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政策分析
1、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 、规范招生入学秩序。 办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 办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禁 止学校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的行为。 止学校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的行为。禁止学校以 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 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 系。 2、完善招生入学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适龄儿童、少年 、完善招生入学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适龄儿童、 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 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 资源。制定并执行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学 资源。制定并执行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 校招生期间必须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 校招生期间必须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等 重要信息。 重要信息。
2007年 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 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 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2008年 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 经费全部达到该省( 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 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 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 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 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2009年 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 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 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 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 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 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 50%, 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2010年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 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择校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择校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我国中小学阶段已经陷入了 政府一边禁,家长一边择”而且愈演愈烈的怪圈。 “政府一边禁,家长一边择”而且愈演愈烈的怪圈。 近年来,各级政府屡出治理择校费禁令。今年 月 近年来,各级政府屡出治理择校费禁令。今年4月,教 育部、 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还联合下发了规范教育乱收费 的实施意见, 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 问题,严禁捐资助学与录取学生挂钩, 问题,严禁捐资助学与录取学生挂钩,严禁向学生收取与 入学挂钩的人和费用。 入学挂钩的人和费用。 然而,各种禁令并为遏制家长择校的热情,禁令之下, 然而,各种禁令并为遏制家长择校的热情,禁令之下, 择校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由择校费变成“ 择校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由择校费变成“捐资助学 赞助费” 借读费” 根据审计署的审计公告, 费”、“赞助费”、“借读费”。根据审计署的审计公告, 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违规收取的择校等费用已退还学 月底, 截至 年 月底 生或上缴财政3.84亿元,占审计调查发现此类违规资金总 亿元, 生或上缴财政 亿元 额的76%。这个数据只是择校乱收费的冰山一角,从侧面 额的 。这个数据只是择校乱收费的冰山一角, 反映了择校问题的严重性。 反映了择校问题的严重性。
义务教育的定义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 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 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 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 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1986年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 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 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区、直辖市根同年7 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 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 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 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 起开始实施新的《 法》。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 2006年 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
2009年,有41.8万非户籍儿童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其中 % 年 万非户籍儿童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 万非户籍儿童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 其中67% 在公办学校就读,还有约14万非户籍儿童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或民办 在公办学校就读,还有约 万非户籍儿童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或民办 学校就读。北京目前还有200多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但只有 多所 多所农民工子女学校, 学校就读。北京目前还有 多所农民工子女学校 但只有60多所 是有办学许可证的学校。近几年, 是有办学许可证的学校。近几年,政府对有许可证的农民工子女学 校提供了少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对在公办学校就读、 校提供了少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对在公办学校就读、符 合一定标准的农民工子女免除了杂费, 合一定标准的农民工子女免除了杂费,对有许可证的农民工子女学 校中符合一定标准的学生提供了相当于公办学校杂费标准的补助。 校中符合一定标准的学生提供了相当于公办学校杂费标准的补助。 但对于100多所没有许可证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其中的学生,政府 多所没有许可证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其中的学生, 但对于 多所没有许可证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其中的学生 没有提供任何资金支持,也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没有提供任何资金支持,也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在50%以上, 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在 %以上,做到 以公办学校为主” 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但仍有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在条件简陋的农 民工子女学校就读。 民工子女学校就读。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基本由区 县政府负担。 县政府负担。政府对有许可证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及学生提供了少量 财政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分担。 财政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分担。市级政府在解决农民工 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尽管中央政府制定了一 系列政策推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系列政策推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但由于经费负担问题没有 很好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很好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继续 改革与完善。 改革与完善。
“两免一补”政策切合实际 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这一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大教育投入、减轻农村 两免一补”这一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大教育投入、 两免一补 家庭的负担,降低辍学率,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家庭的负担,降低辍学率,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而提 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觉得 这一目标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这一目标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公 共需要。所谓公共需要, 共需要。所谓公共需要,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 的需要,具有非赢利性和非竞争性。 的需要,具有非赢利性和非竞争性。公共财政主要是为全社会 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体现整体公众利益。 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体现整体公众利益。 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决定了教育的投入理应主要来自公共 财政,由政府来保证。基础教育尤其如此。 财政,由政府来保证。基础教育尤其如此。鉴于我国以前在教 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此次加大教育投入正是对实际情况的 反应。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反应。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轻农 村家庭负担, 村家庭负担,降低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正是为了推进新农村建 设。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教育提供相应 的人力资本支持。同时, 的人力资本支持。同时,经济全球化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 竞争。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竞争。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与实际需要十分 吻合。 吻合。
“两免一补”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 两免一补”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教科书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寄宿生生活费。 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实行“两免一补” 实行“两免一补”是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家庭学生上学难, 家庭学生上学难,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 育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 育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 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 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 利益的德政之举,也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 利益的德政之举,也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
“两免一补”政策妥当、明确、可行 两免一补”政策妥当、明确、
实施“两免一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实施“两免一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与国力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阶段,与国力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如果教育投入的比例 过大,其他方面的发展难免滞后, 过大,其他方面的发展难免滞后,最终又会制约教育事业的 发展。况且我国具有人口基数大的特点, 发展。况且我国具有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农村人口更占到全 国的69%,全部免除学费会使政府负担过大。而“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 国的 ,全部免除学费会使政府负担过大。 政策既做到了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 政策既做到了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又没有变义务教育为免 费教育。因此, 两免一补”政策的内容是非常妥当的。 费教育。因此,“两免一补”政策的内容是非常妥当的。 两免一补”落实后,每个学生平均减免书本费、 “两免一补”落实后,每个学生平均减免书本费、杂费可明 确计算为:小学生400元,初中生 确计算为:小学生 元 初中生540元。可见,该政策的规 元 可见, 定是非常明确的。 两免一补”政策在各地农村深受欢迎, 定是非常明确的。“两免一补”政策在各地农村深受欢迎, 政策实施较为顺畅。可见, 两免一补” 政策实施较为顺畅。可见,“两免一补”政策是一个较为理 想化的政策。 想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