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

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


椴树的茎
2 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表皮 周皮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皮层 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韧皮射线) 形成层 维管束 木质部(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木质射线) 髓部 环髓带
(1)维管形成层
① 形成过程:

束中形成层:双子叶植物茎的原形成层发展为初生维管束 时,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保留的一层具有潜 在分裂能力的细胞。 束间形成层:次生生长开始以后,束中形成层开始活动的 同时,与之相对应部位的一层髓射线细胞脱分化,形成束 间形成层。
实验三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2005. 04
实验目的:



了解茎的外部形态,芽的类型及其结构,枝条的类型,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同时了解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与功能。 了解叶的外形,叶脉的种类,异形叶以及叶序,通过 观察掌握单叶与复叶的形态特征,并能区别单叶与复 叶,了解一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叶的内部结构; 通过叶维管束的观察,区别C3和C4植物。 识别茎、叶培养器官的变态类型,了解器官的变态, 能够更完善的执行适应于环境的生理机能,能度过不 良环境。
的角质层或毛茸或树脂等,防病虫害及冻害。 的有无分 裸芽:无鳞片包被的芽。所有一年生植物、多数二 栓皮栎鳞芽(正在开放) 年生植物和少数多年生植物为裸芽。 胡桃裸芽 按所形成 枝 芽 的器官分 花 芽 混合芽:梨等叶、芽同时开放的大都如此。 按 芽 的 活动芽:生长季节活动的芽。 生理状态 休眠芽:生长季节不活动的芽,也叫不活动芽。


维管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衔接起来,在横切 面上形成一连续的分生组织环,即为维管形成层。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②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规律:束中形成层和束间 形成层细胞均为切向分裂。

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母细胞,以后 分化成次生韧 皮部,添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

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母细胞,以后分化成次生木质 部,添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
(1)玉米叶的结构 表皮 叶肉 叶脉:平行叶脉
维管束鞘(花环结构,C4植物) 维管束 机械组织 (2)小麦、水稻叶的结构
玉米的叶
7 松针叶的结构
表皮 下皮层 叶肉组织 内皮层 维管组织
8 变态叶


苞叶 叶卷须 鳞叶 刺槐叶 捕虫叶
洋葱鳞叶豌豆叶卷须 苞叶雪莲

地下茎和地上茎,都有节和节间之分。

多数双子叶植物因节不突出,使得节与节间区别不明显。 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节往往膨大而易与节间区别(玉米)。

节间长短:不同植物或不同位置的茎,其节间的长短不同, 如长枝和短枝。莲座状草本植物就是主茎呈短枝状态。如 蒲公英。
2. 节上着生叶和芽及产生分枝:每节可生长1—几片叶, 叶腋内具腋芽,腋芽发育为分枝、花或花序。

纺锤状原始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产生木质部的导管、管胞、木纤 维;韧皮部的筛管伴胞、韧皮纤维等细胞。这些组织构成次生结构 中的轴向系统。

射线原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切向分裂后在形成层两侧产生 的近等径的薄壁细胞,沿径向方向整齐排列,称维管射线。
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木射线是木质部内的维管射线,较
老的木射线细胞壁可能木质化;韧皮射线是韧皮部内的维管 射线,韧皮射线细胞的壁不会木质化。
生 长 点:即顶端分生组织。
叶 原 基:生长点下部的的突起。 幼 叶:叶原基已发育为幼叶。
腋芽原基:幼叶腋内的突起,为腋芽
的原始体
3. 芽的类型:依据不同特征可将芽分为不同类型。
按芽在枝 上的位置 按 芽 鳞 顶芽: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定 芽 腋芽:生于枝侧面叶腋内的芽(亦称侧芽) 不定芽: 生长在老根、老茎等不固定位置的芽。 鳞芽(被 芽):芽鳞包被的芽,鳞片为变态叶,被厚

3. 节上能发育花和果实

节上的芽(腋芽)有枝芽(营养芽)和花芽(可分
化为花或花序),因此,花和果实只可能生长于节
上。
4. 茎表面有皮孔
红桦树皮及皮孔
顶芽 芽(腋芽) 节上着生叶
C
节:叶、枝、芽、 花及果着生之处
节间:节与节之间
㈡ 芽的类型
1. 芽: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的雏体称为 芽。发育为枝的芽称为枝芽;产生花或花 序的芽为花芽;能同时发育出枝叶、花或 花序的芽称混合芽。 2. 芽的结构:
A
二叉分枝只存在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无二叉 分枝。 植物分枝是对环境的适应。
第三级分枝 第二级分枝 主轴: 由顶 芽不 断向 上生 长而 形成。
主轴
第一级分枝
主茎(枝)
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五)茎的初生结构 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向日葵茎

与根一样,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也包括表皮、皮层和维 管柱三部分,但各层结构有所不同。
实验材料 1 各种类型的茎 2 各种类型的叶子 实验器材:
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刀片,放大镜,显微镜
作业

