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局部倾斜:砌体称重结构沿纵向6-10cm 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文克勒地基模型: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 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 成正比,即p=ks,比例系数k 称为基床反力系数。
倒梁法假定上部结构是绝对刚性的,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以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的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的普通连续梁计算。
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由两根以上桩组成的桩基础称为群桩基础,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负摩阻力:当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其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时,土体对桩产生的向下作用的摩阻力。
灌注桩:是直接在所设计桩位处成孔,然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再浇灌混凝土而成。
浅基础类型: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
基础高度由混凝土受冲切承载力确定。
由冲切破坏椎体以外的地基净反力所产生的冲切力应小于冲切面处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
矩形基础一般沿柱短边一侧先产生破坏,所以只需根据短边一侧的冲切破坏条件确定基础高度。
垫层法: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土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设计荷载或变形的要求时,常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土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等,处理地基表层,这类方法称为垫层法。
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种: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挡土墙类型:按结构类型分类有重力式(仰斜、垂直、俯斜)、悬臂式、扶壁式、板桩式等。
基坑围护形式:1 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2 悬臂式围护结构3 重力式围护结构4 内撑式围护结构5 拉锚式围护结构6 土钉墙围护结构7 其他围护结构
基础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变形要求和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
扩展基础分为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根据基础所用材料性能分为无筋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地基变形按照其特征值可分为四种:沉降量、沉降值、倾斜、局部倾斜
在初步选择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后,就可以根据(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底尺寸,如果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着承载力明显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
则选择的基础尺寸尚满足对(软弱下卧层)的验算要求。
无筋扩展基础的结构设计时可通过控制材料强度等级和台阶宽度高比来确定基础的截面的截面尺寸,无需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
基础高度由混凝土受冲切承载力确定,抗冲切和抗弯。
1.根据整体刚度的大小,可以将上部结构分为柔性结构,敏感性结构,刚性结构三类。
2.文克勒地基模型:P=Ks k基床系数s为该点的地基沉降量
3.12 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方法主要有简化计算法,弹性地基梁法两种
4.13 若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
5.14 倒梁法假定上部结构绝对刚性的,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因而可把桩脚是为条形基础的铰支座
15 按桩的形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分为:端承形状摩擦型桩、端承摩擦型桩摩擦端承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方面:桩自身材料强度. 地层
地基的处理方法垫层法、排水固结法
承台冲切破坏方式:柱对承台的冲切,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9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确定交叉节点处桩荷载的分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经济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
欲要取得良好的排水固结效果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足够的预压荷载,良好的排水固结条件和充分的排水固结时间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包括:抗弯设计,抗剪设计
地基计算模型;文克勒地基模型P=KS,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23 湿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受水侵湿,黄土的自身结构原因,孔隙比含水量及所受压力大小有关
24 基础工程设计包括: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监测,
25 基础工程设计包括技术设计和地基设计两大部分
26 按垫层在地基中的主要作用又分为: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和加筋土垫层
27 湿陷性黄土分为:非自重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
一,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内容? 1 选择基础材料、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 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3 确定地基承载力4 确定地基的地面尺寸、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验算5 进行基础结构设计6 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五础埋深的选择条件: 1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2 工程地质条件 3 水文地质条件 4 地基冻融条件5 场地环境条件
六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值可分为哪四种1沉降量2沉降法3 倾斜4 局部倾斜
七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1 建筑措施:1 建筑物的体形应力简单 2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体 3 设置沉降缝 4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应有一定净距 5 调整设计标高2 结构措施:1 减轻建筑物的自重2 设置圈梁3 设置基础梁4 减少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5 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欠敏感的结构形式3 施工措施:1 遵照先重(高)后轻(矮)的施工程序2 注意堆载、沉桩和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3 注意保护坑底土体
八桩基设计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 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选择 2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 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平面布置5 桩身机构设计6 承台设计7 绘制桩基础施工图九基坑围护形式:1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2悬臂式围护结构3 重力式围护结构4 内撑式围护结构5 拉锚式围护结构6 土钉墙围护结构7 其他形式围护结构。
重力式:适用于较浅的基坑周边场地宽裕的,对变形要求不高的基坑工程。
悬臂式: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开挖深度小的基坑。
内撑式:适用于各种基坑软弱下卧层计算要点及定义: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侧面处的附加应力之和不超过他的承载力特征值
九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1 垫层法 2 排水固结法 3 深层水泥搅拌法 4 高压喷射注浆法5 强夯法6 振冲法
十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与内容包括1 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2 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质,防止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变形等3 改善地基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防止渗流过大和渗透破坏等4 提高地基土的抗震性能,防止液化,隔震和减小振动波的振幅等5 消除黄土湿陷性,膨胀土胀缩性等十一产生负摩阻力的几种情况:1 位于桩周欠固结的软粘土或新填土在重力作用产生固结2 大面积堆载使桩周土层压密3 在正常固结或软弱固结的软黏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全面
降低致使有效应力增加因而引起大面积沉降 4 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产生湿陷 5 地面因打桩时孔隙水压力剧增而引起,其后孔压消散而固结下沉等
十二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条件 1 主要受力层由软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土地基 2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应力作用下受水浸后发生显著下沉 3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应力浸湿后则发生显著附加下沉
十三膨胀土和膨胀岩的特点 1 膨胀土一般指黏性成分主要有亲水性黏土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2 膨胀岩是指含有较多亲水矿物,含水率变化时发生较大体积变化的岩石,具有强度高,压缩性地,遇水膨胀,软化,崩解和失水收缩,开裂的特性。
十四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主要有四类 1 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2 由现场荷载试验P—S曲线确定3按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确定4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临近的建筑物的工作经验确定二、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规定: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 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做变形验算: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仍存在偏心荷载时4 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
关于荷载的取值规定: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和斜坡的稳定及滑坡推理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4 在确定基础高度,支档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档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地返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5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的1.35 倍。
四浅基础的类型分为? 1 扩展基础 2 联合基础 3 柱下条形基础 4 柱下交叉条形交叉基础5 筱变基础6 箱型基础7 壳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