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4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学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4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学案
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造成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平衡,选择
B。
15. D 在东北地区,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收了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选择
D。
16. D 三江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热量条件不足,①错;鞍山主要是发展钢铁工业,②错;松嫩平原土地
肥沃,大连的海陆交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③④正确。选择
气候
水源
土壤
矿产 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生产
活动方式
东亚、南亚 西欧
古老文化中心 社会因素
历史悠久 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因素
商贸活动频繁 经济因素
重要的工业地带
北美洲东北部 ( 特别是 五大湖区 )
高山寒冷区、 干旱沙漠区、
湿热地区
工业、 金融、 贸易发达→经济因素 自然条件恶劣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
16.下列地区与影响其人口集中指数高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热量
②鞍山——石油
③松嫩平原——土地
④大连——交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4.B 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的移动, 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 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
误。故选 C 项。
8. D 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
AC 错误;国家振兴东
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
C 错误;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南迁移, D 正确。故选 D项。
9. D 三江平原气候寒冷,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并不密集,①错误;松嫩平原土地面积辽阔,土壤肥
分布的集中指数为材料。考查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的趋势、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和影响人口分
布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完成 10~ 11 题。
10.有关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人口相对稠密
1.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 .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 .地处内陆
2. 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 .①③
1.B 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以
13.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
A. 甲省气候、乙省地形 B. 甲省地形、乙省水源
C. 甲省水源、乙省地形 D. 甲省气候、乙省植被
12. C 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人口稀疏,可排除辽宁、山东与湖南。新疆与西藏人口稀疏,人口沿绿洲或河谷
呈带状分布。图示乙省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人口十分稠密,排除内蒙古的可能性;四川西部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 故 B
正确, D 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
口的身份,故 A、 C错误。 2. C 材料显示, 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
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
- 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
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C 正确;根据同一经线上两
点纬度相隔 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 111 千米, 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 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
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
15km,D 错
A.人口密度低
B
.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
3.C 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因而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
对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但由图可知该区域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可以推断该地区多山地
高原,地势较高。
4.B 由图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偏北,随着西伯利亚地区成为俄罗斯
德国;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
6.B 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
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 2017 届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
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 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 7~ 9 题。
1. 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 2013 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1. B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
7.东北地区(
)
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 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 15km
8.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D。
( 2017 深圳市罗湖区高三地理模拟)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
17~ 19 题。
17.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 3550-3650 m 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 距河 8— 10 km 分布人口最多 D. 高程 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8.该流域可能位于(
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及人口集中指数变化。据此完成
14~ 16 题。
14.我国东北地区(
)
A. 人口重心移动是政府行为
B. 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
C. 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D. 人口分布越来越分散
15.导致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的原因是(
)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形等因素影响,但地形并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
11. A 澳大利亚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为欧洲移民的后裔,多信仰基督教。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13 题。
12.甲、乙两省(区)可能是(
)
A. 辽宁、山东 B. 湖南、宁夏
C. 新疆、四川 D. 西藏、内蒙古
的一个重要开发区,北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所以吸引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2017 ·长沙模拟 )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
5~ 6 题。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题主要设计到后天因素和外在因素: ( 1)后天因素:主要指社会因素、营养因素、地理气候、环境卫生、
医疗条件等; 一般而言, 社会经济发达、 地理气候凉爽宜人、 医疗卫生条件好的地方, 人的寿命一般长; ( 2)
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有环境因素、饮食起居等;自然环境优美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美化人的心灵。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5.D 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②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
【高考例析】(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
住人口达 6254 . 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 3 万人。 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 2 所示,同
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 6%— 0. 7%。据此完成 1~ 2 题。
沃,商品农业发达,吸引了人口集聚,②正确;鞍山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吸引大量人口
集聚,③错误;大连临海,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④正确。故②
④正确,故答案选 D 项。
【名师点睛】本题引进“人口重心”和“人口集中指数”的概念,并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和人口
人口分布
原因
全世界 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 海拔 1 000 m 以下的平原和低
山丘陵区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 中在平原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 住和农业生产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水源分布
人类逐水而居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
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
高
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9.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