绘椴树茎的横切面的1/4(由表皮到髓)之 详图,并注明各部分 绘玉米叶横切详图,并注明各部分.
一、茎的形态和芽的结构
㈠ 茎的形态 1. 茎有节和节间之分 节:茎(枝)上着生叶的部位。 茎(枝) 节间:节与节之间的结构部分。

茎的结构
初 生 木质部
初 生 韧皮部
厚 角 组 织

髓射线
皮层
束中形成层
表皮
南 瓜 茎 双韧维管束
内 韧
外 韧
2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整体结构描述:最外一层为表皮,表皮以内充满基本组织,维管束星散排列 于基本组织中。无皮层、髓及髓射线之分。不产生形成层,不进行次生生长, 不产生次生结构。
筛管
韧皮部 纤维
导管(木质部)
纺 锤 状 原始细胞
射 线 原始细胞 韧皮射线
维 管 形 成 层 维 管 射 线
木 射 线
维管形成层 晚材 早材 第二年轮 环髓带(髓鞘) 髓 髓射线
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
次生木质部
④ 次生木质部(形成层之内、髓之外)

细胞组成:包括导管(多为孔纹)、管胞、木薄壁组织 和木纤维,具不同程度的木质化。
表皮
维管柱(星散排列)
基本组织

玉米茎内维管束(横切)放大
初生韧皮部
基本组织
残存的原生韧皮部
筛管 后 生 伴胞 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 初 生 原生木质部 木质部 气腔 维管束鞘(厚壁组织)
(六)茎的次生结构
1 双子叶植物草本茎的次生结构 结构特点: 大多数草质茎植物(草本植物)仅具初生结构, 或只进行有限的次生生长。即使具有次生结 构,也仅占次要地位,其次生木质部不发达, 维管组织中的纤维和导管的木质化程度低。
(七)茎的变态
1仙人掌肉质茎 地下茎 块茎、鳞茎、球茎、根状茎 2 地上茎 茎卷须、枝刺、叶状枝、肉质茎 马铃薯块茎
洋葱鳞茎
蟹爪莲叶状枝
荸荠球茎
二、叶的形态及其发育
二回羽状复叶
1 叶的外形 (1)双子叶植物的叶
单叶 完全叶 (包括叶片、叶柄、托叶) 一回羽状复叶 不完全叶 二回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 三回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单身复叶 羽状复叶

叶痕和束痕:叶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痕迹称叶痕;叶痕表面 看到的叶脱落时叶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束痕(维 管束痕),肉眼观察为点、线状的小突起。 芽鳞及芽鳞痕:多数植物的越冬芽外面包被的一至几轮鳞片 称芽鳞。进入生长季节后,冬芽萌发使芽鳞的鳞片脱落,芽 鳞的鳞片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环状痕迹即为芽鳞痕。
(三)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与组织学中讲的相似,
茎尖分生区最先端为原 分生组织,其后为初生 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 织亦分为原表皮、基本 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 种。
原表皮
原形成层
基本分 生组织
(四)枝条的类型


Biblioteka 单轴分枝:主干(主茎或主轴)是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而成, 主干明显而发达,距顶芽较远的分枝才能展开,这种分枝方 式即为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主茎(枝)的顶芽长至一定程度后停止生长,或 分化为花芽,距顶芽最近的腋芽发育的分枝展开后作为主干 的延伸。展开到一定程度后,又被其下腋芽产生的分枝代替, 以此类推。因此,茎、枝的主干是由主茎(枝)和其各级分 枝合在一起构成的,故称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与合轴分枝的唯一区别是:叶对生(单轴分枝 的为互生)。因此,主干顶芽停止生长后,同时有两个与其 等距离的腋芽发育为新枝。(为什么叫假二叉,而不是二 叉?) 二叉分枝:顶芽生长点一分为二,直接产生二个分枝,呈叉 状。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禾本科植物在接近地面处发生分枝,同 时产生不定根。
表 皮 皮 层:无外皮层(但外围有机械组织或同化组织) 和内皮层 初生木质部(形成层之内) 茎 维管柱:维管束 排成一环 束中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形成层之外) 髓 维管柱以内的薄壁组织,行使贮藏功能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外连皮层、内与髓相连的
薄壁组织,具贮藏和横向运输作用。
表皮 皮层
维管束(排成一环)构成维管柱

导管及管胞:草质茎的导管、管胞多为网纹、孔纹,而木质茎中
全为孔纹导管。木薄壁组织有轴向排列和横向排列两类。

木纤维:比初生木质部发达。 薄壁细胞:木质茎内少,主要存在于射线中,草质茎内多。
⑤ 次生韧皮部(形成层之外、皮层或周皮之内)

与初生韧皮部相似,以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为主要组成部分。 韧皮纤维和石细胞是次生韧皮部的机械组织。
射线:髓射线部分也由于细胞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细 胞,在径向延长了原有的髓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不 断地增加,达一定宽度时,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 质部内,又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