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文学自考答案

幼儿文学自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幼儿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是A.合理安排结构B.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C.设置起伏跌宕的情节D.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2.幼儿口语的最主要特征是A.音乐性B,浅显C.形象性D.动作性3.长篇童话中《大林与小林》的作者是A.张天翼B.严文井C.金近D.包蕾4.总而言之,儿歌的功能是A.陶冶孩子情性B.启迪孩子心智C.训练幼儿语言D.让孩子快乐5.“儿歌”一词被广泛使用是在A.19世纪中叶B.“五四”之后C.20世纪中期D.“五四”之前6.“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要把十四说成四十就罚谁十四,/谁要把四十说成十四就罚谁四十。

”这首传统儿歌是一首典型的A.绕口令B.数字歌C.游戏歌D.连锁调7.《幼稚园上学歌》的作者是A.梁启超B.严复C.林琴南D.黄遵宪8.说儿童诗“不是儿歌,而是儿童诗”的是现代文学大师A.郭沫若D.巴金C.茅盾D.老舍9.以作者为标准,童话可分为创作童话和A.艺术童话B.民间童话C.科学童话D.文学童话10.寓言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A.埃及B.中国C.法国D.俄国11.幼儿故事《谁勇敢》的作者是A.胡莲娟B.安伟邦C.任溶溶D.杨福庆12.任溶溶的幼儿生活故事《我是哥哥》的结构方式是A.串联式结构B.并联式结构C.横式结构D.纵式结构13.《丁丁历险记》是哪国的卡通读物?A.美国B。

英国C.中国D.比利时14.卡通常常用人物身后的背景气氛来表示某些心态,如用火焰表示怒火中烧,用鲜花表示心花怒放,用星花四溅表示A.大惊或震动B.柳暗花明C.大吃一惊D.豁然开朗15.张天翼的长篇童话《秃秃大王》中对秃秃大王的刻画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A.变形B.怪诞C.神化D.夸张16.散文的灵魂是A.自由疏散B.“放得开”、“收得拢”C.“形散而神不散” D.真情实感17.幼儿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A.丰富幼儿的知识B.培养幼儿的美感C.张扬幼儿的幻想精神D.锻炼幼儿的思维18.在幼儿园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木偶剧是A.提线木偶B.布袋木偶C.杖头木偶D.铁线木偶19.木偶剧《老公公种红薯》的作者是A.孙毅B.左文C.方园D.沈慕垠20.在我国,20世纪初,曾大力倡导科学小说并亲自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界旅行》的是A.周作人B.周建人C.鲁迅D.林语堂21。

科学文艺的主要阅读对象是A.青少年B,儿童C.青少年和儿童D.学龄前儿童22.我国图画故事的倡导者和奠基者是A.叶圣陶B.贺宜C.郑振铎D.陈伯吹23.金近很重视童话的A.教育功能B.认识功能C.娱乐功能D.审美功能24.黄庆云的儿童文学创作主要成就在A.诗歌B.散文C.幼儿生活故事D.童话25.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歌舞剧本是A.《麻雀与小孩》B.《葡萄仙子》C.《三蝴蝶》D.《照镜子》26.“月儿弯弯,银光闪闪。

像把钓钩,/挂在天边。

/不钓鱼,/不钓虾,/钓串星星撒满天。

”这首儿歌的作者是A.刘饶民B.圣野C.张继楼D.冰波27.80年代末开始写作“小巴掌童话”的作家是A,冰子B.郑春华C。

冰波D.张秋生28.著名童话《大萝卜》的作者是A.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B.前苏联作家阿尔卡基·盖达尔C.前苏联作家马尔夏克D.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29.英国作家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中的主人公小熊温尼·菩是一个A.拟人童话形象B.常人童话形象C.超人童话形象D.非人童话形象30.皮诺乔是哪部(篇)童话中的人物A.《木偶奇遇记》B.《大萝卜》C.《鹅妈妈的故事》D.《大拇指》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幼儿文学创作在词汇上要多用A.名词B.助词C.动词D.连词E.形容词2.儿歌的功能有A.传播思想B.启迪心智C.陶冶情性D.训练语言E.易记易诵3.为幼儿改编童话,除要遵循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A.主题明确B.情节简化C.篇幅短小D.脉络清晰E.语言生动4.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文人诗集中,偶尔也会出现几首幼儿易理解、乐于背诵的诗,如A.孟浩然的《春晓》B.李白的《静夜思》C.白居易的《草》D.骆宾王的《咏鹅》E.杜牧的《清明》5.幼儿图画书的特征是A.形象的直观性B.构图的连续性C.画面的趣味性D.色彩的丰富性E.内容的教育性6.下列有关幼儿散文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幼儿散文萌芽于“五四”时期。

