药物能促进身心健康,滥用药物危害极大。
1.2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某些常见药物的成分、疗效和副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药店,阅读药品说明书,学会安全用药;通过设计实验,运用化学学科知识来探究药物成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树立健康新观念。
1.3教学过程1.3.1课前准备1.实验准备药品:胃舒平药片4片、0.1mol/LHCl溶液、0.1mol/LNaOH溶液、蒸馏水;仪器:试管、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研钵、漏斗、三脚架、酒精灯等。
2.活动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所在社区附近的药店,了解常用药的种类、名称、疗效,并与营业员进行交流,了解各种药品的销售情况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阅读家中各种常用药的说明书,了解其成分、疗效、使用方法以及毒副作用。
1.3.2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大家参观了药店,也阅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余学生聆听①药店内各类药物的种类、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读了某些药物的使用说明书。
我们请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活动经历与收获名称、疗效、销售情况等②家庭药箱中的常见药:内服药:伤风感冒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助消化药、抗过敏药等外用药:创可贴、红药水、风油精等器材:体温计、镊子、胶布、纱布、棉签等在药店里和某些药品的包装盒上会有OTC和R的标识,它们分别表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相关学科知识,锻炼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精神转入新课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在大家的汇报中,都提到了这样几种药:解热镇聆听、思考对学生的汇报要及时给予评价,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痛类药、抗生素类药和胃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几种常见药物并提出更好的建议,激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热情(一)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请大家阅读投影上的阿司匹林说明书,归纳总结阿司匹林的相关信息,如:分子式、结构式、疗效、用法、副作用等,对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对阿司匹林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合理的推测学会找出有效信息,提出大胆假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质进行推测知识点1 (一)阿司匹林化学名:分子式:结构简式:疗效:副作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合教材信息,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的填写化学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结构简式:疗效: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预防心血管老化等。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水杨酸反应物理性质:白色晶体,熔点为135˚C,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有羧基,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通过问答式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有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问题1阅读科学史话,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
根据合成原料(水杨酸和乙酸酐)以及产物(乙酰水杨酸和乙酸)写出反应方程式阿司匹林的合成:通过科学史话,了解阿司匹林合成的故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问题2可溶性阿司匹林是如何制取的,有什么优势?可溶性阿司匹林的制取:可溶性阿司匹林易溶于水,疗效更好。
复习巩固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并将有机知识应用到解释实际生活问题中去,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认同感问题3根据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想想该如何缓解水杨酸引起的中毒,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阿司匹林有羧基,具有酸性,会引起水杨酸中毒,因此可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同时该碱性物质本身对人体不能造成伤害。
医学上采用静脉滴注NaHCO3的方法:根据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尝试着像科学家一样去解决实际医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一练阅读华素片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及时巩固,才(详见学案)能更牢固的掌握和应用知识(二)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由于其来源于青霉菌的培养液,所以称为青霉素。
阅读“青霉素的发现”这则科学史话,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并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史话中体会科学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青霉素的功效、种类、结构、化学性质、不良反应等仔细阅读教材,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学生都有使用抗生素类药的生活经验,在经验的引导下不难得出答案知识点2 (二)抗生素1.功效:2.种类:3.结构:4.过敏反应:1.功效:治疗细菌类的感染2.种类:青霉素F、G、X、K、V3.青霉素的一般结构:4.过敏反应:用药之前必须进行皮试构建知识体系课外知识拓展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一方面,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耳聋,损伤肾脏、肝脏,影响免疫力等危害;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还会使病菌产生严重的耐药性。
