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贸发展的新特点(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3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507.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达到2284.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进口2223.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特别是单月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远远大于2002年。
(二)2002年至2003年1-7月受关税下调和世界市场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进口持续大幅增加,但对经济冲击不仅小于预期,而且对推动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从总体来看,入世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179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达到50%。
占全部进口增量的54.6%。
2003年1-7月加工贸易进口85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
占进口增量的23%。
加工贸易设备进口1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
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占进口比重进一步上升。
由于入世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从出口结构来看,2002年我国制成品出口297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出口的比重为91%。
2003年头7个月制成品出口20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
从进口结构来看,2002年我国制成品进口2459.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进口的比重为83%。
2003年头7个月制成品进口1823.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
从贸易平衡来看,2002年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511.5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出口呈现逆差207.9亿美元,说明我国的制成品出口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初级产品则主要是受我国加工贸易进口用料较大的影响。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加工贸易出口1995年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以来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第一大贸易方式,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02年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占出口的比重达到55%,进口1222.2亿美元,增长30%,占进口的比重47%,加工贸易顺差577亿美元。
2003年1-7月加工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5%,加工贸易迄今仍是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一般贸易方式和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
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贸易方式。
2002年一般贸易出口1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出口的比重42%,进口1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占进口比重为49%,过去一般贸易一直逆差,现在转为顺差,达到71亿美元。
2003年1-7月一般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5.2%,进口增长53.2%,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达121.9亿美元。
其它贸易方式虽然还处于很大比较劣势,但发展也很快,如2002年出口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9%,进口43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贸易逆差为344.4亿美元。
2003年1-7月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又有大幅增长。
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92%,租赁贸易出口增长147%。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2002年我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日本、美国、香港地区、台湾省、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和英国,同2001年相比略有变化,台湾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马来西亚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
马来西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我国对亚洲、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较快,我国对非洲和拉美的出口规模仍然较小,增速不稳定。
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2002年我国对亚洲出口170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0.86%,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52%。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
我国对北美国家出口增长速度较快。
2002年我国对北美出口74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22%。
2003年头7个月对北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3%。
2002年我国对欧洲出口59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
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18%。
2003年头7个对欧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50%。
2002年我国对拉美出口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3%。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拉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2%。
同年,我国对非洲出口69.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2%。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9%。
2002年我国对大洋洲出口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1.6%。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大洋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7%。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近几年我国吸引外资形势很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国出口增长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力量,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占我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52.2%。
2003年头7个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恃别是今年我国提前实现对世贸的承诺,实行了对外贸易经营权的登记制,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外贸的潜力被逐渐释放出来。
2002年集体企业出口1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2003年头7个月出口增幅为31%。
2002年私营企业出口13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5%,2003年美7个月出口增幅为161%。
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合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10%。
国有企业在出口中发挥的作用逐渐下降。
2002年国有企业出口1228.6亿美元,增速最低,仅为8.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至37.7%。
2003年头7个月出口增幅为14%,仍然是增速最低的部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
2002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为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倍。
其中出口21.9亿美元,增长5.1倍;进口25.5亿美元,增长3.7倍。
2003年头7个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57%。
加工区出口的产品90%为机电产品,其中又以计算机及其零件为主要出口产品,2002年计算机设备出口7.4亿美元,增长11倍,计算机零件出口10.2亿美元,增长33倍。
(八)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加快。
由于近几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给予西部地区各种优惠发展政策,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外贸易有了大幅增长。
出口产品结构改善,抗风险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今年受到了非典疫情的影响,但中西部地区出口仍然有了很大的增长。
河南、湖北、广西、西藏、甘肃、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在2002年大幅增长之后,2003年头7个月,出口又出现大幅增长,河南出口增幅为41.5%,新疆出口增幅为67%,广西出口增幅为48%,西藏出口增幅为66%,湖北出口增幅为33%。
江西出口增幅为44%,山西出口增幅为40%,吉林出口增幅为33%。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
从总体上和长远看,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广泛分享国际经济交流产生的比较利益,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亦毋庸赘言,由于世贸组织的大多数“游戏”规则是基于发达国家较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制定的,加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做的一系列“市场准入承诺”使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度“骤然”增大,使得国际国内对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大相径庭,形形色色的忧虑和期待油然而生。
换言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20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其中出口3255.7亿美元,增长22.3%;进口2952.0亿美元,增长21.2%。
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34.6%。
200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上升到5.1%,在世界的排位由第6位升为第5位。
货物贸易进口额仍居世界第6位,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3.8%上升到4.4%。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4%上升到了4.7%,成为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全年各月出口增速分别为29.1%、0.8%、3.5%、17.2%、18.3%、17.8%、28.0%、25.0%、33.0%、31.4%、30.0%和30.2%。
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和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引发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发展起伏较大。
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达17.8%和28.7%。
7、8、9月份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其中9月份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319.01亿美元。
四季度的出口增幅更高达30%以上。
进口也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从三季度起进口增幅大大提高,其后6个月的进口增幅分别达28.8%、22.7%、36.3%、33.3%、37.8%和28.4%。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增长点。
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126.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7%。
其中,出口1570.8亿美元,增长32.3%,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其出口增量占全国出口增量的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