B.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开了幼儿散文的先河。

C.幼儿散文比幼儿诗更有情节,比童话更有现实性。

D.幼儿散文是介于幼儿故事和幼儿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E.短小浅近是幼儿散文同成人散文的主要区别。

7.就艺术表现形式来说,一般戏剧的种类有A.故事表演B.话剧C.木偶戏D.歌剧E.皮影戏8.科学文艺创作的要求是A.科学性B.文艺性C.思想性D.趣味性E.知识性9.曾被提名或推荐为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候选人的我国作家有A.孙幼军B.严文井C.金近D.葛翠琳E.金波10.下列有关格林童话的说法,其中表述正确的有A.格林童话的作者是德国的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二人。

B.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是格林童话中为数最多的一类。

C.《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的名篇之一。

D.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先后花了40年的时间,在广泛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E.格林童话保持了民间文学的格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广义的儿童文学2.图画书3.超人形象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幼儿文学的功能。

2.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是什么?3.常见的幼儿生活故事的主题有哪些?4.什么是语言气球?5.什么是科学故事,它有什么特点?五、论述题(共12分)试述幼儿童话的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共9分)分析河南传统儿歌《菊花开》的艺术特色。

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

爹一朵,娘一朵,剩下那朵给白鸽。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D 5.B 6.A 7.D 8.C 9.B 10.B 11.D 12.C 13.D 14.A 15.B 16.D 17.B 18.B 19.D 20.C 21.C 22.C 23.A 24.D 25.A 26.C 27.D 28.D 29.A 30.A二、多项选择题1.ACE 2.BCD 3.ADE 4.ABCDE 5.ABC 6.BE 7.BCDE 8.ABCD 9.AE 10.ACDE三、名词解释1.广义的儿童文学: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2.图画书: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而又主要以画面为载体向幼儿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

3.超人形象: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自己奇迹的形象。

这类形象是运用神化手法塑造成的,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

四、简答题1.答:幼儿文学的功能是:①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②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③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力;④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⑤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2.答:其一,是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

其二,是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言语水平。

3.答:幼儿生活故事的主题有:①引导幼儿分辨是非,领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②引导幼儿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③指出幼儿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启发他们改正。

4.答:卡通书中的对话和独白是画中人物说的话,通常用对话框图起来,并且甩出一个尖尖的小尾巴对着说话人的嘴,表示话是从此人嘴里说出来的。

由于对话框多为气球形的,常被形象地称为“语言气球”。

5.答:科学故事是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去表达科学内容。

它把科学技术上的发现、发明及其发展,常见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动植物的生活习惯或其他物体的特点、性能等知识融汇于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之中。

科学故事的创作,首先要求有较强的故事性,而且还要注意描写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活动。

五、论述题答:幼儿童话是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

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一)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幻想自然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

幼儿童话的作者大多是成人,他们并非简单地再现幼儿的幻想,而是经过选择、加工、提炼,表达出幼儿纯真美好的感情,使作品富于美感,让幼儿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受到陶冶。

(二)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

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拟人形象也是幼儿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

幼儿之所以喜爱拟人手法,首先是因为它契合他们的心理。

幼儿活动范围狭小,知识经验不多,他们接触得最多的是人,因而往往以人为度物。

万物在幼儿眼中总涂上生命的色彩,他们自然希望童话中的种种形象都是活的物体。

再次,拟人能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正适应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三)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童话是一种叙事的文体,其中对幻想形象的刻画,对幻想世界的构筑,都是通过所讲述的故事——叙事表现出来的,基于幼儿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幼儿童话的叙事方式一般都十分简洁、明快和富有趣昧,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是较为单纯的。

幼儿童话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一种单纯的类型化的性格。

幼儿童话的情节,也总是只作单纯的线索展开,情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

幼儿童话的背景也很单纯,一般都是虚化的。

六、材料分析题答:这首河南传统儿歌的最大特点是节奏明朗,音韵和谐,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这首儿歌在内容上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它和谐的韵律、铿锵的音响却能入耳入心,从听觉上给幼儿以愉悦。

儿歌开头两个六字句,各切为三个整齐的二字音节,继而随韵粘合,转为两个三字句,并换韵;最后是常见的“三、三、七”句式,既与上两个三字句相协调,又生出音节上的变化。

全歌明白如话,节奏明快,音韵流畅,语言简洁工整却又错落有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