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法中亲属含义

婚姻家庭法中亲属含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婚姻家庭法中亲属含义篇一:婚姻家庭法1.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方式2.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包括:实现人口在生产的职能;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教育职能3.古代罗马的亲属法:(1)罗马家庭是宗法家长制的家庭(2)关于婚姻的成立,罗马亲属法中设有婚约制度。

订婚须出于父命,婚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婚约男与婚约女两年内不结婚的,婚约即行废止。

婚姻的种类有二:一是市民法婚姻,亦称正式婚或有夫权婚姻,是依市民法的规定而成立的。

二是万民法婚姻,亦称略式婚或无夫权婚姻,是依万民法的规定而成立的。

市民法婚姻的结婚方式分为三种,即共食婚、买卖婚和时效婚(3)关于家庭关系,家父权和夫权在罗马亲属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家之中,家父为自权人;处于家父权之下的家庭成员为他权人,他(她)们在人身和财产方面须受家父权的诸多限制(4)关于婚姻的终止,罗马亲属法以亲属的死亡、自由权或市民权的丧失和离婚为终止原因。

离婚的方式有三:一是处于家父的意思而离婚;二是出于夫妻双方的意思而离婚,即协议离婚;三是处于夫妻一方的意思而离婚,即片意离婚4.当代资产阶级国家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趋势:①亲属制度中的封建残余进一步被破除②夫妻的法律地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的权利义务)在形式上渐趋平等③在离婚问题上,有从限制离婚主义向自由离婚主义发展的趋势5.中国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①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②被剥削阶级的一夫多妻制③男尊女卑和夫权统治④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⑤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专权离婚6.1950《婚姻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①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在该法第一条中有极为明确的表达:“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②1950年《婚姻法》将改革的锋芒主要指向婚姻家庭领域里的封建制度、封建传统,这是完全符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的。

当时所说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雏形7.简述20XX年婚姻法修正案的立法重点①总则掌中的立法重点,是增设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同时还对夫妻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②结婚章中的立法重点,是增设了婚姻无效,婚姻撤销和补办婚姻登记等制度③家庭关系章中的立法重点,是改进法定夫妻财产制,规范夫妻财产约定。

??8.婚姻家庭法: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此类法律有不同的名称,其含义也不尽相同。

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9.实质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是一国之内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在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中有系统的规定,但其内容不以这些规定为限,还散见于其他有关婚姻家庭的规范性文件10.在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指以婚姻家庭法为名(或以亲属法、婚姻法、家庭法等为名)的法律,它是一定国家中的婚姻家庭基本法11.婚姻自由:指男女两性均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的决定本人的婚姻问题,其内容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之一12.男女平等:作为一般的法律原则,指两性法律地位的全面平等,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专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处于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13.重婚: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固然是重婚(法律上的重婚),与他人虽未登记结婚,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的也是重婚(事实上的重婚)14.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结果的行为15.虐待:指歧视、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蒙受损害的行为,如打骂、恐吓、不予衣食、患病不予治疗、限制人身自由等15.遗弃:指家庭成员中负有篇二:婚姻法第三章亲属关系原理第三章亲属关系原理一、亲属的概念和亲属制度的沿革(一)亲属系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

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相关的主体之间产生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是亲属之源,血亲是亲属之流。

血亲也可依法拟制,通过收养而形成。

姻亲则是以婚姻为中介而发生的。

1、亲属关系与亲属法律关系的区别:亲属网络极为广泛。

作为现实存在的亲属关系,纵向的关系须受人们寿命的限制,不可能超过若干代,横向的关系却是由此及彼、漫无边际的。

只有为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才是亲属法律关系。

其他未为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主体之间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仅具有伦理上、传统习俗上的意义,。

2、亲属与家庭成员的区别:家庭是由同居一家、共同生活的亲属组成的,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例外的情形极为罕见。

有亲属关系的人,甚至是有近亲属关系的人,不可能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而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家庭成员间不仅有亲属关系,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经济和共同生活的关系。

3、亲属与家属的区别:家属是家长的对称,从历史上来看是家长制家庭的产物。

我国历代封建法律中所称的家属,除家长的配偶和其他同居一家的亲属外,还包括妾和奴婢等,家属不以亲属为限。

1930年的******政府民法亲属编中仍保留家制,按其规定,家置家长,同家之人,除家长外均为家属。

虽非亲属而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同居一家者,视为家属。

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未设家制。

现实生活中虽有家长、家属的称谓,但并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是按照亲属关系确定的,而不是按照家长家属关系确定的。

(二)我国亲属制度的沿革亲属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个体婚制和父系家族制的形成,导致古代型亲属制度的确立。

