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复习重点
1、环境与环境因子: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
境。

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因素),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或者是有害的因子。

2、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
的因子。

(如温度、水、二氧化碳等直接起作用的因子,以及地形、坡向、海拔高度等间接起作用的因子。


3、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物种的遗传特性。

4、限制因子: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
制因子
5、生境: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总和。

(如沙丘生境、林下生境、
沼泽生境。


6、热岛效应: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7、狭管效应: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
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8、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
的成分,或者原有成分骤然增加而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9、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0、热岛效应: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11、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
降水。

12、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
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13、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
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1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增多,可促进水生藻类过度繁殖,
有机物残体分解和浮游植物呼吸耗氧,导致水体溶氧量明显减少,水质变差。

15、种群:同种植物的个体群。

16、构件:构件种群。

17、生态对策:生物经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策略。

18、最大持续产量:种群在K值的保存量。

19、最适产量:当种群密度达到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20、自疏:指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过
程。

21、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22、竞争:有相似要求的物种,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相互抑制。

23、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抑制(促进)其它植物在其周围
生长。

1、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生态因子是限制因子?
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生长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2、对于园林绿化来讲,环境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生物学”环境:以园林植物为主体。

“环境科学”环境:以人为主体,如城市(宜人)环境,人居环境。

3、什么是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有那些?从园林的角度,该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形成原因:
A 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要比郊区小,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
组成的下垫面要大得多;
B 城市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覆盖层,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C 城市中有较多人为热进入空气,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冬季取暖;
D 城市建筑物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扩散;
E 城市地面排水系统发达,地面蒸发量小。

缓解热岛效应的对策:
4、与郊区相比,城市气候在主要有那些不同?
1.气温:城市会出现热岛效应而郊区不会有
城市气温普遍比郊区要高
2.风:峡管效应,风速比郊区小
3.湿度:干岛效应
4.降雨:暴雨天数比郊区多。

5、城市内部光照强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主要取决于街道宽度(D)、街道走向(A)和建筑物高度(H)。

6、煤炭型空气污染与石油型空气污染有什么不同?
煤炭型: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和粉尘,主要来自燃煤过程。

煤炭型空气污染常发生在冬季。

石油型:主要污染物为光化学烟雾,由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燃烧及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

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生。

7、阐述城市水文特征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对策。


8、简述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类型。

(1) 颗粒状污染物:空气中分散的微小的固态或液态物质。

一般可分为烟、雾和粉尘等。

(2) 气态污染物(直接进入大气的初级污染物)
9、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如何判断?
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增多,可促进水生藻类过度繁殖,有机物残体分解和浮游植物呼吸耗氧,导致水体溶氧量明显减少,水质变差。

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10、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种群数量和密度、种群的性比、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空间格局、植物的构件种群
11、如何理解生态对策?简述植物的对策类型?
概念:生物经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策略。

表现:不同形态和功能特征来适应环境,完成其生活史。

K-对策者
种群比较稳定,种群密度常处于K值周围。

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
扩散能力较差,但竞争能力较强,把有限的能量多投入于提高竞争能力上,适应稳定生境。

r-对策者
通常出生率高,通过高r值而迅速增殖;
寿命短,个体小,子代死亡率高;
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

机会主义物种,适应于多变而不稳定的生境。

小型啮齿类和杂草等属于r-对策者,如狗尾草、飞蝗。

可能出现种群大暴发现象。

如凤眼莲等。

12、在什么条件下,植物最有可能发生自疏现象?
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随着高密度播种下植株的继续生长,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进而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

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了,于是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

13、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在何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竞争排斥?
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永久共存。

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两个种,往往在生存空间、食性、活动时间等生态习性方面有所不同。

14、如何理解生态位的概念?
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15、什么是植物群落演替?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群落演替: 一个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质的变化。

①原生演替:原生裸地。

时间长。

②次生演替:次生裸地。

如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

时间短。

16、分析“顶级群落”、“潜在植被”、“地带性植被”的相互关系。

17、应如何利用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合理规划设计、配植园林植物群落。

18、什么是顶级群落?其形成的决定性因子可能有哪些?
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决定性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动物。

19、什么是地带性植被?简述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0、简述重庆地区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组成特点。

21、试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系统,以及各基本单位的涵义。

22、什么是非地带性植被或隐植被?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什么?
23、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2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并简述其理由。

25、简述宫胁昭的环境保护林建造法。

改造土壤,控制水分条件。

收集乡土树种种子。

营养钵育苗
26、如何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27、城市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28、你认为生态城市应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