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药师基本技能

临床药师基本技能

红叶001编辑抗感染药物使用强度计算的有关问题一、DDD产生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WHO的研究人员在对欧洲国家的药物利用研究中发现,由于缺少统一的分类系统和计量单位,不同人群的药物利用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1969年,WHO药物利用评价挪威中心修改欧洲药品市场研究协会的分类系统,提出了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ATC分类)。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

1982年WHO在奥斯陆的挪威医学中心成立了药物统计方法学合作中心,以促进DDD的广泛应用。

1996年,WHO把DDD 作为药物利用研究中药物用量的国际标准。

二、DDD的制定标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指当一种药物用于它的主要适应症时,假定的成人每天平均维持治疗剂量。

它是在参考了不同国家的每天维持治疗剂量后得出的平均剂量,参照体重是70公斤,即使是特定的儿童剂型也是按照成人剂量来计算的。

DDD是一种测量单位,是标准化药物用量的工具,并非每天推荐剂量或每天处方剂量(Prescribed Daily Dose,PDD)。

DDD只分配给有ATC编码的药物,随着编码的改变,DDD也会随之改变。

如甲硝唑在系统性抗厌氧菌感染时ATC编码为J01XD01,DDD为 1.5g,抗寄生虫时ATC编码为P01AB01,DDD为2g,在妇科局部应用时ATC编码为G01AF01,DDD为0.5g。

DDD值的确定方法1. 成分单一的药品的DDD值确定原则确定的该药主要适应症(对应在ATC代码上)成人日均维持剂量,当剂量需要根据体重来计算时,DDD值对应的是70kg体重的换算值;DDD值没有儿童值,即使计算的药物实际是用于儿童的剂型(如阿莫西林干混悬)时,DDD值也是使用成人的值1.0g。

DDD体现的是维持剂量而不是初始计量。

如果说明书中队药物维持剂量的描述比较模糊,则应根据大多数情况下的质量剂量来确定DDD值,如果说明书规定“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剂量至最大剂量”,应将该大剂量作为DDD值;而规定是“初始计量不能起效后应考虑增加剂量”的,则应将初始计量定为DDD值。

通常指治疗剂量,如果药物主要用于预防目的(如抗疟药),DDD为预防剂量;根据药物的纯品计算DDD值,不提供不同盐类制剂的DDD值,如青霉素G钠与青霉素G钾的DDD相同。

考虑到前提药物没有单独的ATC代码,因此也不赋予单位的DDD值;一个药物可能有多种给药途径,当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小时,DDD值相同,如氟康唑胶囊与注射液的DDD值均为0.2g;当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时,会有不同的DDD值,如奥硝唑胶囊与注射液的DDD值分别为1.5g和1.0g。

如果不同给药途径的适应证不同时,也可能有不同的DDD值;对于某种给药途径实际应用非常少,也可能就不再单独指定了,而只使用同一个DDD值。

肠外给药的不同途径(如静脉和肌注)产品具有相同的DDD值。

2. 由于相同药物在不同国家的给药剂量不尽相同,在制定DDD值时需要权衡各方的常用剂量。

由于DDD值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常用剂量的平均值,因此数值与常见的处方剂量常常不同。

3. 复方制剂DDD值的表示法复方制剂产品的DDD值表示为复方制剂的计量单位,而不是剂量。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制剂有多种配比,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制剂的DDD值均为1.0g三、DDD的修订所有新确定的DDD在3年后会作一次修订,修改时必须考虑原来的DDD、DDD的确定原则、每天处方剂量、主要适应症、使用范围和不同的推荐剂量等。

修改合剂时,主要考虑其不同活性成分DDD的变化。

第一个3年之后,DDD至少保持5年不变,除非WHO的工作小组决定对所有DDD进行修订。

通常DDD的修改要在变化达到50%时才进行,但重要的常用药物也可作小的修改。

四、DDD的优势及特点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

由于各国用药情况不同,部分DDD值允许参阅药典或权威性药学书目中规定的治疗药物剂量。

必须指出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不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由于个体差异(例如年龄和体重)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不同,药物日剂量通常是有差别的。