从古代型的亲属制度到近、现代型亲属制度的转变,是宗法社会崩溃的必然结果。

中国古代的亲属制度以宗法为本,最初将亲属分为宗族和外姻两大类别。

宗族亦称宗亲、本亲或内亲,在古代亲属制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宗族以本宗男子为主体;还包括在室女和来归之妇,前者指本宗尚未外嫁的女性,后者指嫁入本宗的女性。

外姻亦称外亲,包括己身之母、祖母等的本生亲属,以及己身之女、孙女、姐妹、姑等因婚嫁和生育而形成的亲属关系。

妻族(或称妻党)原来也列为外亲,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明、清律中另列妻族一类,在礼与律中确立了宗亲、外亲、妻亲三分法的体制。

关于配偶在我国古代亲属制度中的地位,由于来归之妇已列入宗亲,故毋须将其另列一类。

出嫁从夫,妻是夫方宗族的成员,夫之族即妻之族,只有在婚姻离异后,妻才脱离夫之族回归父之族。

近现代以来,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民律草案中均将夫妻单独列为亲属类别之一。

后来随着******政府民法亲属编的问世,才按照近现代多数国家的立法通例,将宗亲改为不包括配偶的血亲。

二、亲属在法律上的分类(一)配偶即夫妻,是男女双方因结婚而形成的亲属关系。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互为配偶。

关于是否将配偶列为亲属类别之一,各国有不同的立法例,学者们所持的主张也不尽相同。

有些国家在法律中并无以配偶为亲属类别之一的概括性规定。

另一些国家在法律中则是明定配偶为亲属类别之一的。

在这些法律中,配偶在亲属类别中是与血亲、姻亲并列的。

对以配偶为亲属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配偶仅为亲属之源泉,而非亲属之本体。

配偶之间既无亲系可循,又无亲等可定。

本资料对以配偶为亲属持肯定说:配偶既是亲属的源泉,又是亲属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不矛盾。

中国古代的礼与律均认为配偶是亲属,服制图中有妻为夫服、夫为妻服的规定,在有关律条中,亲属一词的涵义也是包括夫妻的。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无亲属类别的概括性规定,但是,从有关法律的具体规定来看,配偶不仅是亲属,而且是在亲属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近亲属。

(二)血亲系指相互之间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这种血缘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原意上的血亲本为自然血亲,即生物学意义的血亲,扩大意义上的血亲还包拟制血亲。

1、自然血亲自然血亲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他(们)是共同的祖先的后裔,相互之间是被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

这里的同源关系或共同祖先,包括父系和母系两个方面。

同源于父母双方的为全血缘的自然血亲,同源于父母一方的为半血缘的自然血亲(如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自然血亲关系不受婚生或非婚生的影响。

2.拟制血亲是指相互之间本无该种血亲应具有的血缘联系,经依法拟制后,始具有与该种血亲相同的权利义务的亲属,这种血亲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地依法创设的,故亦称法亲或准血亲。

应当注意,拟制血亲并不仅以原无血缘联系者为限。

即使原来便具有某种血亲关系,经依法拟制后创设的则是另一种血亲关系,从而出现了亲属关系重复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权利义务不是按照原来的,而是按照所拟制的血亲关系确定的。

例如,收养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为己之子女。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继母与受其扶养教育的继子女,均为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

以此为中介,还会形成拟制血亲的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三)姻亲是以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但配偶本身是除外的。

就法理而言,姻亲本应以血亲的配偶和配偶的血亲为限,有些法律将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列为姻亲,这无非是配偶的血亲的延长和扩张。

按照我国婚姻家庭法学中比较公认的见解,不同种类的姻亲如下:1.血亲的配偶在亲属关系中,已身的长辈旁系血亲、同辈血亲和晚辈血亲的配偶,均为已身的姻亲。

如伯、叔、舅之妻(伯母、婶母、舅母),姑、姨之夫(姑父、姨父),兄弟之妻(兄嫂、弟妇),姐妹之夫(姐夫、妹夫),子之妻(儿媳),女之夫(女婿)等。

长辈直系血亲的配偶,同样是己身的血亲而非姻亲。

但也有例外,如无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继父或继母是继子女的长辈直系姻亲。

2.配偶的血亲在亲属关系中,己身的配偶的长辈血亲、同辈血亲和晚辈旁系血亲,均为己身的姻亲。

如妻之父母(岳父、岳母),妻之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夫之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等。

但是,配偶的晚辈直系血亲,同样是己身的血亲而非姻亲。

但也有例外,如无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继子女是继父或继母的晚辈直系姻亲。

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这也是以婚姻为中介的,但是以两次婚姻为中介。

我国亲属关系中的连襟(指夫与妻之姐妹之夫)和妯娌三、亲属关系法律调整的范围世界各国有两种不同的立法例。

一种是非概括主义的规定。

法律并不明文规定亲属关系法律调整的范围,只是分别地在具体事项上规定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这些事项包括禁婚亲、亲属身份权、监护、扶养和亲属继承等。

另一种是概括主义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