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四篇《里仁》练习
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1)《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乾•文言》也说:“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
”结合以上说法,分析“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
比。
”(《里仁》)
( 1 )本选段中含有一个成语是( )
( 2)孔子说做事要“允执其中” (《尧曰》),又说要“义之与比” ,请结合这段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何谓“无适无莫”要如何才能做到
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里仁》)
( 1 ) 一般人都喜欢追求衣食的美好,为什么孔子却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男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 1 )本选段中孔子对君子提出的要求是(用文中的一个成语填空) :( )
2)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 ,这和孔子在本选段中所要求的是否矛盾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里仁》)
(1)本段内容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
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里仁》)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自己见过的仁中既没有爱好仁德的仁,也没有厌恶不仁德的仁。
B、孔子认为,爱好仁德的仁,是没有办法超越的,厌恶不仁德的仁,不会被仁德的人影响。
C、孔子认为,没有人能够整天用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德。
D、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孔子在这段话中阐述了什么观点
7、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弘而枕之……
③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宪问》)
(1)从以上选段看,孔子的“义利观“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点不超过4个字。
)
(2)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论语》第四篇《里仁》练习参考答案
1、(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人类追求义理因为知趣相同而相聚,万物也因本质不同而分别群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音色相同的乐器会相互响应,脾性相同的人物会相互吸引。
而“德”本身有强烈的感召教化作用,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所以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处。
2、(1)无适无莫
(2)孔子提倡“允执其中” ,即做任何事情要不偏不倚,做到恰到好处;同时,孔子要求做事要以道义为标准。
此即是“允执其中” (中庸之道)的原则性与“义之与比” (只要符合于义)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3)“无适无莫”是对事没有绝对如此或绝对不如此等拘泥固执、预存成见的态度,要能做到这样大公无私,就必须以公理、正义作为依归和取舍的准则。
3、(1)因为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如果连饭都吃不饱,那是很难要求他们再进一步去做什么的。
但孔子认为对于读书人来说,追求“道”比“衣食足”更重要。
如果还要以“恶衣恶食”为耻,那当然是“未足以议”了。
4、(1)讷言敏行
(2)不矛盾。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效的时代,没有时间坐等别人来认识你的优点,别人也没有时间来慢慢发现你的长处。
因此,要在社会上立足,就需要自我推销,但这种“推销” 要实事求是,不能只会夸夸其谈却没有行动力,并且要有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推销” 。
这正说明了孔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观点。
5、(1)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
他认为,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而仁德,是必须时时坚守,一刻也不能背离的。
6、(1)C (孔子认为,不是没有人能够整天用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德,只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2)孔子认为,修养仁德并不难。
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行仁德的修养。
7、(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安贫乐道、见危授命
(2 )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