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教育2018年5月会计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5BDCCB 6—10ACABB 11—14 CDAB二、双选题1、BD2、BE3、BC三、填空题1、四柱结算法;期初结存2、1494;《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现代会计之父3、经济活动4、会计核算、会计监督5、六6、空间范围7、会计期间8、人民币9、谨慎性10、货币计量11、等间距四、名词解释1、会计期间也称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上人为地划分为首尾衔接、等间距的期间。
2、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3、现金制又称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4、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时确认的资产价值。
五、简答题1、P5—7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2、P8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专门方法。
它们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3、P9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基础职能,离开了核算,监督就失去了对象;离开了监督,会计核算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只能通过监督,核算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核算和监督又是交叉的,不可分割的。
监督职能又寓于核算职能之中,贯穿于核算的全过程。
六、业务题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一、单选题1—5CCBDD 6—10AAACC 11-15BDBDA 16—21CADACA二、双选题1、AE2、BC3、AD4、BC5、AB6、AD7、BC8、CD9、AB 10、CDE (注:该题目有3个正确选项,正式考试中双选题不会出现三个正确答案的情况。
)三、填空题1、流动资产2、资产3、所有者权益4、经济资源5、总分类账户 6.贷方发生额四、名词解释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2、资产是指企业用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4、流动负债是指需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五、简答题1、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其联系是:会计科目是涉资账户的依据,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了账户所要核算和监督的经济内容,其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一个名称,只能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但它不具有结构,因而不能系统地提供特定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余情况的信息;而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它不仅能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而且能具体地核算和监督特定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余情况。
2、账户按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率、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期初余额一般在借方,本期增加数记在借方,本期减少数记在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期初余额一般在贷方,本期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减少数在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成本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期初余额在借方,本期增加数记借方,减少数(期末结转数)记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支出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本期增加数记在贷方,本期减少数(期末结转数)记在借方,该类账户期初期末无余额。
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本期增加数记在借方,本期减少数(期末结转数)记贷方,该类账户期初期末也无余额。
3、(1)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符合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又要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2)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执行统一的规定,又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3)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含义明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第三章借贷记账法一、单选题1—5 CAABA 6—10 CCBDB 11—15 BCCBC 16—20 BCDDD 21-23 BBA二、双选题1、AC2、CD3、BC4、AB5、AD6、BD三、填空题1、两个或两个以上2、借贷记账法3、减少4、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5、债权人借入6、总额7、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8、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四、名词解释1、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级的一种记账法。
2、凡经济业务发生后,只涉及两个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称为简单会计分录3、试算平衡就是在结出一定时期各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来检查账户记录和计算是否基本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4、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将资产提供给企业,相应地对企业的资产享有一定的权力,会计上称为“权益”。
五、简答题1、答: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记账法。
【名词解释】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特点是:采用复式记账法必须设置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要求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的反映,因此,对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可以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从而检查账户记录、计算是否正确,发生差错也容易查找。
2、(1)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经济内容是确定会计基本要素的基础(2)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既是会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账户分类和账户设置的基础(3)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决定了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还明确了各类账户登记的方向。
(4)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进行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
(5)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设置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六、业务题1(1)9000 (2)16000 (3)7000 (4)40000 (5)19002(1)990000 (2)950000 (3)180000 (4)245000第四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一、单选题1—5:CAAAB 6—8:DDC二、双选题1、AE2、BC3、BE三、填空题1、单位价值较高2、制造费用3、分期摊销法4、年数总和法5、累计折旧6、销售费用7、营业外支出8、使用年限法9、实收资本四、名词解释1、要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福利费用、折旧费用等。
2、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寿命不满一年,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
3、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投资收益,或者为了达到其他特定目的而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
4、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生产经营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5、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6、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间接成本。
