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寓言故事,因此对于寓言故事的一般阅读方法要在本节课内加以渗透。
同时,还得为学生学习寓言打下基础,保护他们喜欢阅读寓言的幼稚童心。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寓言故事,认识“寓、焦、喘、截”四个生字;
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回忆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默读课文,并能在读中悟出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学会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并能将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这则寓言故事,并能读懂其中包含的道理。
\
难点:懂得寓言包含着的道理,并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掌握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核心任务】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这则寓言故事,并能读懂其中包含的道理。
难点:懂得寓言包含着的道理,并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掌握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活动一】导入课题
1、直接导入,认读课题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则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的题目叫——“揠苗助长”。
)
正音、认读
2、理解课题
你觉得这里的“揠”会是什么意思(拔)所以我们也把“揠苗助长”叫做“拔苗助长”。
3、齐读课题
【活动二】初读解决字词,理清思路
1、自由读:这个故事可有趣了,它就藏在语文书的122页,赶快去读读吧,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结合字理,学习“焦”:这个“焦”字可有意思,看!这是古代的焦,上面是一只短尾巴的鸟。
你们看这只小鸟在什么上是,在火上烤呢!想想小鸟在火上烤,它是怎样的感觉呢对了,农夫就是这样的心情。
我们把“焦”送回故事的开始,一起来读一读吧!
、
(4)长句读短:古时候有个人,他每天()自己田里的()长得快些。
(5)小朋友,这就是故事的开头。
3、过渡:看看农夫之后又干了什么呢
出示第二、三自然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指导认读“喘气”
指导认读“一大截”:禾苗长了这么高,这是一大截吗那禾苗长高了这么多,是一大截吗是啊,比原来高很多很多才是一大截。
(4)齐读
(5)这两段读懂了吗农夫在干什么(指答)这就是写农夫——揠苗助长。
~
4、找结果:种田人揠苗助长,结果怎样呢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第四自然段
读短:禾苗都()了。
这就是故事的结尾。
5、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三】讲好故事,知晓寓意
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本连环画,我们来一场讲故事pk赛,讲得好的,可以获得“故事大王”荣誉证书哦!
(一)第一页(目标:巩固动作+表情,学会第三大法宝:看提示语)
1、以前我们学习了讲故事有两大法宝,你们还记得吗就是动作+表情呢!看,这是故事的第一页,是这样讲的,你们先练练。
2、指名讲
好像:你一天、两天、三天,天天都去看,农夫,在你的眼里禾苗长高了没“好像”可以去掉吗禾苗长高了,农夫都看不出来,可见他多焦急啊!
、
巴望:原来你是在巴望禾苗长高啊,这里巴望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希望、盼望、渴望)巴望可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呢!
自言自语:什么是自言自语谁对谁说自己对自己说,就要轻轻地说呢!
3、第一次师生PK:指名讲,老师讲
4、自由练
5、指名讲
6、齐演。
7、总结:看提示语
(二)第二页(目标:巩固提示语)
1、找提示语
2、自由练
(
3、指名讲
4、同桌互练: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要小老师,说说他哪里好,哪里不好
5、指名练。
齐练
(三)第三页(目标:明理)
引读故事结尾:农夫揠苗助长,结果怎么样呢
明理:师:儿子看到这一幕,他对爸爸说
小结:把禾苗拔起来,想早点有收获这是(急于求成),小朋友,想急于求成,行不行(板书:不行!)
理解寓言:像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的故事叫做——寓言【活动四】巩固生字,学写生字
1、读儿歌
2、写字:
出示观察(望焦费算):上下结构的字,上下大小不同。
范写“焦”
3、生写
4、指导评议
【活动五】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