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论文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火灾爆炸事故及预防措施余进(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61203)摘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中,火灾事故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施工人员群死群伤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另一方面,这几年随着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建筑施工火灾事故的发生也日益频繁。

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防范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相应配套的公共、居住、生产等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工地也随之增加,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与现代建筑中,建筑施工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火灾隐患,如不加以监督整改,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未建成建筑物和其周围建筑物,而且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施工现场火灾爆炸先天性火灾焊割烟头点敷设着火三角形0 序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工地成为当前城市中最常见的作业场所。

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场地。

施工现场存在火灾隐患多、出入人员杂乱人为潜在火险因素多的特点。

极易发生建筑工地火灾,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认真研究火灾发生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是每位消防工作者和安全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通过分析对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做出全面阐述,并根据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找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类事故的发生。

为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和监督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该类事故的安全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1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类型1.1 焊割火灾事故在焊割火灾事故中,危害性最严重的是容器焊割爆燃事故,往往导致作业人员当场死亡,严重的甚至引起整个厂房或生产系统爆炸,造成灾难性后果。

如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天然气管道等的焊割作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部分容器与作业场所周围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浓度过高,一旦遇明火,将引起爆燃。

2000年5月,浙江温岭市某公司在对一已严重腐蚀的油罐进行动火检修,由于未对油罐进行置换和清洗,油罐内的残油和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火花引发油罐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

在焊割作业前未认真检查作业周边环境,清除易燃品,又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焊渣引燃易燃物,造成火灾事故。

1999年,浙江宁波市某工地,作业人员在l 0层外墙处用电焊切割螺栓,被割下的螺栓和焊渣落在6层外架上,引燃毛竹脚手片,而工地又未按规定配备监护人员和灭火设施,致使火势蔓延,最终造成外脚手架全部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拖延工期近两个月。

1.2电气火灾事故建筑施工现场,场地大线路分散,施工机具、照明设备较多,且大多设置在室外,容易发生受潮、老化。

一旦出现漏电短路或负荷过大等电气故障时,就有可能引起火灾,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004年4月,浙江宁波市某工地作业人员在下班时未及时清理木工车间的木屑,且未切断圆盘锯的开关电源,由于开关受潮短路引燃木屑,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1.3其他火灾事故对明火及防火重点部位管理不严,随意抛掷烟头、火柴梗引燃可燃物或电热器具烤着可燃物造成火灾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发生在食堂、宿舍、仓库和木工制作场地等部位。

2003年,浙江宁波市某工地,由于食堂工作人员用火不慎,引燃彩钢板活动房墙体内的泡沫填充材料,造成l 6间活动房及屋内生活用品全部烧毁,幸而是上班时间,未造成人员伤亡。

2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2.1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布局不合理2.1.1 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由于施工现场局限性强,人员多,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或者成"一"字型排列,并且这些建筑大都为临时性,而且都是三、四级耐火等级简易结构的建筑物;还有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只是用三合板等材料简易隔开;也有的职工宿舍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2.1.2 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一些建筑企业雇佣外来民工,吃住在工地,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多数为可燃的,无形中大幅度增加了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尤其是因施工需要,有的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的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

2.1.3 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条件较差一些建筑工地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堵塞了消防车道,还有的在明火作业区堆放易燃、可燃材料,以及危险物品库房混用。

2.1.4 先天性火灾隐患有的建筑物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审批但施工单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设计时净宽度和数量,从而留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2.2 施工现场职工消防安全意识谈薄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不知道自身的消防安全职责。

在进行施工现场检查时,大部分施工负责人认为一切都是建设单位的事,根本与自己无关,消防部门不应该管,主观上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

同时施工单位雇佣临时民工流动性大,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不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不会利用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不会报警、不会组织人员疏散,尤其是施工时间短、作业分散的民工,很难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也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个别的工地连消防安全制度也没有,更谈不上消防安全管理了,施工负责人只重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突出表现在:2.3.1 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违章安装电气设备、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现象较为严重,也用的直接将配电装置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