这些生活常识虽然教材上并没有作相关介绍,但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作相应的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抗酸药——胃舒平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能中和胃酸(少量的盐酸)的化学物质。
阅读教材,归纳抗酸药的功能、成分,并完成表格,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抗酸药的作用1.功能与疗效: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它能与胃中多余的盐酸反应。
2.成分:①有效成分: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②调味剂;③黏合剂。
3.作用原理:主要成分反应方程式NaHCO3HCO3-+ H+==H2O + CO2↑CaCO3CaCO3 + 2H+== Ca2+ + H2O+ CO2↑Al(OH)3Al(OH)3 +用表格清晰明了的呈现了各种抗酸药的成分以及对应的治疗机理,同时复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理。
3H+== Al3++3H2OMg(OH)2Mg(OH)2+2H+== Mg2++2H2OMgCO3MgCO3 + 2H+== Mg2++ H2O+ CO2↑科学探究:胃舒平的成分胃舒平是一种抗酸药,它的主要成分是NaHCO3、Al(OH)3、Mg(OH)2或MgCO3中的一种,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探究胃舒平的有效成分胃舒平有效成分探究实验1.提出假设: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步骤3.收集证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解释与结论:结合实验现象解释你的假设是否正确,并写出实验探究的结论5.反思与评价:自己的探究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探究实验报告为线索,首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确定共同的实验方案,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最终证实或证伪提出的假设,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各小组有了初步的实验方案后,请某一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然后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实验过程边聆听其他组同学的实验设计,边改进本组实验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
合理的设计如下:采用这种半开放式的实验探究,可以缩短科学探究所占用的课堂时间,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滴加NaOH溶液来区分胃舒平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还是氢氧化铝,是该探究实验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亲自观察实验的现象,最终得出实验的结论向老师所提供的溶液(该溶液是盐酸溶解后过滤所得的滤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
滴加数滴后看到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继续滴加数十滴,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在教学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完成探究实验的核心步骤可以缩短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知识点3 (三)抗酸药1.功能与疗效:2.成分:3.作用原理:1.功能与疗效: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它能与胃中多余的盐酸反应。
2.成分:①有效成分;②调味剂;③黏合剂。
3.作用原理(方程式略)对抗酸药进行小结,完善知识体系二、天然药物哪些是天然药物,能否举例说明?灵芝、人参、枸杞、当归、红枣等等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知识点4 (一)麻黄碱1.结构2.主要作用3.不良反应1.结构:2.主要作用: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3.不良反应:会出现不安、失眠等;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构建知识体系交流讨论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药物?药物是把双刃剑,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尤其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交流的平台,在互相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结束语:认识阿司匹林、青霉素、胃舒平三种药的成分、疗效、使用方法、副作用等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发 聆听、体会 教师引导提升,提出学习的长远目标——学以致用真正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各类药物,避免因用药不当引起的危险。
2 对“正确使用药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思考与说明科学探究中,实验方案不再是教材上现成给定的,学生需要自己花时间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因此指导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次科学探究,需要教师承担相当大的教学压力。
以下方法可以缩短科学探究的时间:2.1 以指导性探究代替开放性探究在开放性探究中,研究问题和实验步骤均有学生自主确定;而在指导性探究中,研究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只负责设计实验步骤,属于半开放的探究。
这样既可将选择研究问题的时间节约下来,同时还保证了全班同学有统一的研究主题,便于教师控制整个实验过程,准备相关的实验用品。
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探究内容难易程度,确立探究的开放程度,把握好“放”和“收”的尺度,不要盲目、过度开放。
2.2 探究实验报告作为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前根据科学探究主题设计相关的实验报告,特别是刚刚接触实验探究阶段,学生对探究的方法和流程不熟悉,不知从何着手,若有了实验报告的帮助,就如有了建房子的脚手架,探究就能较为顺利的开展。
但实验报告只需简单明了的给出探究的步骤,无须涉及具体的实验探究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验证。
2.3 讨论确定方案后进行探究。
目前中学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可将前后左右紧挨着的4~6名学生归为一组。
探究活动开始后,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尤其是实验步骤。
然后教师挑选2~3组学生向全班同学做口头汇报,选组并不是随机的,教师应选择一个实验方案存在较多问题的小组和一个实验方案设计较为完善的小组先后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