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课堂PPT)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课堂PPT)

57
• 1、药物:冰片10g、芒硝1000 g。
• 2、方法:冰片、芒硝研为粗末,混匀, 装入缝制条格的布袋内,均匀地摊平、外 敷于患肢并固定,待药袋湿后取下,晾干, 然后揉成粉末,再外敷于患肢,每两天更 换一次袋内药物,5~7天为1疗程.适用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肿胀较重的患 者。
58
3、护理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静脉壁薄弱、
静脉瓣膜缺陷与遗传因素有关。
2.后天性致病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
力劳动、妊娠、习惯性便秘等因素使腹腔内 压力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
8
☆临床表现
1.早期:感下肢酸胀、沉重、乏
力,久站后足踝部肿胀。小腿处浅 静脉扩张、迂曲成团、隆起,直立 时更明显。
• 2、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制作均为干 燥结晶体,溶解后于常温状态下很容易失去活性, 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 3、穿刺患肢浅静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阻断浅 静脉血流后,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溶栓药物,可使溶 栓剂流经血栓表面,效果更好。
56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 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 芒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 透性的原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 轻肢体张力,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 血液循环,达到肢体消肿的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
1
【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 表静脉因血流回流障碍而引 起的以静脉扩张、迂曲为主 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晚期常 合并小腿慢性溃疡。
2
【解剖和生理】
❖ 下肢静脉系统: 1、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2、深静脉 3、交通静脉 4、肌静脉
3
4
下肢静脉瓣膜: 下肢静脉内有许多向心单向开放 的瓣膜,使下肢静脉血流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 单向回流。
抬 高 患 肢
30

28
2.小腿慢性溃疡和湿疹的护理:平卧时抬高患肢,保 持创面清洁,局部应勤换药,创面可湿敷
29
3.出血的护理:立即抬高患肢和加压包 扎,必要时需缝扎止血。 4、硬化剂注射治疗。
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浅静脉
高位结扎术加曲张静脉分段剥脱术。 术前皮肤准备: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
39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 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 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 触状态,不但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 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形成于左侧的主要原因。
40
二临床表现: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种类型,即周围 型、中心型和混合型。
(一)非手术治疗时的护理 1.减少静脉血液瘀积 ①由足背至大腿缚扎上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
21
弹力袜的作用原理
❖ A、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的功能, 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部 向上逐渐递减,在小腿肚减到最大压力 值的70%-90%,在大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 的25%-45%,压力的这种递减变化可使下 肢静脉血回流而减少静脉血淤滞,能有 效的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 承受压力。
34
1.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护理,正确的是 A.卧床休息10天 B.患肢制动 C.只允许床上活动 D.早期下床活动 E.1周后方可行走
2、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后要指导病人适当地早 期活动,其意义主要是 A.防止肺部并发症 B.防止皮肤褥疮 c.防止下肢肌萎缩 D.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E.防止泌尿系并发症
46
47
48
三 辅助检查:
• 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诊断下肢DVT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完全 代替静脉造影。
•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最准确的方法。
49
四治疗:
• 下肢DVT常用的治疗方法倾向于非手术疗法, 介入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主要包括 静脉球囊扩张成型术及静脉支架置入术。药 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祛聚等药物治 疗。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 用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 效。
35
3.某病人因下肢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及剥脱术 后4h,因站立排尿,小腿部伤口处突然出血 不止,紧急处理方法是 A.指压止血 B.用止血带 C.于站立位包扎 D.钳夹结扎 E.平卧,抬高患肢,加压包扎
3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护理
37
概述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 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 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 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 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 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22
弹力袜的作用原理
B、弹力袜的周径小于人腿的周径,早上 起床下地前,一般患者的静脉血管是平 复状态而不是凸出的,这时穿上弹力袜, 坚持穿用一天,弹力袜的压力保证静脉 血管始终不凸出皮肤表面,晚上睡觉的 时候再脱下来,这样长期坚持穿用弹力 袜,凸出的静脉血管会逐渐萎扁平复。
23
(穿弹力袜方法)
24

25

26
②维持良好坐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 以免压迫腘窝,影响静脉回流;休息时抬 高患肢30—40度,利于静脉回流。
③避免腹内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避 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 重。
④患肢有水肿者,嘱其卧床,抬高患肢 30度—40度,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 以减轻患肢水肿。
27
43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 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 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意,以后肿胀平 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发现。 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过程的时间 一致,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展所致其 临床表现不易与中心型鉴别。
44
45
• 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 性略多于女性,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 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另 外,股青肿和股白肿是下肢DVT的特殊 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却是紧急情况, 需紧急手术取栓,方能挽救患肢。
2.深静脉通畅试验
17
3、影像学检查
❖ 下肢静脉造影、血管超声检查等,可以判断 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
18
【护理诊断】
❖ (一)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 脉曲张致血液瘀积有关
❖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 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有关
❖ (三)潜在并发症:小腿慢性 溃疡、湿疹、血栓性静脉炎、 出血
隐静脉剥脱术后,从足趾至腹股沟部位均匀 包扎,维持2~3周。 (3)术后患肢抬高15~20cm. (4)术后早期活动,24~48小时后下床活动。
33
❖5、健康教育
①鼓励病人穿弹力袜; ②告诉病人平时应保持良好坐姿,避免 久站、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③不要用过紧腰带、穿过紧衣物,非手 术治疗病人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 绑带; ④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⑤避免肥胖等因素。
41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 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 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 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主要 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 (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42Leabharlann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 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 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 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 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为混 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 生命。
• a、保持芒硝干燥,湿后及时更换,以保证芒硝的 渗透作用;
• b、芒硝用量要适中,厚度应均匀,勿呈球形,以 保证有效接触面积;
• c、芒硝外敷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肿胀消退情况, 每日行患肢定点周径测量,大腿以髌骨上缘15cm 点、小腿以髌骨下缘10cm点测周长,以观察芒硝 外敷效果;
• d、加强皮肤护理,避免芒硝凝集成块造成皮肤压 伤;
50
五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五)肺栓塞的观察 (六)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七)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51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不正确
的是
A.止痛,禁烟
B.指导抬腿运动
C.患肢用热水袋加温
D.保持患肢干燥
E.测皮温,观察疗效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组织营养障
53
• 4、说服患者严格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 强烈收缩,指趾皮温降低2.5~3.5摄氏度。
• 5、注意患肢温度、皮温及肿胀程度。急性期每 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 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如患肢 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足 背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有发生股青肿或股白肿的 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1)加强病情观察: ①术后24小时内注意生命征的变化,经常查看
手术切口敷料,了解切口渗血、出血情况。 ②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远端肢体的
感觉、温度、颜色、运动等情况。 ③如体温升高应注意有无切口感染和静脉炎的
发生。
32
手术后的护理
(2)弹力绷带包扎的护理: ①包扎时应从远到近,松紧适宜。 ②注意观察肢端的皮肤色泽、患肢肿胀情况。 ③硬化剂治疗局部包扎即可,维持3~6周;大
• e、外敷芒硝应有连续性,不能间断,因此应备足59 够的芒硝和布袋,以便交替使用。
(五)肺栓塞的观察
• 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2周左右完成,而静 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 脱落,因此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内及溶栓 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 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 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5
解剖和生理
❖3、脉管壁结构
脉管壁由外膜、中膜、和内膜组成。 下肢远侧深静脉及小腿浅静脉分支 的管壁比近侧薄,承受的静脉血柱 压力较近侧静脉高,故易发生静脉 曲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