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材干挂专项施工方案

石材干挂专项施工方案

河南省军区第一招待所扩建工程外墙装饰装修工程(3标段)石材幕墙专项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描述河南省军区第一招待所扩建工程外墙装饰装修工程(3标段),框架结构,地上为19层,地下计2层。

主体外墙以干挂石材为主,总工程量约15000㎡。

本工程大面幕墙为石材幕墙形式,龙骨采用镀锌钢龙骨支撑体系,石材面板采用铝合金挂件形式安装;立柱塔楼大面采用80*60*5镀锌钢方管;裙楼石材立柱采用120*60*5mm厚镀锌钢方管。

横梁采用L50x50x5的镀锌角钢;面材采用25mm厚花岗岩,颜色根据建筑师和业主封样确定;板块间的缝隙宽度为8mm,采用密封性能可靠的现场湿密封系统,密封胶必须为石材专业密封胶。

2、施工前的准备2-1.核查设计施工图纸,深化施工节点图纸完善施工方案。

2-2.按图纸与相关施工班组结合,在项目施工员及技术员带领下,现场测量放线。

2-3.吊篮及外墙施工架搭设完成;2-4.200*300*8镀锌预埋板材料到场、80*50*5镀锌方钢、50*50*5镀锌角钢。

二、编制依据1、建筑装饰技术规范、规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J/T01-27-20032、材料规范及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三、墙面干挂大理石、花岗石工程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主体施工完成/施工水电设备安装完毕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预埋件安装→钢骨架安装。

防腐处理→挂装墙面板→修缝注胶→清理防护→石材饰面进行结晶处理(业主同意后施工)第一节幕墙工程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是整个幕墙施工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着幕墙的安装质量。

因此先精确测量主体建筑物进行外轮廓线,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幕墙施工图,如影响不大可针对土建结构进行调整,并经设计师确认,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一、施工测量方案概述测量放线在进场后立即与总包等单位协调,由总包、监理等单位提供测量所需基准数据,包括基准坐标点数据等。

为满足本工程的测量精度要求,保证幕墙的水平及竖向安装精度,我司将投入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及设备,确保测量定位的精度及幕墙工程的整体建筑效果,确保本工程的精品级要求。

1、测量放线概述测量工序方案及措施测量实施的依据和保障《工程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精密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应文件中相应条款的规定、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数据等。

测量控制目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力求做到精放线、严检查、严复查、精施工,按照图纸尺寸,精确的定位出所需点位,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

使幕墙外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等各项指标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主要测量工作城市大地坐标与建筑坐标的转换。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平面和高程二级外控制网布设。

平面和高程三级内部控制网布设及垂直引测。

已施工完与幕墙有关联的钢结构、楼板、梁等构件及预埋件的复测。

幕墙支撑系三维坐标的测量放线(包括预埋件、龙骨及支座挂件等)。

对施工完的幕墙支撑系统三维坐标的复测及校正测量。

幕墙外轮廓线三维坐标的测量放线、复测及校正测量。

2、测量区域划分测量时根据楼层内总包提供的已知水准点进行测量和放线,以某办公楼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方法如下图示:若总包给出每层楼内的已知坐标点,我司将以此坐标点进行测量放线,若总包未给出每层楼内的坐标点,则我司将把楼体内的外围控制点引入到首层内,并通过楼层内的层层传递,传递到需要测量的楼层。

根据上面图示的四个坐标点,我们在平面内将塔楼划分成如下图示的测量区域:二、测量仪器与人员配置1、测量管理机构测量管理机构框图如图:2、测量仪器、设备选用为保证安装精度,在本次安装过程中建立控制网和放样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并配以必要的专用测量设备。

其中自动导向全站仪TC1201 为瑞士Leica 公司生产的高精度等级的全站仪(标称精度见配置表),在短距离内测距精度为±1.0~1.5mm,具有数据处理、施工放样、数据传输等功能,能够保证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北光垂准仪DZJ3 精度为1/45000。

所有用于施工的仪器和设备均按规定在年检有效期内。

为保证安装质量,主要电子仪器在到达现场以后,应按仪器内置程序进行自检,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按阶段自检,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各类辅助设备,以保证观测精度,包括各类自行研制的辅助测点转换装置、强制归心装置及放样用的各种工装等。

测量检测主要是对总包提供给幕墙公司的土建结构线、水平线、层标高线以及幕墙需要安装的幕墙定位线。

这个测量检测人员由幕墙公司人员进行测量复核,将测量后记录的数据整理,如果与总包提供的数据偏差较大,与总包的相关人员交涉并作好记录。

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将使用全站仪、经纬仪、垂准仪以及水平仪。

(具有设备的检测合格证书)测量中所使用到的主要仪器及设备配置见下表。

仪器及设备配置表主要测量设备介绍:3、测量人员配备测量人员应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针对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观测方法及操作规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能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正确、及时、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公司为本工程配备的测量人员都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大型工程测量经验,多次参加过类似的大型工程,使用过各种类型的先进仪器,完全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

