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

2007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第一章通则第一条比赛场地1.1 比赛场地:由硬度适当的海绵垫组成,厚度为6~8厘米(cm)整个场地边长为12米(m)的正方形,表面覆盖革制盖单。

1.2 比赛区:场地中心9米(m)直径的圆形为比赛区,比赛区为黄色。

1.3 保护区:比赛区边沿至垫子边沿为保护区。

保护区的四角有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标记。

1.4 比赛开始线:比赛区中间相距3米(m)各标出红蓝线,面向裁判台左红右蓝,开始线长60厘米(cm),宽6厘米(cm)1.5 运动员出场线:沿开始线平行至距垫子边沿50厘米(cm)各标出红蓝线,长宽同开始线。

第二条比赛器材(每块场地)2.1 公制计重器1台2.2 计时钟1台2.3 秒表2块2.4 镜子1面2.5 记分牌(示分器) 1台2.6 单音哨2个2.7 双音哨1个2.8 锣(钟) 1套2.9 PC 1台2.10 显示器1台2.11 摄像机1台2.12 打印机1台2.13 复印机1台2.14 打印纸若干2.15 记录表格若干2.16 笔若干2.17 桌、椅若干2.18 判罚牌各种判罚牌直径20厘米(cm),把长20厘米(cm),两面图案相同。

2.18.1 得分牌:6块,红、蓝底黑字各3块,分别为1、2、3。

2.18.2 警告牌:1块,黄色。

2.18.3 罚出场牌:1块,红色。

2.19 扩音设备2.20 场地灯光:灯光照度不低于1500LUX(勒克斯)。

第三条服装3.1 跤衣:3.1.1 摔跤衣用六层棉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握部位要缝的稍密。

3.1.2 示意图为中号规格尺寸。

大号和小号跤衣规格尺寸较中号增减4厘米(cm),袖口增减2厘米(cm)。

特号跤衣比中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厘米(cm),袖口增加6厘米(cm)。

在跤衣扎跤带位置,以侧面中心线向前后15厘米(cm) 各有一组高3厘米(cm),宽0.5厘米(cm),相隔2厘米(cm)缝制的穿孔,以备穿扎跤带用。

3.1.3 颜色:跤衣为白色。

跤衣所有的边缘两面分别缝有3厘米(cm)宽的红边或蓝边。

3.1.4 跤带:摔跤带用六层棉布制成,颜色同摔跤衣。

特号长4.40米,大号长3.70米,中号长3.40米,小号长3米,带子宽2.5厘米。

扎腰带时第一圈必须穿过穿孔再由腹前绕到后腰,再绕回腹前打死结。

3.1.5 表演摔跤衣尺寸同比赛摔跤衣,但外层用红(蓝)绸缎。

3.1.6 运动员着摔跤衣后屈臂90度,袖口要有一拳的空隙。

3.2 跤裤:3.2.1 灯笼裤(棉布制成)。

3.2.2 颜色与摔跤服相同。

沿裤缝处正反面分别缝有1厘米(cm)宽,间隔1厘米(cm)的两条红条或蓝条。

3.2.3 裤腿底部距踝骨2-6厘米(cm)。

3.3 跤靴:3.3.1 软底高腰靴。

第四条比赛礼仪4.1 着装:4.1.1 运动员上场之前,必须按本规则第三条之规定着装。

跤衣、跤裤边条颜色要一致。

4.1.2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须经场上裁判指令,才能整理服装。

4.1.3. 女运动员跤衣内必须穿无袖紧身上衣,不得穿戴有金属或其它硬质框架的胸罩。

4.2 仪表:4.2.1 运动员仪表要整洁大方,颜面要洁净,皮肤暴露处不得涂抹油脂或油彩。

4.2.2 运动员不得佩戴各种首饰、硬质发夹及硬质护件。

4.2.3 运动员的头发和男性胡须应长于10毫米(mm)或刮净,长发必须编扎。

4.2.4 运动员的指甲不得长于1毫米(mm)。

4.3 礼节:4.3.1 抱拳礼:持立正姿势,两臂上抬至胸前呈环形状,右手握拳,拳眼向脸,左手五指并拢,拇指微屈,掌心压在右拳四指部位。

两手合拢瞬间,向前略推。

4.3.2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站在场地两侧上场线处,看到裁判员进场手势后进场。

进场后站在开始线按裁判员手势向对方致抱拳礼。

4.3.3 比赛结束,运动员站在开始线,待场上裁判员宣判结果后,运动员向场上裁判员致抱拳礼,然后回到上场线一侧,相互致抱拳礼后退场。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竞赛性质5.1 个人竞赛:以个人在所属级别内竞赛所得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

5.2 团体竞赛:5.2.1 以每个团体所有被录取的运动员的成绩总和确定团体名次。

5.2.2 以每个团体参赛队胜负场次的总和积分确定团体名次。

第六条竞赛制度6.1 淘汰制。

6.2 循环制。

第七条组别及体重级别7.1 组别:7.1.1 性别组别:7.1.1.1 男子组7.1.1.2女子组7.1.2 年龄组别:7.1.2.1 男女成年组:18周岁以上。

7.1.2.2 男女青年组:15周岁~17周岁。

7.1.2.3 男子少年组:12周岁~14周岁。

7.2 体重级别:7.2.1 男子:7.2.1.1 成年组:-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115kg。