五、简答题1、使用年限法:是指把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它的使用期间内平均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的折旧方法。
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年限,还应考虑两个相关因素。
一是固定资产清理时所取得的残值收入;二是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发生或支付的清理费用。
2、其顺序如下:1、支付被没收的财务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3、提取盈余公积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可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转入下一年度。
3、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但属于某一期间耗用的费用。
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六、业务题1、(1)借:固定资产-××设备300000贷:实收资本-甲单位300000(2)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00000贷:实收资本-乙方100000(3)借:银行存款10000贷:长期借款10000(4) 借:其他应收款3000贷:库存现金30002、(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贷:银行存款 11700(2)借:原材料-甲材料 10500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10000库存现金 500(3)借:预付账款-宏达公司 30000贷:银行存款 30000(4)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70000贷:预付账款-镇农资公司 30000银行存款 40000(5)借:原材料-乙材料 70000贷:在途物资-乙材料 700003、(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8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贷:应付账款93600(2)借:在途物资-甲材料2500贷:银行存款2500(3)借:原材料-甲材料82500贷:在途物资-甲材料82500(4)借:应付账款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4(1)借:在途物资-A 300000-B 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3000贷:银行存款 400000应付账款—甲公司 653000(2)借:在途物资-A 600-B 400贷:库存现金1000(3)借:原材料-A 300600-B 600400贷:在途物资-A 300600-B 600400(4)借:应付账款-甲公司 653000贷:银行存款 6530005. (1)借:银行存款 5000,000贷:长期借款 5000,000借:在建工程 500,000贷:长期借款 5000,000(2)借:银行存款 1000,000贷:短期借款 1000,000借:财务费用 10000贷:应付利息 100006.(1)借:生产成本-A 5600-B 2800制造费用 1400管理费用 700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10500(2)借:财务费用 1000贷:应付利息 1000(3)借:管理费用 12000贷:待摊费用-房租 12000(4)借:制造费用—分场 10000管理费用—折旧费 3000贷:累计折旧 13000(5)借:生产成本-A 12000-B 6000贷:制造费用 180007. (1)借:银行存款 125190贷:主营业务收入-甲 80000-乙 27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190(2)借:销售费用-运费 5000贷:银行存款 5000(3)借:主营业务成本-甲 48000-乙 18000贷:库存商品-甲 48000-乙 180008.(1)借:银行存款 80000贷:短期借款 80000(2)借:银行存款 32292贷:主营业务收入 276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692 (3)借:库存现金350贷:其他应收款-李平 350(4)借:银行存款 16800贷:应收账款-B公司 168009. (1)借:制造费用 7000管理费用 3000贷:累计折旧 10000(2)借:管理费用 3550库存现金 450贷:其他应收款 4000(3)借:制造费用 1500贷:待摊费用 1500(4)借:生产成本 35830贷:制造费用 35830(5)借:应交税费 1250贷:银行存款 125010. (1)借:银行存款 500000贷:短期借款 500000(2)借:固定资产-××设备 22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00贷:银行存款 257400(3)借:管理费用 1700库存现金 300贷:其他应收款-王平 2000(4)借:应付账款-A公司 60000贷:银行存款 6000011. (1)借:银行存款 1000贷:营业外收入 1000(2)借:主营业务收入 1080000其他业务收入 180000营业外收入 40000贷:本年利润 1300000(3)借:本年利润 635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000其他业务支出 150000营业外支出 5000营业费用 30000财务费用 22000管理费用 28000利润总额=1300000—635000=665000所得税费用=665000 25%=166250(4)借:所得税费用 1662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6250 (5)借:本年利润 166250贷:所得税费用 16625012、(1)实收资本=2000+350+250=2600 万(2)资本公积=300-250=50 万(3)盈余公积=500+40-350=190 万(4)未分配利润=3000-2000-500-300+120=320 万13、(1)营业利润=4800—2800—200+420—280—160—300—60+300=1720(2)利润总额=1720+120—80=1760(3)应交所得税=1760⨯25%=440(4)净利润=1760—440=132014、(1)借:制造费用 5000管理费用 2000贷:累计折旧 7000(2)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00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0000(3)借:利润分配 30000贷:应付利润 30000(4)借:管理费用 2000贷:累计摊销 200015、(1)借:固定资产 12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贷:应付票据 14040(2)折旧额=12000*(1—5%)/10÷12=95借:制造费用 95贷:累计折旧 95(3)借:应付票据 14040贷:银行存款 1404016.(1)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0(2)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0贷:银行存款 5000(3)借:生产成本—A产品 30000—B产品 50000制造费用 10000管理费用 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95000(4)借:应付职工薪酬 95000贷:银行存款 95000(5)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017.(1)借:本年利润7100000 借:主营业务收入800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6000000 营业外收入100000营业税金及附加400000 投资收益1000000管理费用400000 贷:本年利润9100000销售费用200000财务费用100000(2)所得税=(9100000—7100000)*25%=500000借:所得税费用500000 借:本年利润5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0000 贷:所得税费用500000 18.(1)借:本年利润50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00000(2)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500000(3)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4000000贷:应付股利4000000(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0000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0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400000019. (1)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260贷:银行存款8260借:银行存款1136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360(2)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487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4870(3)借:所得税费用63000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6300020.(1)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2)借:长期借款100 0000贷:银行存款100 0000(3)借:银行存款12 0000贷:应收账款12 0000(4)借:银行存款8 0000贷:预收账款8 000021.制造费用总额=5000+10000+45000=60000元A分得制造费用=60000/4000*2800=42000元B分得制造费用=60000/4000*1200=18000元A总成本=250000+80000+42000=37.2万元单位成本=372000/2000=186B总成本=120000+40000+18000=17.8万元单位成本=178000/500=356第五章成本计算一、单选1-5 CDDDC二、填空1.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2、成本计算对象3、买价附属成本三、名词解释1、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分配,从而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