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题库套卷(共九套)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题库套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A)。
A.孔子B.孟子C.夸美纽斯D.荀子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1日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4.进人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B)。
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C.主动感D.勤奋感5.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B)。
A.学习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B)。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D)。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10.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A.道德认识B.活动与交往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1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B)因素决定的。
A.政治B.生产力C.文化D.军事1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A.尼德兰C.斯图谟B.夸美纽斯D.福禄贝尔13.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A)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B.集体教育C.情感教育D.价值观教育14.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B)。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个体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B)。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16. -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具体地说,( A)主要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A.教育的目的B。
教育的领导权C.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的方针政策17.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B )。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18.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种迁移符合( D)。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19.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A.唐代B.清末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20.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 A)。
A.榜样法B.陶冶法C.说服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21.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22.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 C)为主要目的。
A.学习成绩B.自学能力C.创新和实践能力D.学习能力2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24.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C)。
A.练习B.学习C.强化D。
巩固2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安字音归类识字,这属于( D)。
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26.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是( D)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27.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 C)内,做出处理。
逾期未作处理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A.10日B.15日C.30日D.2月2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A.陶冶法B.榜样法C.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29.我国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出现在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 A)。
A.萌芽期B.建立期C.成熟期D.繁荣期30.( C)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A.教学设计B。
教学模式C.教学策略D.教学评价二、多项选择题1.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E)。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2.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有( ABC)。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结果模式E.评价模式3-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包括( ABCD)。
A.改变课程功能C.精选课程内容E.改善师生关系B.调整课程结构D.改进学习方式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ABCE)。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E.习惯化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5_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ABC )。
A.学生思想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E.学生的家庭B.学生品德D.学生身体素质6.关于先进生的教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ABDE)。
A.严格要求,防止自满B.不断激励,弥补挫折C.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D。
发挥优势,全班进步E.消除嫉妒,公平竞争7.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BDE)。
A.明确的共同目标B.-定的组织结构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E.-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8.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 BCE)。
A.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C.格式塔学习理论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9.人本主义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是( ABCD)。
A。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C.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发生变化D.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E.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10.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ABE)。
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1.下列属于学校课程的物化形式的有( ABC)。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课程目标E.教学大纲12.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ABCD)。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B.强调学科之问的关联性与统一性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E。
可以取代学科课程1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有( ABC)。
A。
探究式教学B.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C.自主选择教学方法D.教师少于预,学生多动手E.非指导性教学方法14.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 ABCD)。
A.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B.影响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望C.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程度D.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E.影响学生对职业角色的判断1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BDE)。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教师不受学生欢迎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E.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16.依据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 BCE)因素。
A.稳定B.不稳定C.内在D.外在E.可控制17.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方法有( ACDE)。
A.加强理论学习B.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C.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D.虚心向他人学习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18.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ABC)。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列提纲E。
画关系图19.下列不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BCD)。
A.网络模拟动画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
到实地参观访问E.幻灯片演示20.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
教师要转化学困生,须做到以下(ACDE)A.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B.加强对学困生的监控力度C.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D.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E.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三、判断简析题1.教师只能适应青少年的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此观点错误。
教育一方面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另一方面,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我国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程”与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无实质性的差别。
此观点不正确。
造成将两种“活动课程”混为一谈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的含义。
杜威的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组织课程。
它从根本上反对分科课程。
而我国课程计划中所设的活动课程,作为课程的一种类型,并不反对分科课程,而是与分科课程相并列、提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
3.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的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此观点错误。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根据知识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实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但是不能说它是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的。
技能不是程序性知识。
4.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伤害,学校也应该负责任。
此观点错误。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学生自行外出期间发生的伤害,学校不需要负责任,但是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而没有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这时学生发生的伤害学校是需要负责任的。
5.心理健康也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此观点错误。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人格完整;(3)正确的自我观;(4)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5)人际关系和谐;(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