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含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含解释

1.cDNA library:cDNA文库。

是以细胞总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单链,再将其复制成双链,然后与合适的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中所建立的含多克隆cDNA片段的混合体。

理论上包含一种细胞中的全部mRNA信息。

2.DNA denature:DNA变性。

双链DNA在变性因素(如加热、过酸性条件、过碱性条件等)影响下,解离成为两条单链的过程,被称为DNA变性。

3.Klenow fragment:Klenow片段。

是原核生物DNA—polI经特异的蛋白质酶水解后产生的大片段,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酶活性。

实验室合成DNA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常用Klenow片段代替DNA聚合酶。

4.RNA replication:RNA复制。

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合成RNA的过程,常见于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以外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以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RNA 的途径。

5.RNA interference:RNA干涉。

指短双链RNA以序列同源互补的mRNA为靶点,通过促使特定基因的mRNA降解来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特定的基因表达的现象。

该现象揭示了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机制,可以作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

6.RNA splicing:RNA剪接。

发生在真核生物转录后,切除初级RNA转录物中内含子,连接外显子的过程,是转录后加工的形式之一。

剪接的过程称为二次转酯反应,不消耗能量。

7.RNA cleavage:RNA剪切。

发生在真核生物转录后,剪去RNA中的某些内含子,并在上游的外显子3’端直接进行多聚腺苷酸化,不进行相邻外显子之间连接的过程,是转录后加工的形式之一。

8.RNA polymerase:RNA聚合酶。

以DNA或RNA为模板,以5′三磷酸核苷为原料,能催化合成RNA的酶。

可分为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其中DNA依赖的RNA聚合酶较为广泛,原核生物中有一种,真核生物有三种,在转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9.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互补链的过程。

这样形成的两个子链与原来的母链完全相同,故称之为复制。

又因子代DNA分子的双链其中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故名半保留复制。

10.Asymmetric transcription:不对称转录中。

DNA链是有极性的。

RNA聚合酶以不对称的方式与启动子结合,使得转录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一个基因的两条互补链中也只能有一条作为模板链被转录成RNA。

这种现象称为不对称转录。

11.Monocistron:单顺反子。

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即为单顺反子。

与多顺反子相比,其起始AUG上游没有S—D序列,但两端有帽、尾结构,依赖帽子结合蛋白复合物在核糖体上定位结合,翻译后只生成一种多肽链。

12.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

细胞对细胞外信号,如激素(第一信使)产生应答时合成的能扩散、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

例如钙离子、cAMP、cGMP、DAG、IP3、NO等等。

13.Telomeres:端粒。

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富含T,G短序列的多次重复结构。

形态学上,DNA末端与它的结合蛋白质紧密结合,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使染色体DNA末端膨大成粒状。

功能上,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14.Translation:翻译。

细胞内以mRNA为模板,按照mRNA分子中核苷酸组成的密码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由于m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两种不同的分子语言,所以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称为翻译。

15.Trans-acting factor::反式作用因子。

以反式作用影响转录的蛋白质因子,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它实际上是某些距离被调控结构基因较远的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以特定的方式识别和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上,实施精确的基因表达控制。

与转录因子具有相同含义。

16.Okazaki fragments: 冈崎片段。

DNA复制时,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

通过DNA连接酶可以连接成一条完整的DNA片段。

17.Housekeeping gene: 管家基因。

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须或必不可少的一类基因。

这类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它只受启动序列或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不受其他机制调节,受环境影响也较小。

其DNA序列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甲基化,一直保持活性转录状态。

18.Ribozyme:核酶。

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其作用底物仍是核酸,功能上属于具有序列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

目前研究表明,核酶参与了RNA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19.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核酸分子杂交。

在溶液中,不同来源的DNA经热变性后,慢慢冷却使其复性,异源DNA单链间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杂交DNA双链分子,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也可以是DNA与互补的RNA之间,RNA与RNA之间的核酸分子杂交。

