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3 项羽本纪(节选)_课件
13 项羽本纪(节选)_课件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2): 1.学书不成,去 2.项梁怒之 3.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4.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学习文字(认字写字),没有学成,就舍弃不学了
2.项梁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 3.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 4.粗略地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 完成学业。
(8)发 ①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动词,派遣。) ②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动词,射箭。)
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动词,焕发。)
④发号施令(动词,发布。) 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名词,头发。) ⑥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名词,草木。)
5.词类活用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 王。) (2)毋妄言,族矣(族,名词活用为动词,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词活动为动词,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坑,名词活用为动 词,活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
知人论世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 西河津)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 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 前135),48岁终。中国西汉史学家、思想
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左
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龙门,即龙门山,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 治水。所以司马迁自称(1)老弱罢转漕(“罢”通“疲”,疲困。) (2)天下匈匈数岁者(“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佩服。)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1): 1.项籍者,下相人也 2.其季父项梁, 3.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4.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lù)者 (2)狱掾(yuàn)
(3)力能扛(gāng)鼎 (4)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5)田父绐(dài)曰:“左。” (6)项王瞋(chēn)目而叱之 (7)斩将,刈(yì)旗 (9)乃自刎(wěn)而死 (11)自矜(jīn)功伐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 (10)舜目盖重(chóng)瞳(tóng)子 (12)岂不谬(miù)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9
语文
传记选读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13 项羽本纪(节选)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换 你 生 悲 我 葬多 谁伤 我 红人 问 剑 望 心恨 我 我 用 死 欢 心 送少 不心 独 世 天 在 苍 痛不 站 豪 柔 同 共 中 年 同处 爱 间 下 手 天 能 在 情情 你 恩 别你 有谁 四 荡烈 天刻 最 爱 时那 百是 方 尽烈 纵骨 重 匆 路一 媚英 云 绵风 匆 有种 千雄 动 绵中
(3)数
①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shǔ 动词,责备。) ②天下匈匈数岁者(shù数词,几,几个。) ③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shuò 副词,屡次。) ④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cù 形容词,细密的。)
(4)亡
①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动词,逃亡。)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亡的军队。)
要
事
件 主
要
性
格
好兵法,不竟学 观始皇,出豪言 杀郡守,举大事
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 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 显出其粗疏的一面
叱咤 吓退楼烦逼退汉王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 风云 击陈留外黄下雎阳 不沉稳,易怒,莽撞。 汉军败楚项王退汉 垓下 歌别虞姬苦战垓下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 悲歌 义不东渡自刎乌江 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 战争的实质。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 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 的宏愿; 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 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 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3.词语释义
(1)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敌:抵挡,对抗。) (2)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纵兵:出动军队。) (3) 梁以此奇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4)不肯竟学(竟:完。) (5)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扛:举起。) (6)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统率。) (7)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属:隶属。) (8)将卒二万渡河(将:率领。) (9)楚兵冠诸侯(冠:位居第一。) (10)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征求。)
今义:山东省。)
7.特殊句式
(1)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
(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判断句) (4)后则为人所制。(被动句) (5)谕以所为起大事。(介宾后置句) (6)(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 (7)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介宾后置句) (8)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判断句) (9)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判断句)
2.“叱咤风云”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 层次?
【提示】“叱咤风云”叙述项王在“楚汉相争”中的英勇善战,可
分为三层。从“楚、汉久相持未决”到“汉王伤,走入成皋”为第一层。 这一层的意思是:项王吓退汉军中“善骑射者楼烦”,并“伏弩射中汉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采集 传说。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 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 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 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 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 影响深远。还撰有《报任安书》,记 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 为历代传颂。
亲身参加。)
(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6.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才气 古义:才情
气势。今义:才华。)
(2)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 古义:统一、治理。今义: 筹划管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 某一区域。)
(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山东 古义:山的东面。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归
顺。)
(8)项王军壁垓下(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壁,名词活 用为动词,修筑营垒。) (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词活用为名词,眼泪。) (10)田父绐曰:“左。”(左,名词活用为动词,往左边走。) (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往东走。) (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身,名词活用为动词,
1.项籍是下相人
2.他的小叔父(是)项梁,
3.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 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4.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项羽家世: ①世代为楚将。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 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 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 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
(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 (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
(7)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 制。
归来我我 去世的心 斜也泪中 阳当向你 正称天最 浓雄冲重
霸王别姬
(屠洪刚唱)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 ,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 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 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 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 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 、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 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8.翻译重点句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 他们?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
足够称王了。
关于《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
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我国从传 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
3000 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
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它是历史、 文学的统一体,是文学的历史, 又是历史的文学。《史记》最初 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 “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 公”。
(5)制 ①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动词,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服。)
③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 ④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名词,体制。) ⑤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名词,制度。) 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
(6)举
①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动词,攻取。)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