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什么背景下? 人的问题? 学生什么样? 我们怎么办?

2001版与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修订稿(2011版)导语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

习主体性,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

和发展性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
1“问题”是什么? Nhomakorabea(1)关于“八次”课改
① 1949~1952 年“破旧立新”
② 1953~1956 年“彷徨与探索”
③1957~1963 年“教育大革命”
④ 1964~1976 年“半途而废”
⑤ 1978~1980 年“拨乱反正”
⑥ 1981~1985 年“恢复与发展”
⑦ 1986~1998 年“坚持与改革”
课标体例变化

课程目标变化

学习领域变化

课程内容变化

具体内容变化

一些词汇的变化
⑧ 大纲与课标融合变化

2001版与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修订稿(2011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 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 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 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 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 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 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 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 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壹 围绕解决“为什么”的问 题深化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要性认识?
1.“问题”是什么?
3.围绕“什么”解读?
2.“政策法规”有什么?
1
“问题”是什么?
(1)关于“八次”课改 (2)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3)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仍旧严峻 (4)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还难得到有效保障 (5)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干预不足
体教结合
•业余训练与高水平训练
3
做到“三个字”
“懂” 知与不知的问题。关键:认知、理解、判断
体育教师对体育的理解、对体育运动技术与技能的理解、 对体育运动基本内容(项目)的理解
体“教懂结”合
什么呢?
体育教师对人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活生生个体的理解
体育教师对体育之所以在学校中叫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成长 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的理解
3
做到“三个 字”
1
把握“三个主要”
“是什么”
2 明确学校体育 “关键词”
1
把握“三个主要”
身体练习是主要手段 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是主要内容 增强健康,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是主要目的
2 明确学校体育“关键词”
课外体育
体育教学
•身体练习、体能、技能、方法、 健康、锻炼意识与习惯
•大课间、竞赛机制、创新社团(俱乐部)
1
“问题”是什么?
(4)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还难得到有效保障 (5)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的干预不足
2 “政策法规”有什么?
(1) 国家、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3)《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4)
江苏省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省委省政府提出:2015年达到“三升一降”
研究是完成任务之道 操作是解决问题之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2015年5月
目录
一 围绕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深化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要性认识

围绕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深化对学校体育内涵特征的认识

2001版与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1
“问题”是什么?
(2)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自1999年启动国家级课程改革,2001年9月推进 实验以来,这场历经11年的“新课标”改革,经过 制定、实验、修订3个较大阶段的工作,终于2011年 审批颁布实施。其时间之长、争论之大、参与者之广 都是中国课程改革史无前例的。
1
“问题”是什么?
(5) 江苏省试验点校行动计划
3 围绕“什么”解读?
关键 重点
难点
三维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课程目标:(1)总目标;(2)四个方面目标
操作,即教学实施: (1)一套教学计划的制定; (2)教什么:内容选择; (3)怎么教:什么一堂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
是什么,如何上好一堂课?
贰 围绕解决“是什么”的问 题 深化对学校体育内涵特征的认识?
(3)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仍旧严峻
从1985年始,我国共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5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持续下降。
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降局面得到遏制, 但学生中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等情况明显增加。
2007年中国体育报报道了上海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 显示青少年很多主要身体素质指标低于日本东京的学生。 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的研究, 他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 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3
做到“三个字”
“透” 是透彻,需质疑、思考与反省的过程
此话皆出我之口,此意皆出我之心; 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化” 内化为思想、信念——外化为有效行动力量
顶天立地,天地互动 理念——目标——操作(有效干预)——效果

2001版与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课程名称变化

⑧ 1999 年至现在“面向未来”
1
“问题”是什么?
(1)关于“八次”课改
虽然我们非常习惯在课程改革中使用革命字眼,但真正有革命 性意义的课程改革只有2 次:一次是1949-1952 年,把我们沿用 多年的欧美教育模式全盘否定,全面推行前苏联教育模式。原来 使用的“课程标准”改为“教学大纲”。另一次是1999 年启动, 2001年9 月开始试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该次改革比较 多的采用欧美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想,把沿用半个世纪的“教学大 纲”改为“课程标准”。从名称上重回解放前的叫法,这也不是 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内涵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 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