2.3.2 普遍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施工期间,经常使用电焊、气焊和用明火来熬沥青,进行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甚至在火灾危险场地没有事先办理动用明火审批手续,特别是一些改扩建以及建筑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没有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甚至边营业边施工,不计后果。

2.3.3 施工单位忽略烟头点火源管理施工现场办公室;民工宿舍;建筑材料堆场;可燃、易燃物较多,并且雇佣的临时民工、外来人员吸烟的随意性强,一旦将烟头丢弃在火灾危险等地方,时间一长,极易造成火灾。

2.3.4 忽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施工单位经常使用氧气、乙炔;同时民工食堂大部分临时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一旦使用管理方法不当,造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泄漏,遇到明火,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2.3.5 忽视意外火灾这种火灾是由于不能预见或忽视管理引起的,主要是管理不到位,发生民工私仇、泄愤等放火案件火灾。

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为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3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源的识别根据经典的着火三角形原理,燃烧的发生必需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要素,在施工现场火灾中助燃物即为空气可以不考虑。

由此可以看出,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具备可燃物和点火源两个条件。

同时燃烧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定发生火灾,只有在燃烧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火灾才发生。

因此火势的蔓延也是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所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3.1 引发起火的易燃、易爆,可燃物建筑工地存放着大量的屋面墙面保温材料、建筑装修材料、油毡纸、草垫子、油漆等可燃材料及汽油、柴油、油漆等易燃、可燃液体。

同时建筑工地中的作业棚、仓库、宿舍、办公室,厨房等设施,绝大多数都是用可燃材料搭设而成的临时建筑,耐火等级低。

另外,施工时遗留的废刨花、锯末、油毡纸头也都是易燃、可燃物。

3.2 触发起火的点火源施工现场明火作业特别多,在工程施工高峰期间,电焊、气焊、熬制沥青、喷灯、煤炉,以及在冬季施工中,水、砂子、河石等均要用火加热,还有工人宿舍、休息室内的取暖、食堂的用火用电等。

施工现场临时电气线路多,缺乏系统正规的设计,电气线路纵横交错。

同时由于管理不力,电气线路老化现象较多,容易发生漏电短路,超负荷用电等火灾隐患。

施工现场人为起火因素多。

由于建筑施工的工艺特点,各工序之间都相互交叉、流水作业,建筑工人常处于分散、流动状态,乱动机械,乱扔烟头现象时有发生。

3.3 火势蔓延因素建筑工地内低耐火等级的临时建筑多,而且往往相互连接,缺乏应有的防火距离,所以一旦起火,尤其遇到风天,蔓延非常迅速。

一般工地往往只有临时消防水源,在某些重要临时设施附近放置几个手提式灭火器,不可能设置比较完善的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并且施工人员的消防常识大多比较匮乏,所以很难及时地将发生的火灾遏制在初起阶段。

4 防范措施的制定和采取4.1 建立健全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并成立领导小组。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和施工班组要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覆行各自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项目部应根据工程的规模配置1名以上的兼职消防员,有条件的工地,可以建立一支经过培训的义务消防队伍。

项目部还必须建立防火制度、动火审批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品登记保管制度、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制度等,并认真贯彻落实。

4.2 认真编制和执行消防专项安全方案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的情况,确定防火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消防专项安全方案,绘制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并将该图与工地的“五牌一图”放在一起。

在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中,应当明确消防设施的位置、类型和数量,还应标明疏散通道。

在进入施工前,还应制订防火、防爆安全计划,划分防火责任区,并落实到各班组。

项目部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时,应当将消防专项安全方案的内容和消防制度也作为培训和交底的内容,传达到每一个施工人员。

4.3 严格火源管理项目部应加强现场火源的管理,严格动火审批制度。

在食堂、仓库、材料堆场、木工制作场地等重点部位应设立明显的《严禁烟火》等防火、防爆标志;易燃、易爆物品应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台帐资料;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受压易爆器具,要按规定放置在安全场所,严加保管,严禁曝晒和碰撞;氧、气焊场所应远离料库、宿舍;施工现场应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动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动用明火作业的,应根据动火级别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应在动火证上注明动火的地点、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等内容;施工现场还应设置固定的吸烟室,杜绝游烟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