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美版第九册小学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九册小学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九册小学美术教案认识中国画教学目的:1、欣赏中国画的作品范例,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

2、了解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技法。

3、掌握正确运用点、线、面进行笔墨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画笔、墨、水分的特性。

教学难点:水分的运用和把握。

教具准备: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纸宣、抹布、报纸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欣赏中国画的优秀范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魅力。

构图,线条,色彩,书法等方面。

3、介绍中国画使用的材料:笔:常用的有羊毫、狼毫和兼毫三种。

羊毫的毛质较软,吸水量较大,适宜染色,狼毫毛质较硬,弹性好,适宜勾线,兼毫是狼毫和羊毫的合制,有两着的特性。

墨:有油烟和松烟两类,我们常用的有“一得阁”墨汁。

纸:生宣纸或吸水性强的毛边纸。

砚:塑料调色盘或普通的白瓷平底盘子。

水和盛器:调墨洗笔用的杯子一个。

颜料:软管国画颜料(水彩颜料也可代替)。

报纸:铺垫在桌上,防止弄脏桌子。

抹布:用于吸笔上多余的水,课后清理桌面等。

4、讲授笔墨的基本技法;执笔方法:中锋:运笔时笔杆垂直,笔尖在所画线的中间。

侧峰:偏锋运笔。

运笔方法:提、按、顿、挫、揉、拖、顺、逆、勾勒、皴、擦等。

用墨:焦墨、重墨、浓墨、淡墨、轻墨一次用墨、二次用墨。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点评。

二、南瓜和辣椒(中国画)教学目的:1、了解国画传统写意瓜果技法。

2、学习写意南瓜和辣椒的简单画法,掌握基本的笔墨技能。

教学重点:理解瓜果的形态特征及笔墨的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较好地运用笔墨生动地表现南瓜和辣椒。

教具准备: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宣纸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南瓜》,引导学生了解南瓜的特点。

3、欣赏简笔画的南瓜和辣椒,加深学生对它们外形的理解,直观辨别南瓜和辣椒外形的差异。

4、教师示范作画过程,进行具体的技法指导:⑴南瓜:用色:朱砂、藤黄师:先把笔润湿,朱砂调些藤黄,笔尖再蘸点颜色,从上而下,自左向右,侧锋用笔,注意浓淡变化,约画五、六笔,每一笔高低变化应有变化。

用墨:浓墨、焦墨。

师:等色稍干时,调浓墨用中锋勾线,线条要粗矿有利,要有曲折顿挫及明显的粗细变化。

5、学生练习南瓜的画法,教师巡视指导。

6、(生停)教师示范辣椒的作画过程:⑵辣椒:用色:洋红用墨:浓墨师:用湿笔蘸洋红,一笔形成。

再用干净的笔尖蘸浓墨,勾画辣椒的柄。

7、学生继续练习,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8、教师板书南瓜和辣椒的用笔。

9、出示整张画的完整构图,并提上文字。

10、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图。

11、作业评讲。

12、教师小结:写意公鸡的画法。

三、闽南佳果(中国画)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国画传统写意瓜果技法。

2、学习写意荔枝的简单画法,掌握基本的笔墨技能。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荔枝的形态特征及笔墨的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较好地运用笔墨生动地表现荔枝。

教具准备: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宣纸、报纸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荔枝》,引导学生了解荔枝的生长特点。

3、欣赏简笔画的荔枝,加深学生对它外形的理解。

4、教师示范作画过程,进行具体的技法指1)用湿笔蘸洋红,笔尖蘸一点浓墨,点荔枝半边。

2)蘸少许水再蘸洋红点出整个荔枝。

3)把笔洗干净,蘸浓墨画果柄。

4)用花青调墨再蘸浓墨点叶子,用浓墨勾叶脉、画枝干。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6、教师板书荔枝的用笔。

7、出示整张画的完整构图,并提上文字。

8、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图。

9、作业评讲。

10、教师小结:1)写意荔枝的画法。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方法。

四、伸向远方的路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透视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用透视规律画出街景。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表现近大远小的路及路边的景色。

教学难点:透视现象在路边景色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绘图铅笔、橡皮、纸张、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

2、复习透视现象知识。

3、导入课题《深向远方的路》师: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站在马路中间,会看到我们脚下的路很大,很宽,越往前看会怎样?生:路越来越小。

师:好,那在路边,还能看到些什么?生:还有树、房子、汽车、电线杆等师:路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生:近的大些,远的小些。

4、教师示范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找找其中的错误。

5、教师出示正确的范图,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景物特点。

6、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1、欣赏。

2、出示范图:一是色彩对比强烈,一是色彩对比弱,让学生判断哪张好?3、教师示范上色。

⑴画主体。

⑵画局部。

⑶调整大关系。

4、布置作业。

5、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讲评。

7、教师小结。

8、教学反馈:五、六面体平行透视教学目标:画生活中的六面体物,培养观察力,认识平行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平行透视特点认识。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的画法。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观察六面体,回答问题。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盒子,谁会画?学生上来示范。

师:他画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想想老师的问题,找找盒子的秘密,然后就知道答案了。

(介绍一下盒子上的术语,如:面、棱边等)⑴这个盒子有几个面?六个⑵盒子上有几条棱边有何特点?与桌面平行?垂直?(四条)⑶垂直的棱边都一样长吗?不一样,前面的长一些,后面的短一些。

