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料电池原理

燃料电池原理

燃料电池发展综述摘要本文对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作了详细介绍,对其工作效率和提高效率的方法作了定量讨论,并着重研究了在中国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熔融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燃料电池MCF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燃料电池1 引言能源作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支柱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能源利用中存在两大问题:(1)利用效率不高:普通的热力发电效率平均仅为30%-40%,面对日益紧缺的能源现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

(2)污染严重:能源消耗中所产生的各种废气已严重污染了环境,给人类和生物生存空间带来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现状,研究开发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绿色技术"--燃料电池成为当今一大热门话题。

由于成本过高,难以投入实际生产等原因,燃料电池(fuel cell)自从1893 年由英国人W.Grove 发明以后,曾一度被遗忘,直到本世纪60 年代后期也只能被用于阿波罗(Apollo)和双子星座(Gemini)宇宙飞船等特殊场合。

可是近年来,由于低价格催化剂的开发,再加上许多一般发电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燃料电池发电特别是大规模发电厂的建设又重新为人们所重视。

一般的火力发电是把燃料转换为热能,驱动气轮机旋转而发电,而燃料电池是把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省去了热机的环节。

燃料电池比普通发电方式有众多优点:1.不受热机效率(卡诺循环)的限制,从而使循环效率有了质的提高。

实际效率可达60%以上。

这比普通的蒸汽发电有很大的优越性。

2.产物污染少,例如:氢氧燃料电池的最终产物只有水。

3.由于无大型旋转机械,故噪音小。

目前燃料电池的发展主要有两种趋势:第一是小型化,以适应在汽车和手提电脑内使用,主要以PEMFC 为代表。

第二种是形成规模化燃料电池发电厂,以期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形成第四代新型能源。

这方面主要以熔融碳酸盐型MCFC 为代表。

本文将重点对其进行讨论。

2 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按一般电池的表示方法,燃料电池可表示为Re/电解质/Ox 式中,Re 表示氢,肼,烃,CO 等活性还原剂。

Ox 表示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电解质为用氢氧化钾溶液,浓磷酸溶液,离子交换膜,熔融碳酸盐等,其原理模型如图 1 所示。

比如现在设想一个用氢作燃料,用氧做氧化剂,电解质用氢氧化钾溶液的燃料电池。

这个电池的体系可表示为H /KOH/O 这时电池反应为:图 1 燃料电池原理模型负极侧正极侧总反应由于燃料电池的基本性能对电站设计起重要作用,故首先对其进行必要的讨论。

电池有两大基本性能参数:1.发电能量2.开路电压。

现分别分析如下:(1).最大发电能量根据化学热力学知,对以可逆定温反应的燃料电池,设和稳定流入系统,而从系统稳定流出,忽略动能和位能变化,则此燃料电池在标准状态下对外做的最大有用功为:由得:即消耗每kJ ,最大可发出237146kJ 的电能。

如反应温度变为500K,根据G=H-TS 得:不同温度下(其它参数不变)燃料电池反应的最大输出电能如图3 所示,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输出最大有用功略有下降。

(2).开路电压一般电池电动势等于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电相位差。

如下式: 式中:E 为电池的电动势(V)为正极平衡电极电位(V)为负极平衡电极电位(V)在非标准状态下,电极电位由方程给出其中 a 和分别为电极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活度。

对于总反应为的燃料电池有:(1)其中,可见,提高温度可使开路电压和E 提高,如T=273.15 时而当T=900K 时,由式(1)可算得E=1.56v,同时我们看到,T 不变时,与lgP P 成正比,如图 4 所示图4 压力的对数与开路电压线性关系示意图可见:1.单个燃料电池电压很低,实际生产中要采用多个电池串连的电堆(Stack)的方式。

2.提高反应温度T 和反应气体压力可提高输出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性能,这对后面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讨论燃料电池的效率问题:燃料电池的理想效率就是燃料电池在保持电动势 E 值的情况下做功,即以无限小的电流做功的理想值。

据前面的叙述,其最大值为。

设燃料的燃烧热为Q=-,则燃料电池的理想热效率(即最大热效率)为例如在E 为标准电势时,如T=25 ,对则=当T=427 时=0.852,可见,温度的提高可使变大。

燃料电池工作时由于内电阻和极化等原因,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使实际电压V 小于理论值E,定义电压效率,则燃料电池的实际热效率,同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效率还包括燃料处理装置和逆变器的效率和余热利用。

故燃电池发电系统总效率其中底循环(Bottoming Cycle)为余热或未反应的尾气供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发电,供热是将余热用于采暖,实现热电联产。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底循环可有效提高总体效率。

这也是后面改进的一大方向。

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以煤为主要燃料,效率低,污染大。

为了改变现状,迫切需要发展新型绿色能源,而燃料电池大家族中的一员--MCFC 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无疑是最佳选择。

MCFC 的基本结构如图5 示:图5 MCFC 的基本工作原理该电池用多孔NiO 作阴极,多孔Ni 作阳极,熔融碳酸盐作电解质,电极反应为负极侧正极侧总反应此反应的热力学和电化学性质在前面已经详细讨论过,故在下面将直接引用。

该电池开路电压可见要提高开路电压,必须提高和之入口分压及反应温度。

同时电池本体效率(非总体效率)。

如认为每消耗1mol 释放1.930 电量,则T=1000K 时,,则可见燃料电池效率与单体电压 E 成正比,E 变大则变大。

可见,只有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才可使E 提高,从而效率也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压力和温度是提高发电性能和效率的主要手段。