7.2.1.2 青年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

7.2.1.3 少年组:-40kg、-44kg、-48kg、-52kg、-56kg、-60kg。

7.2.2 女子:7.2.2.1 成年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

7.2.2.2 青年组:-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

第八条称量体重和抽签8.1 运动员比赛前一天进行称量体重,称量时间在1小时内完成。

其间运动员可按规定两次称重。

8.2 由总裁判长领导,检录长负责组织裁判员组成称量体重组,实施运动员体重的称量。

8.3 运动员称量体重时,应赤足,男子穿短裤,女子穿短裤和贴身上衣。

如运动员体重低于或超过原属级别,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原属级别,则按全部弃权论处。

8.4 运动员称量体重后,由本人抽签,根据抽签结果进行编排。

第九条比赛场数、时间9.1 比赛场数:9.1.1 运动员在一天内的竞赛场数原则上不超过四场。

9.1.2 如有特殊情况可赛五场,但场与场之间至少休息十五分钟。

9.2 比赛时间:9.2.1每场比赛净时四分钟,上下半场各二分钟,中间休息三十秒。

9.2.2 比赛中一切暂停时间均应扣除。

第十条比赛中的信号10.1 准备上场信号:裁判台计时员鸣哨示意,运动员站在上场线作好上场准备。

10.2 上场信号:场上裁判员做出两臂侧平伸后向上呈90度弯曲,掌心向内。

运动员即刻上场。

10.3 开始比赛信号:场上裁判员发出“预备(yubei),开始(kaishi)”口令,运动员开始比赛。

10.4 停止比赛信号:场上裁判员发出“停(Ting)”的口令,运动员即刻停止比赛。

10.5 比赛结束信号:裁判台计时员鸣哨或鸣锣(钟)。

鸣哨为半场结束、鸣锣(钟)是终场结束。

第十一条临场教练员11.1 临场教练员(一人)必须着运动服、运动鞋,坐在指定的席位上。

局间休息时可向运动员进行指导和放松。

11.2 比赛进行中,临场教练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裁判员工作,不得用语言、手势等肢体动作侮辱裁判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11.3 如对判罚有异议,可在本场比赛结束后,按规定程序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裁判员不受理任何异议。

第三章比赛中的判罚第十二条进攻有效与无效12.1 在比赛区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比赛区或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12.2 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12.3 对方倒地与自己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

12.4 故意将对方推出或抱出比赛区,判进攻无效。

12.5 踩着对方的脚或松开后立即进攻,判进攻无效。

12.6 使用犯规动作进攻,判进攻无效。

12.7 场上裁判员叫停后仍然进攻,判进攻无效。

12.8 将对方摔倒触地与鸣哨(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

12.9 将对方摔倒触地在鸣哨(锣)之后发生,判进攻无效。

第十三条得分标准13.1 比赛中,除两脚(两点)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第三点)着地或消极、犯规被警告者失分。

根据倒地和其他情况,判对方得3分、2分、1分或双方互不得分。

13.2 得3分:将对方摔成两脚离地,身体成腾空状,并使其躯体产生翻转,躯干着地,自己保持站立。

13.3 得2分:13.3.1 将对方摔成得3分状,自己“第三点”随后触地。

13.3.2 将对方摔成躯干着地但没有腾空,自己保持站立。

13.3.3 对方教练员被罚出场。

13.4 得1分:13.4.1 将对方摔成除3分、2分情况外的“第三点”着地。

13.4.2 双方同时倒地,自己躯干在上。

13.4.3 自己“第三点”未触地,对方身体任何部位接触保护区。

13.4.4 对方或对方教练受到一次警告。

13.5 互不得分:13.5.1 双方不分上下同时倒地。

13.5.2 双方同时出界。

第十四条犯规14.1 侵人犯规:14.1.1 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

14.1.2 以手、肘、膝、头部击打或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14.1.3 用脚尖踢对手或用脚蹬踹对手者。

14.1.4 用脚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14.1.5 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

14.1.6 双手搂抱对手头、颈者。

14.1.7 已将对手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14.1.8 将对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

14.2 技术犯规:14.2.1 场上裁判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者。

14.2.2 比赛进行中,作为教练员、助手干扰比赛或进入场地者。

14.2.3 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14.2.4 比赛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

14.2.5 女运动员故意抓对方内衣者。

14.2.6 比赛中故意倒地者。

14.2.7 比赛中佩戴饰物或坚硬护具者。

14.2.8 比赛进行中,跤衣带、跤靴带松开者。

14.2.9 违反本规则第四条各款者。

第十五条消极15.1 比赛进行中,不主动抓握,被对手抓握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抓握进攻,仍有意逃避达十五秒者。

15.2 比赛进行中,抓住有利把位而不主动进攻达十五秒者。

15.3 比赛进行中,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达十五秒者。

15.4 比赛进行中,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达十五秒者。

15.5 比赛进行中,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达十五秒者。

15.6 比赛中主动进入保护区者。

15.7 倒地后不立即起身,故意拖延比赛达五秒者。

15.8 因对手无意轻微犯规而故作受伤状,经医生诊断后仍不积极比赛者。

第十六条罚则16.1 比赛前三分钟,三次点名未到,或点名到后擅自离场,不能按时上场比赛者,按全部弃权处理。

16.2 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

16.3 凡违犯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的教练员,视情况:第一次违犯给予警告,第二次违犯给予判罚出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