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作者:————————————————————————————————日期: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耙吸挖泥船分类31.2基本配置31.3适用条件3第二章疏浚土质的分类 (4)2.1岩土的分类42.2疏浚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分级62.3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性和管道输送的适宜性8第三章船舶和机具设备的选择 (10)3.1工程条件的分析103.2适用船舶的选择113.3耙头耙齿的选择(耙头工作原理)12第四章耙吸挖泥船挖泥操作 (18)4.1开工前检查184.2上线放耙194.3挖泥装舱204.4起耙卸泥204.5装舱理论21第五章耙吸挖泥船疏浚施工方法 (23)5.1装舱溢流法235.2旁通施工法245.3吹填施工法245.4三分法(分段、分带与分层)255.5开挖顺序265.6施工技术的选用26第六章检验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28)6.1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286.2耙臂位置指示系统306.3吃水装载指示系统316.4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336.5泥泵产量计396.6现场取样测试方法43第七章施工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 (45)7.1影响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457.2参数调整的基本方法46第八章疏浚与环境保护 (47)8.1疏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78.2与疏浚活动有关的环保法规508.3减少环境影响的预防措施54第九章疏浚工程项目管理 (57)9.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579.2现场施工管理669.3维护疏浚施工管理739.4竣工验收77第一章概述耙吸挖泥船是大中型自航、自载式挖泥船,于十九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100多年来不断发展。
耙吸挖泥船既可在内陆航道施工,也可在外海施工,在疏浚工程中应用广泛。
施工时利用耙头、高压冲水等装置进行破土、扰动,使疏浚土体疏松,与周围水体充分混合,形成泥浆;利用泥泵产生的抽吸作用,将泥浆装入本船的泥舱内,航行到深水抛泥区卸泥或吹填到陆地围堰。
1.1耙吸挖泥船分类耙吸挖泥船目前已迅速向大型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
现在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舱容来划分。
应用较多的是按舱容量将其分为小型(500—4000立方米)、中型(4000—9000立方米)、大型(9000—17000立方米)、超大型(17000立方米以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耙吸船当属荷兰BOSKLIS公司的“WD FAIRWAY”号,在2003年完成扩容后,其舱容有23347立方米升至35508立方米。
随着疏浚业及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不断有大型、超大型的耙吸船下水,各公司的船只队伍也在不断扩张。
1.2基本配置一艘标准配置的耙吸挖泥船安装如下设备:1.一个或多个吸泥管,前端装有耙头,在疏浚的时候耙头和海床直接接触;2.一个或多个泥泵通过耙头吸取疏松的泥土;3.泥舱用于装载疏浚到泥土;4.溢流系统排除低浓度的泥浆;5.泥门或闸阀用于装卸泥舱中的疏浚土;6.吸泥管架用于耙管的收放;7.波浪补偿器用于调节船舶相对于海床的垂直运动。
1.3适用条件它的特点是抗风浪能力强,施工过程中不需其他船只的辅助,可自行完成疏浚、运送、排泥、吹泥等施工全过程,而且对其它船舶航行的干扰很小。
耙吸挖泥船的诸多优点使它得到了很多疏浚公司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航道的拓宽加深、维护、港池加深、路域吹填等工程项目中,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挖泥船。
第二章疏浚土质的分类疏浚包括四个过程:水下挖掘;垂直提升;水平输送;疏浚土的处置或利用。
其间所有的操作都是针对疏浚对象——土来进行的。
作为一名疏浚工作者,应该掌握疏浚土质的基本分类。
2.1岩土的分类疏浚工程土质应分为岩石类和土类两大类。
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疏浚岩石主要根据其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
此外,尚可按风化程度分为新鲜、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按成因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按软化系数分为软化岩石和不软化岩石。
土类可分为有机质土及泥炭、淤泥土类、粘性土类、粉土类、砂土类和碎石土类,其类别由下列指标确定:1.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2.土的天然含水量;3.土的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4.土中有机物存在情况。
一、岩石类疏浚岩石按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者列为硬质岩石,小于30MPa者列为软质岩石。
疏浚岩石分类见表2.1。
二、土类有机质土及泥炭是指含有大于或等于总质量5%以上的腐殖质及纤维质,呈黑色或褐色并有臭味的土的总称。
淤泥土类系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或伴有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粘性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淤泥土类根据孔隙比或含水量分为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浮泥。
淤泥质土还应根据塑性指数Ⅰp>17或10<Ⅰp≤17再划分为淤泥质粘士或淤泥质粉质粘土。
粘性土类系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按塑性指数大小分为粘土、粉质粘土。
塑性指数的液限值是由76g圆锥仪沉入土中10mm测定的。
粉土类系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粘粒含量大于或等于3%,并小于15%的土。
根据粘粒含量不同,又可分为粘质粉土和砂质粉土。