MCFC 的高效率也正是因为其1000K 的反应温度和3atm 以上的工作压力。

可是,为了维持如此的燃料气进口压力和温度,需要压气机做功,并且预支大量的热量。

这些能量从何而来最经济?反应后的高温高压尾气含有大量热值很高的氢气,该如何利用?煤气化是当前方兴未艾的新技术,如何把它用于MCFC 发电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设想了下面的煤气化MCFC 联合发电厂示意图(图6)。

为了便于定量分析,一些细节问题图中已做了简化,并且设想了可能的参数。

图6 笔者设想的MCFC 联合循环发电厂结构示意图设想的燃料电池发电厂基本发电过程如下:首先将煤与593 ,5atm 的水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900 的,再经过换热器后脱硫(除去,防止催化剂中毒),最后温度降为进入燃料电池阳极,此时气压为,反应后之剩余气体中含和未反应之,经过分离器B 后分为两路,分离的水蒸汽凝结成的水后经换热器温度升为,重新进入燃料转换器与 C 反应。

分离之可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将在后面介绍)的空气经压气机压。

力升为,后经换热器,温度升为进入阴极反应,并将反应中电池内阻产生的热带出,反应后之气体进入透平做功,做的功一部分推动压气机给电池阴极提供高压空气,一部分驱动发电机发电。

从阳极排出的尾气因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氢气故首先经分离器分离为76 度的水和富氢气体,水用于煤气化,充分节约了发电用水,而氢气则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后面将详细阐述)。

这套装置有以下几大特点:1)利用煤气化的热量。

在燃料转换器中之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热为,为放热反应。

装置中将该热量通过换热器加热水蒸气,避免了额外支出能量。

2)利用反应后阴极的剩余尾气带出反应中电池产生的奥姆热,推动透平做功,发电的同时带动压气机为阴极提供高压燃气。

3)把未反应完的富氢阳极尾气分离出水后送至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系统发电。

4)部分最终的尾气可用于厂区的空气调节。

5)由于技术限制,在C 中对煤气进行脱硫处理时,温度不可太高。

故利用换热器E1,E2 对进出脱硫装置的气体进行降温升温处理,充分节约了能量。

下面定量对该电站的发电效率进行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阳极和阴极入口处气压为3.5atm,阳极为等量的和,阴极为空气,即23% 和77% 。

所以和分压分别为和,所以该燃料电池反应中输出的最大有用功可以由下面的吉布斯方程计算出:假设每小时有流入阳极,利用率为80%,则根据前面算得的最大有用功(图示工况下)可知,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为而的热值H 为。

由此可知燃料电池本体的效率为若考虑对反应完之排出气体进行联合循环,则总体效率将更高。

还假设流量为阴极处空气流量为,根据反应式知消耗量为则从阴极出口流出的废气流量为同时透平入口温度,经过透平压力降为,,将气体近似看作氮气,则每小时对外做功量为: 根据图6 知,设透平驱动压气机C 每小时做功为,空气流量,出口温度为,,入口温度为,则故透平实际向外输出电能最大为可见,当使用透平作为联合循环后,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总效率为可见效率有明显提高,整个电站向外输电功率为827+4400=5227kW 为 5.2 兆瓦级电站,以上只是考虑了燃料电池本体的发电效率,为了全面地将设想的燃料电池发电厂和普通火力发电厂进行效率比较,需考虑煤气化的效率,具体分析如下:因为每小时有近的氢气用于发电,则根据反应式可知炭消耗率为,即。

设想在转换器中,标准煤被气化的效率为80%(这是目前煤气化的一般水平),则消耗煤率为根据前面的计算,对应的发电量为,则发电耗煤率为并且可知,整个电站总效率为。

为了便于比较,再看一下普通火力电厂的情况:其发电过程为:煤燃烧高温高压蒸气透平发电机电能考虑透平,锅炉和发电机的实际效率后,普通电厂的发电耗煤率平均约为320g/kWh,总效率约为40%。

可见无论效率还是耗煤量MCFC 电厂都远远优于普通火力电厂,消耗单位质量标准煤MCFC 电厂发电量是普通火力电站的320/130=2.46 倍,燃料电池大规模发电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同时我们看到,由于氢气利用率只有80%,每小时就有的氢气作为尾气排出,可设想将这一部分氢气先引入燃气轮机,燃烧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再用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废气加热蒸汽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透平对外做功发电,整个附加装置如图7.所示。

图7 使用此方法充分利用燃料电池未反应的尾气,可使总反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3 经济性分析最后,我们再从经济角度分析该套装置的可行性。

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的经济性分析以装置的单位发电成本价格为标准。

装置的年总投资费用为PE: PE=CAP+M+OM M= FH 式中:CAP 装置总资本的年消耗额M 燃料的年消耗 C 装置总资本 F 燃料能量的消耗率OM 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年费用燃料单位能量的价格(标准煤耗价格)H 装置的年运行小时数可得出单位发电价格:式中:W 装置的发电功率(KW) 对比上述改进后的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和普通发电装置的单位发电价格,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由于结合了多项新技术,初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大,故CAP 项的值较大,可据前面单位发电耗煤量的比较计算可知其M 项的值较小;普通发电装置中CAP 项的值较小,而M 项对应值则大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