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辆事故救援技术手册

车辆事故救援技术手册

车辆事故救援技术手册目录一、车辆结构 (3)二、常用装备 (5)三、救援程序 (18)三、支撑稳固 (24)四、破拆技术 (34)五、牵引顶升 (57)车辆结构车辆事故救援技术重型卡车构造4常用装备一、液压剪切器适用范围:1、剪切A柱、B柱以及C柱;2、制造安全切入口;3、剪切外壁板,开辟第三道门;4、剪切后舱门。

注意事项:1、启动前应检查润滑油油面,加注润滑油时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润滑油牌号;2、剪切时,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被剪物体飞出伤人;3、剪切时,尽可能使被剪切物体与剪刀平面垂直,以避免剪刀因受侧力而产生侧弯、损坏;4、针对不同的被剪切物体,应选择合适型号的剪切器进行剪切;5、在剪切B柱和C柱前,要拆除车辆内饰,避免剪到安全气囊的部件;6、使用完毕,应关闭油路,将机动泵油面降至最低,而后再关闭机动泵。

适用范围:1、扩张车门、抬升仪表板以创造救生空间;2、挤压车门和前翼子板,制造切入点;3、撕开车辆结构;4、撑开引擎盖。

注意事项:1、启动前应检查润滑油油面,加注润滑油时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润滑油牌号;2、扩张头与工作对象应接触可靠,尽可能用扩张头上的大圆弧进行扩张,以免滑落发生危险;3、扩张或挤压时,去除内饰,检查是否有安全气囊等部件;3、针对不同的被扩张物体,应选择合适型号的扩张器进行扩张;4、使用完毕,应关闭油路,将机动泵油面降至最低,而后再关闭机动泵。

适用范围:1、移动、抬升仪表板;2、顶撑车体。

注意事项:1、启动前应检查润滑油油面,加注润滑油时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润滑油牌号;2、当顶杆在车辆上时,不要将手靠近顶杆顶部;3、固定顶撑和活动顶撑上带有防滑齿,在作业过程中,应使它们与被扩张对象接触牢靠,防止打滑发生危险或损坏器材;4、针对不同的撑顶物体,应选择合适型号的撑顶器进行撑顶;5、使用完毕,应关闭油路,将机动泵油面降至最低,而后再关闭机动泵。

四、万向剪切器适用范围:1、剪切方向盘;2、剪切油门、刹车脚踏板;3、剪切座椅。

注意事项:1、启动前应检查润滑油油面,加注润滑油时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润滑油牌号;2、剪切时,尽可能使被剪切物体与剪刀平面垂直,以避免剪刀因受侧力而产生侧弯、损坏;3、不能剪切大于工作能力的物体;4、使用完毕,应关闭油路,将机动泵油面降至最低,而后再关闭机动泵。

五、重型支撑套具适用范围:1、支撑、稳固车辆;2、随动支撑。

注意事项:1、增加延长杆不能超过两根;2、支撑时,应利用紧固带固定;3、根据被支撑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支撑件。

六、球型起重气垫适用范围:顶撑车体,创造救援空间。

注意事项:1、球型起重气垫可固定连接使用,但是固定连接的气垫数量不得大于3个;2、固定连接或多点同时使用气垫,宜选用同一型号球形气垫;3、作业时,尽量在平整的地面上使用,气垫下方不得有尖锐的物体;4、两个气垫叠加使用时,应先将上面的气垫充气,再将下面的气垫充气。

七、锐边保护罩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保护被破拆车辆的尖锐的部分,防止救援现场尖锐物体伤害救援人员或被困者。

注意事项:使用时,应尽量避免在有腐蚀、油污的物体表面上使用。

八、方向盘气囊保护罩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交通事故现场方向盘的覆盖,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气囊弹出伤害到救援人员或被困者。