20.Small nuclear RNA,snRNA: 核小RNA。

细胞内的小RNA,在mRNA、tRNA和rRNA的剪接反应去除内含子过程中发挥作用。

21.Gene: 基因。

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或单元,是负责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可以编码单个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2.Gene knock out: 基因剔除。

建立在同源重组基础上的有目的地去除细胞或动物体内某种基因的技术。

23.Gene chip: 基因芯片。

指在单位面积有规律的紧密排列特定的DNA片段的支持物,亦被称作DNA微列阵24.Gene diagnosis: 基因诊断。

直接检测体内基因或外源感染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25.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

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26.Genome: 基因组。

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

基因组的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基因功能区域在核酸分子中的分布和排列情况,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其基因组越复杂。

27.Genomic DNA library:基因组DNA文库。

指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

构建过程中,先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基因组DNA切成片段,再将其插入到适当的载体中,然后转入受体菌中扩增,最终获得含有基因组DNA片段的克隆群体。

,28.Open reading frame, ORF:开放阅读框架。

从mRNA序列5’-端的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架。

通常的ORF包含500个以上的密码子。

29.Codon:密码子。

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以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代表一种氨基酸或肽键合成的其他信息,这种三联体形式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密码子30.Intron:内含子。

真核生物中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

位于外显子之间,与其共同组成结构基因。

在RNA合成中与外显子一同被转录,但在RNA加工的过程中被剪切,不被翻译为蛋白质。

31.Reverse transcription:逆转录。

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过程。

逆转录在病毒致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于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

32.Promoter:启动子。

是RNA聚合酶结合的、在转录起始上游的DNA序列,主要决定转录的起始点,维持基础转录水平,RNA与之结合后(如不受到阻遏)即可启动转录。

33.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

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既有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基因,也有能够影响结构基因表达的调节序列。

一般说来,调节序列与被调控序列的结构基因位于同一条DNA链上的,即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常见顺式作用元件有启动子、启动子上游元件、增强子、沉默子等。

34.E xon:外显子。

在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序列中,与成熟RNA分子相对应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它与内含子相间排列,共同组成结构基因。

由于外显子在RNA的加工中不被剪切,可以被表达为蛋白质,故又称表达序列。

35.MicroRNA /miRNA:微小RNA。

是一类长度约20~25个碱基的非编码单链RNA。

它与靶m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结合后,抑制该mRNA的翻译,从而在基因表达调节中发挥作用。

36.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小干扰RNA。

是一类由双链RNA经酶切形成的具有21~23个碱基长度和特定序列的小片段RNA。

其与特异的靶mRNA完全互补结合后,导致靶mRNA降解,阻断翻译,使基因沉默。

由此发展起来的RNA干涉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

37.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信号肽识别颗粒。

由6个亚基和1分子7S-RNA组成的复合体,具有GTP酶活性。

可同时与新生肽链的信号肽、GTP、核糖体结合,使多肽链合成暂停,并引导新生肽链识别并结合到内质网膜上。

是蛋白质靶向运输的重要基础。

38.Signal sequence:信号序列。

所有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分选信号,主要是存在于N-末端的可被细胞转运系统识别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这类序列称为信号序列。

这是决定蛋白质靶向运输的最重要元件。

39.Signal transduction:信号转导。

外源性信息传入细胞内,并引起细胞应答的过程称为信号转导,各种信号转导分子的有序组合及相互作用构成了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实现对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凋亡的调控。

这个过程对细胞之间的互相作用和机体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40.Enhancer:增强子。

是一种常见的顺式作用元件,能够结合特定基因调节蛋白,通过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促进邻近或远处特定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增强子距转录起始点的距离变化很大,但总是作用于最近的启动子,并且以对所控制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发挥作用为主。

41.Transcription:转录。

即以DNA序列为遗传信息模版,四种NTP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该过程使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

42.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转录后加工。

对转录合成的初级转录物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和修饰,使RNA前体转变为有功能的RNA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