3、观察几张范图,找找其中的错误。

4、教师小结:六面体: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统称,它们由六个朝向不同的面组成。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高度一致,并与画面平行的一条水平线。

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消失点:又称灭点,与画面不平行且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越远越靠拢,最后消失于一点,称为灭点。

5、引入六面体平行透视知识: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的透视,六面体的平行透视由三组线组成,一组水平线,一组垂直线,另一组心点消失。

6、教师示范一水平透视六面体的画法。

1)画一六面体平行透视关系。

2)刻画细部,抓住物体的特点,表现出盒子上的外包装。

7、比较六面体不同摆放的透视感觉,引出成角透视知识。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六面体是一个面正对着我们,现在你能看到几个面?(两个)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分析一下现在看到的这种现象吗?(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六面体成角透视:六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和画面平行的透视。

它由三组线组成,一组垂直线,另外两组朝左右两个消失点消失。

9、展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对比图。

10、观察自己带来的六面体,从不同角度写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1、作业评奖:展示优秀的作业,评奖不足的地方。

六、铁丝造型教学目的:1、认识造型艺术新样式,使学生学会用铁丝塑造各种独特的线条造型。

2、学习使用金工工具,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造型艺术新样式。

教学难点:学会用铁丝塑造各种独特的线条造型。

教具准备:各种颜色的铁丝,尖嘴钳、铁丝钳等工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出示一根铁丝,导入课题《铁丝造型》。

3、教师说明制作的注意事项。

⑴缠绕铁丝要耐心、仔细。

⑵工具使用中注意不要伤了手,不要将铁丝指向别人。

4、说明制作步骤:⑴先在白纸上作“一笔画”草图进行构思。

⑵再将铁丝弯曲成型。

⑶如果制作复杂的立体的铁丝造型,先制作出几个基本的部件,再进行组合。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讲评学生习作。

6、教学反馈。

七、儿童头部比例教学目的:1、掌握头部形态和五官位置比例。

2、认识儿童与成人头部比例的区别。

教学重点:儿童头部比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三停五眼”的理解和认识。

教具准备:绘图铅笔2B、4B、橡皮、纸张等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

2、出示一张不正确的范图,让学生来找找其中的错误。

3、导入课题,学习《儿童头部比例》。

4、请一同学上前来作模特,其他人观察:师:人的脸部五官是按照一定比例长的,如果个别五官的位置不对了,人就会看起来变形了,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师拿出范图,帮助学生观察)师:看看这张画怎样?生:鼻子太长了。

师:跟什么相比感觉长了?生:和嘴巴这相比,感觉长了。

师:很好,再来看这张,怎样?生:感觉眼睛太高了,头顶太短了。

师:很好,再看一张,有问题吗?生:两眼的距离太远了,而且太小了。

5、师拿出规范的图片,学生报告观察的结果:我发现眉毛到鼻子和鼻子到下巴的距离一样长,眼睛的大小要适中。

师:观察地非常仔细,这就是我们在画头像中要学的头部比例知识“三停五眼”。

所谓的“三停五眼”就是指成人的头长以眼睛的位置为中线,从发际线到眉毛线、从眉毛线到鼻底线、从鼻底线到下巴线这三个部分是一样长的,这是“三停”;“五眼”是指头部的宽度以一个眼睛的长度为单位,头宽为五个眼睛的宽度。

6、教师讲授画头像的步骤:画一个椭圆。

找到头长的中线,确定出眼睛的位置。

再确定头发线的位置,确定出“三停”。

把头宽分为五分,取第二和第四份为眼睛的位置。

确定出耳朵的大小。

刻画细部。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8、作业评讲。

第二课时1、复习成人头部比例。

2、介绍儿童头部比例的特点,并出示范图。

3、比较儿童头部比例与成人头部比例的不同:儿童的头形较圆,五官的位置比较集中在头部的下方,整个头长的二分之一处为眉毛线,从眉毛到下巴的二分之一处是鼻底,眼睛比成人稍大些。

4、介绍儿童头部比例的画法:⑴画一圆为头部的外形。

⑵定出眉毛线。

⑶定出鼻子线。

⑷画出眼睛大小。

⑸细部的刻画。

5、学生作画,临摹书本范图,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

7、教学反馈:八、瓶花写生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训练造型能力。

2、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物体。

教学重点:引导用线条表现整瓶花的特点。

教学难点:花朵的组合和线条的排列。

教具准备:范图、绘图铅笔2B、4B、橡皮、纸张等。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

2、启发学生观察了解一盆花的外形、花朵的特点。

3、欣赏范图:4、观察不同角度瓶花的不同样子。

5、教师示范,讲解写生的步骤:⑴定出整瓶花的大小,即定位。

⑵定出花瓶的大小,花朵的位置。

⑶表现花朵的特点和样子。

⑷刻画细部。

6、展示错误的例子:⑴构图太小。

⑵花的特点没表现出来。

⑶线条组织不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8、作业展示。

9、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1、复习瓶花写生的方法。

2、出示范图,让学生再欣赏。

3、学生上色练习。

4、作业展评。

5、教师小节。

6、教学追记:九、印制花布图案教学目的:1、学生实用美术的认识,陶冶审美情趣2、雕切的本技法,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式重复,以及重复图案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省美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