DDD只是药物利用研究的技术单位,不能反映不同药物治疗上的等效剂量,因此DDD不能反映同一类药物产生相似治疗效果的日剂量。

DDD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分析处方:了解医师的用药意图,发挥制剂应有的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在分析处方时,首先应该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及病情,并与医师联系,明确用药意图、对象及给药途径等,再结合药物的物理、化学和药理等性质来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作用,对处方成分、剂量、发出量、服用方法等各方面要加以全面的分析,确定克服毒副作用的方法,必要时还须与医师讨论。

五、DDD的局限性因为DDD的确定是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评价日剂量,由于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药物剂量的差异,DDD的确定没有考虑到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量减少,还存在依据体重给药的情况,即没有考虑到药物使用的个体差异。

因此,应用DDD进行的药物消耗调查,只能显示一个较粗略的消耗情况,并不是确切、真实的用药频度。

DDD只是药物利用研究中用于比较不同研究结果的技术测量单位,而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DDD值可能有所差异;使用DDD时,必须符合两点要求: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有良好依从性;DDD仅指药物用于主要适应症的日平均剂量。

DDD值只考虑药物的主要适应症的用药剂量,未能包括病程的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当剂量变异大时,或一种药物可用于一种以上适应症,或者联合用药情况一级病人的不依从性等因素时,利用DDD指进行分析要注意其限度;DDD值是成人的日平均剂量,不适用于儿童及其他euurfq的药物利用研究。

用于儿童会出现偏低的现象。

六、确定DDD的原则①DDD是根据成人用药制定的值,儿童尚无相应系统;②主要适应证表现在药物ATC代码上。

当推荐的剂量需要根据体重来计算时,体重设定为70kg。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主要用于儿童的制剂例如混合制剂和栓剂也是成人的日剂量。

但是生长激素和氟化物片剂仍按照儿童使用的剂量;③确立DDD通常根据药物的维持剂量,一些初始剂量不同的药物不能在DDD中反映出来,如洋地黄类;④DDD通常是治疗剂量,但是,如果主要适应证是为了预防,就选择预防剂量,例如氟化物片剂和一些抗疟药的DDD就是预防剂量;⑤DDD通常依据产品的纯品装入量,没有给出不同的盐类制剂的DDD;⑥DDD以药物活性物质的重量单位来表示,在确定药物的DDD时,还应考虑某些特殊的情况。

当用药途径不同剂量也不同时,应制定不同的DDD。

⑦对于剂量不能用活性物质的重量来表示的复方制剂,其DDD 是以单位剂量数为基础来确定,如片数、胶囊数或栓剂枚数。

七、相关概念DDD (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

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定义释义:DDD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际给药剂量,而仅是一个度量用药量的技术测量单位,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淡出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

特定的儿童剂量也是按照成人剂量来算的,但也有例外,如生长激素和氟化物。

药品的总剂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药品分别计算其总剂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DDDs(用药频度)=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

DDDs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成分无关的计量单位,从而可以估计药物消耗的趋势并在不同群体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比较。

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

某药的DDDs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另外,各种药物的DDDs还可以相加,可以比较不同类药物的用药频度以及不同阶段药物使用频度,使得地区、国家以及不同阶段的药物利用数据具有可比性,便于长期的药物利用监测。

还可以监测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用药频度的变化。

可以利用用药频度分析评价药物在临床的地位。

(1)确定每日规定剂量(DDD值,defined daily dose),以《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为准,药典未收载的药品结合其说明书及临床实际而定;(2)以药品的总用药量除以相应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s(用药人次数);(3)用总用药金额除以相应的DDDs数,求得该药的每日治疗费用;(4)对总用药金额、总用药量、DDDs值行数据处理,求得用药金额排序与用药人次排序;(5)对用药金额排序与用药人次排序;(6)对用药总金额和DDDs排序,并求其排序比值,以此比值反映购药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时,表明同步性良好。

限定日费用DDDc,也叫日均费用。

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 值。

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

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此值应当接近于1.0。

以DUI作为分析指标,评定医生用药的日处方量,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①收集资料,对主要数据,如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种类、用药总量、日剂量及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处理;②计算药物DDD ;③计算DUI 。

若DUI>1.0,说明处方剂量大于DDD ,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 ,用药不合理。

若DUI<1.0,说明日处方剂量低于DDD 。

八、具体计算方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即每100人天)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 数(即DDD/100人天)表示,其值=(DDDs/用药总人天数)x100,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