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X-X年)的通知》(国办发﹝X﹞1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X-X年)的通知》(X办发﹝X﹞60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X 办函﹝X﹞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X省、X市、X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抓手,坚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预防为主、分类指导原则,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推进“健康X”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残疾和死亡。
到X年,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X年降低10%,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到X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X年降低20%,人均
期望寿命达到80岁。
(具体指标详见附件)
三、重点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筑牢防控体系
1.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协调解决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大问题,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市卫计局根据实际情况对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提出实时动态调整建议。
市发改局要将慢性病防治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
市财政局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要求落实慢性病防治相关经费。
市人社局和市卫计局要进一步完善门诊保障政策和支付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
市教育局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慢性病防治相关内容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市文旅局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市经科信局、市民政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农发局、市安监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2.强化医防协同。
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慢性病综合协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等工作融合开展。
市疾控中心做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评价、信息管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
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做好慢性病的规范化诊疗和专病防治的技术指导,落实慢性病病例登记报告、死因登记报告等公共卫生职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筛查,患者干预和随访管理等服务。
3.深化队伍能力建设。
进一步推动市级慢性病防治技术指导队伍
能力建设,明确具体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快市人民医院建设X市癌症防治中心工作。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规范,配备配强专职公共卫生人员,落实市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健全二级以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工作职能。
推进市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防治队伍能力。
4.完善监测评估体系。
加强水、土壤、空气等环境介质、工作场所等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逐步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纵向报告和横向交换,动态实施环境、食物等因素与健康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推进全市慢性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促进卫计、公安、民政等部门之间公民健康相关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规范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完善涵盖慢性病危险因素、发病及死亡的综合监测体系。
强化对信息的分析与利用,定期发布人群健康状况相关信息,为慢性病防治相关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控制危险因素,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1.深化综合治理。
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措施,构建绿色生态格局。
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积极推行绿色施工,提倡绿色出行。
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强化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开展土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推进粮食生产基地、菜篮子基地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推动绿色清洁生产,改善作业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降低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