设技术负责和现场负责各 1 人,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配备若干测量小组,人员配备如下:注:仪器和人员配备为两个测量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多个测量小组,相应增加仪器和人员数量。

三、测量工艺及方法1、控制网的建立1.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2 楼体内控制点的布设由于本工程建筑高度较高,施工面积大,无法直接使用建设方提供的测区的控制网或加密外控制网进行测量控制,必须采用内控制法进行控制,即在楼体内部布设细部点位控制网。

布设方法为:在楼体±0 层核芯筒周边布设内控制网,并用激光垂准仪将内控制网逐层(段)投测至需要测量控制的楼层,以作为放样幕墙特征点的控制依据。

测量工艺步骤及控制点布设测量工艺步骤楼体控制点布设方法控制网布设技术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及本工程特点,施工过程中,须在测区和施工楼体内部建立控制网。

控制网形成闭合导线,控制网的观测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精密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级精密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要求执行,采用方向观测法。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水平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网的选点原则a、若测区或楼体有总包方提供的控制网,则使用该控制网;b、各点之间相互通视,能形成一个闭合环线;c、点位尽量布设于不受或少受施工影响的地方;d、点位应绕开梁、柱等,以免向上引测时受阻;e、工程测量其他控制网优化选点原则1.3 各楼层内控制点的布设及观测综上所述,在首层核芯筒周边布设 4 个内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导线网的形式,再按要求利用建设方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对其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至精度满足要求,再提请监理方进行复核,以作本幕墙工程控制的依据。

其它需要测量放线层内控制点的布设就以首层已布设好的内控制网为基础,利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

总体原则是:能使用总承包方提供内控制点,就使用;若总承包方没有布设内控制点,则我司利用布设于±0 层的经监理方复核内控网,自己布设上一层(段)内控网,每引测一层内控网,均需对其进行闭合观测,至精度满足要求为止。

首层内控制点以塔楼核心筒为基准投测。

下面以某办公楼6层平面为例进行说明。

(1)控制点平面布置示意图首层及各转换层控制点的埋设:±0 层内控点做法如下图,在100×100×20 钢板上打上Φ0.5mm 阳冲眼作为内控点标记,并以此点为交点,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线上再等距打上4个阳冲眼备用,以防点位锈蚀。

再将铁板预埋入楼板内。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需要每层都要设置内控制点。

(2)首层内控制点的观测在首层埋设好 4 个内控制点A、B、C、D 后,即可用建设方提供的测区首级控制网,按下述步骤施测首层内控网:第一步:在X2 点架立全站仪,X1 点架立三棱镜,A 点架立三棱镜(假设X1、X2 为建设方提供测区起始导线点),测∠X1X2A 六测回(按规范使用J2 级全站仪可只观测2 测回,为了提高精度,本工程采用六测回,下同),边长X2A 六测回。

按下式计算测角中误差M,M≤±5″,边长中误差≤1/30000,则进行下一站测量工作站测量工作。

第二步:在 A 点架立全站仪,X2 架立三棱镜,B 点架立三棱镜,同第一步观测∠X2AB六测回,边长AB 六测回。

第三步:在 A 点架立全站仪,D 点架立单棱镜,B 点架立单棱镜,观测∠DAB 六测回,边长AD、AB 六测回。

同第三步在B~D 点分别架立全站仪和单棱镜,采集外业数据,共4 个内角,4 条边长。

对外业数据进行平差处理,精度指标符合要求,则求出A~D 各点坐标数据,并以A~D 各点坐标数据对起始导线网X1、X2…进行复核,点位误差不超过3mm;在以A~D 各点坐标数据作为楼体内控制网数据,报建设、监理方复核;经建设、监理方复核数据作为细部点放样基础及整栋楼体内控制网点向上引测的基础。

(3)其它楼层内控制点的布设其它各需要测量放线楼层内控制点的布设同首层,观测方法也一致,只需在A、B、C、D 四点分别架立全站仪及单棱镜,同上述采集4 个内角4 条边的数据,按规范要求进行平差及报监理复核即可。

1.4 内控制点的向上引测内控制网建成后,随着楼层的加高,应对各内控制点逐层向上引测。

楼板浇筑之前,在内控制网各点正上方预留200×200 内控制点传递孔。

需注意的是:内控制点及传递孔正上方均应无梁。

内控制点向上引测时间选择有利时间如清晨和阴天等。

内控制点投测前,先对各点进行复测,确认没有被破坏及挪动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投测。

在±0 层混凝土楼面内部控制点A、B、C、D 上分别架设激光垂准仪,在待引测内控制点楼层预留孔上盖上透明标板,测量时仪器旋转四个方向一测回测定,每一个方向激光均在上方预留孔处所盖标板上投得一点,用笔在此点作上标记,然后再交叉连接四点,十字丝交点即为所求引测点。

引测完毕后,另用全站仪进行检查,即在同一测站上架设全站仪(装置弯管目镜),测量其天顶角来检查,求得点位⊿X、⊿Y 和偏差值,偏差值小于1mm 不予改正。

内控制点引测好后,在楼板上弹上十字线,使十字线与标板十字线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