砂土类分别按粒径大0.075mm、0.25mm、0.5mm、2.0mm的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或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定名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碎石土类分别按粒径大于2mm、20mm、200mm的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50%的颗粒级配及颗粒形状定名为角砾、圆砾、碎石、卵石、块石、漂石。
珊瑚碎块属于碎石土类。
疏浚土的分类指标见表2.1。
三、混合土、层状土和残积土(一)混合土混合土系指粗细颗粒两类土呈现混杂状态同时存在,具有颗粒级配不连续,中间粒组颗粒含量极少,级配曲线中间段极为平缓等特征。
定名时,将主要土类列在名称前部,次要土类列在名称后部,中间以混字连结。
混合土应按其成因和不同土类的含量分为:淤泥混砂、砂混淤泥、粘性土混砂或碎石,并符合下列规定。
1.淤泥和砂的混合土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其中:淤泥混砂:淤泥含量大于总质量的30%。
砂混淤泥:淤泥含量大于总质量的10%,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30%。
2.粘性土和砂或碎石的混合土,属坡积、洪积等成因形成的土,其中:粘性土混砂或碎石:粘性土含量大于总质量的40%。
砂或碎石混粘性土:粘性土含量大于总质量的10%,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40%。
确定混合土时,还可结合土的颜色、密实度、强度等加以描述,例如:松散卵石混砾砂;坚硬的白色粉质粘土混粗砂;硬胶结粘土混砾砂。
(二)层状土层状土是两类不同的土层相间成韵律沉积,具有明显层状构造特征的土。
定名时,应将厚层土列在名称前部,薄层土列在名称后部,根据其成因及两类土层的厚度比可分为互层土、夹层土和间层土。
备层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互层土:呈交错互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不大,厚度比大于1/3,例如粘土与粉砂互层。
2.夹层土:具有夹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较大,厚度比为1/3~1/10,例如粘土夹粉砂层。
3.间层土:常呈很厚的粘性土间有极薄层粉砂土,厚度比小于1/10,例如粘土间薄层粉砂。
在确定层状土时,对具有互层、夹层、问层的土层,除分层的层理外,尚应综合土的层理特征,作出评价。
残积土系指硬质岩石、软质岩石完全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原地的碎屑土。
其中花岗岩残积土常含有大于2mm的颗粒混杂于粘性土之中,具有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小、压缩性较低、遇水易崩解等特点。
可按其大于2ram颗粒含量百分比分为:1.砾质粘性土:大于2mm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的20%。
2.砂质粘性土:大于2mm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20%。
3.粘性土:不含大于2mm的颗粒。
2.2疏浚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分级疏浚岩土应根据影响疏浚机具的挖掘、提升、输移、泥土处理等工序作业难易程度的工程特性进行分级。
疏浚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应包括判别指标和辅助指标。
判别指标着重考虑挖掘岩土的难易程度,并以此为主分析岩土性质状态,确定岩土分类级别。
辅助指标则视施工工序要求结合分析,并用以辅助土的分级。
一、岩石类疏浚岩石的工程特性指标应以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为判别指标,并将小于30MPa的岩石分为“稍强”和“弱”二级。
对部分软质岩石、全风化和强风化岩石及珊瑚礁等相对较松软的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测试判别。
当单轴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的岩石必须挖除时,应先行爆破、击碎等预处理。
对于标准贯入击数Ν>30的疏浚岩石,应根据挖泥船的实有挖掘能力和施工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必要时,也可先采取爆破、击碎等预处理。
疏浚岩石的工程特性和分级见表2.2。
二、土类有机质土及泥炭应以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
淤泥土类中的浮泥、流泥按其存在状态合并列为“流态”级别,其工程特性应以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
淤泥列为“很软”级别,其工程特性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并以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抗剪强度、附着力为辅助指标。
淤泥质土的工程特性与粘性土相似,归并于粘性土类。
粘性土类的工程特性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其中以标准贯入击数为主分为“软”、“中等”、“硬”、“坚硬”四种状态级别,并以液性指数、抗剪强度、附着力为辅助指标。
粉土类中的粘质粉土其工程特性与粘性土相似,应归并于粘性土类,砂质粉土的工程特性与砂土相似,应归并于砂土类。
砂土类的工程特性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其中以标准贯入击数为主分为“极松”、“松散”、“中密”、“密实”四种状态级别,并以相对密度为辅助指标。
砂土的级配良好状况应以砂土的不均匀系数u C及曲率系数c C进行评价。
不均匀系数u C 及曲率系数c C 分别按下式计算:1060/d d C u =()()6010230/d d d C c ⨯= 碎石土类宜以重型动力触探击数5.63N 及密实判数DG 为判别指标,分为“松散”、“中密”、“密实”三种状态级别。
对埋深较大、土层厚度较大的碎石土宜以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120N 测定其密实度,测定结果应换算成重型动力触探击数5.63N 。
对于粒径基本上属于块石、漂石为主的碎石土,当不便或无法有效使用动力触探击数测试时,可用密实判数区分其状态级别。
碎石土的骨架颗粒含量及排列情况、充填物成份及填密情况、胶结性等,可用以辅助分析。
碎石土的级配良好状况以砾石的不均匀系数u C 及曲率系数c C 进行评价。
其计算方法与砂土类的规定相同。
疏浚土类的工程特性和分级见表2.2。
表2.22.3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性和管道输送的适宜性一、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性根据岩土类别及工程特性,将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易、尚可、较难、困难、很难、不适合七个等级(见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