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A. 会意B. 象形C. 指事D.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⑵D ⑶ “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2.某校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三则的材料,说说给你的启示。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
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
“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诚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3)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
准备以“只有自强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⑤岳母刺字⑥苏秦刺股【答案】(1)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3)①⑤【解析】【分析】(1)可分析材料一“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材料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都是写身残志坚的事例,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讲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所以启示可归纳为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使人能最终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题干给出了座右铭上联,即“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下联要符合上联这一结构特点。
从内容上看,要读懂题干所给材料,特别是要理解好“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一句话,可把这句话进行压缩整理,即可得出“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的答案。
(3)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⑥“苏秦刺股”写的都是刻苦学习,自强不息。
①“高山流水”写知音难觅;⑤“岳母刺字”写的是精忠报国。
不能体现“只有自强才能成功”这一主题。
故选①⑤。
故答案为:⑴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⑵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⑶①⑤。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⑵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认真审题可知,座右铭中的前半句概括的是材料中分号前的内容;⑶本题考查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这组故事可知,第一个“高山流水”与交友有亲。
第五个“岳母刺字”与爱国有关。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
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
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
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改善”改为“提高”。
(2)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解析】【分析】(1)主谓搭配不当,“程度”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2)这一段话说明唐诗流传甚广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段话的最后就进行了总结,即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由此可知,横线上应填的一句话是: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故答案为:⑴ “改善”改为“提高”。
⑵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⑵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补写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4.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九(3)班开展了“爱名著,爱阅读”读书活动。
请你一起来参与下面的系列活动。
(1)活动一:萃取名著精华,制作书签名著阅读,代代相传。
同学们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送给新七年级同学。
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两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
备选名著:《童年》、《海底两万里》、《水浒》、《骆驼祥子》、《西游记》【示例】保尔炼就钢铁意志,唱响生命赞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活动二:名著精彩片段品读。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教人须救彻。
’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水浒传》)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3)活动三:读书调查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发现。
②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答案】(1)示例1:阿廖沙尝尽童年苦难,走向广阔人间。
——《童年》示例2:祥子个人主义奋斗梦破,人生走向毁灭。
——《骆驼祥子》示例3:阿龙纳斯探险海底世界,彰显科学精神。
——《海底两万里》示例4:梁山好汉举起行道义旗,留下英雄美名。
——《水浒》示例5: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伸张人间正义。
——《水浒》示例6: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得真经——《西游记》(2)品质:爱憎分明,除暴安良。
兄弟:林冲。
原因:林冲来到了沧州,但高衙内欲置其于死地,派人火烧草料场欲置之死地。
林冲奋起反抗,杀了陆谦和两个公人,风雪之夜,被逼上了梁山。
(3)①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②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选取合适作品,仿照例句的结构,保持形式一致,写出流畅并有文采的语句。
本题仿写句子应按照“名著中人名+人物特点——名著名称”格式作答。
⑵本题考查了《水浒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由文段内容可知,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这一故事情节。
二位差人平白要害死林冲,鲁智深要将他们一杖打死,表现了他的爱憎分明,除暴安良,而林冲却不想再生事端,阻止了鲁智深。
在沧州遇到了旧知李小二,才得知陆谦等人还是没放过他。
在陆谦等人烧了草料场后,林冲杀了他们,断了一切生路后,被迫上梁山。
⑶①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根据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