注意事项:使用时应将方向盘气囊保护罩全部套在方向盘上,同时拉紧扣带。

九、快速固定垫适用范围:适用于交通事故现场稳定车辆、固定现场、随动支撑等,防止车辆移动,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注意事项:1、应避免接触高温和腐蚀性的现场;2、叠加高度不得高于垫块最短边的3倍。

十、玻璃破碎器适用范围:适用于交通事故现场移除玻璃。

注意事项:1、使用时,应在玻璃的一角破拆玻璃;2、不可破拆夹层、防弹等特殊玻璃。

十一、伤员固定抬板适用范围:适用于交通事故现场营救伤员或折叠车顶。

注意事项:1、营救被困人员时,应将两侧的固定带固定好;2、避免在火焰和高温区域使用。

十二、抢险救援头盔适用范围:用于消防员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佩戴。

注意事项:1、佩戴前应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头盔是否有裂痕;2、佩戴时应将下颚的扣带系紧。

十三、抢险救援服适用范围:用于消防员在抢险救援现场作业穿着,能够对消防员提供保护。

注意事项:1、应存放于透气、干燥、清洁的库房内,不得与挥发腐蚀性物品接触;2、不得在火灾现场穿着。

十四、抢险救援手套适用范围:用于消防员在抢险救援现场对手部提供保护。

注意事项:不得接触油类、腐蚀性物质;应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室内,避免长时间暴晒。

十五、抢险救援靴适用范围:用于消防员在抢险救援现场保护脚部及小腿。

注意事项:1、使用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水里作业;2、使用时需将拉链拉好,尼龙搭扣粘牢。

十六、护目镜适用范围:用于消防员在抢险救援现场保护眼部。

技术参数:具有防止飞溅物入眼或冲击面部造成伤害的功能,同时能够防尘、防热、防紫外线辐射的功能。

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检查镜片有无损坏;2、不得接触火焰、高温和具有腐蚀性的物体。

十七、医用手套适用范围:用于消防员在抢险救援现场保护手部,防止体液污染。

注意事项:1、应佩戴在抢险救援手套里面;2、避免接触高温、尖锐的物体。

救援程序一、任务分工:现场指挥员:对现场进行评估,制定救援方案。

医疗人员:根据车辆情况、救助空间,实时对被困者进行全程医疗救助。

技术工具操作员(2名):对车辆进行稳固、破拆、顶撑等,营造救援空间。

安全员:对可能发生漏油、爆炸、火灾、触电、倾翻等潜在的灾害隐患进行清除;救援全程做好安全监护工作,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装备协调员):对救援现场进行警戒,救援过程中根据现场需要,提供救援所需的装备器材。

二、车辆编成车辆事故救援应优先调集抢险救援车和泡沫水罐车,特殊情况视情增加其他类型车辆;并及时通知公安、救护等社会单位到场协助救援。

三、初期管控1、指挥员应与指挥中心保持不间断联系,及时掌握现场事故车辆数,人员伤亡情况,是否发生爆炸燃烧,是否运载有危险化学品,是否发生泄漏、燃烧以及现场周边单位,居民等情况;2、选择最佳路线(特别是高速公路事故,应选择合适的入口和行进方向);3、询问现场知情人,进一步详细了解事故现场事态发展变化情况;4、救援车辆应停靠在靠近事故地带且便于装备随时取用的位置;5、车辆停靠应为其他应急车辆预留进出通道,如救护车等,防止停靠太近妨碍事故地点人员、装备的进出;6、救援人员应从较为安全的一侧下车,防止发生意外;7、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初期侦查与评估。

四、现场警戒(白天500米,晚上1000米,恶劣天气视情扩大距离)1、锥形筒应沿道路边缘开始布置,直到其被放置成一个锥形区域,对事故现场进行完全警戒(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中,应扩大警戒范围);2、装有闪烁或反光箭头的警示车辆应该成45度斜跨路中,提醒后续车流前方发生了事故;3、在事故车辆周边设立内围与外围警戒线,在车辆周围设立工作区,工具暂存区及碎片堆(用于放置车辆零部件)。

5米区,该区域是开展救援行动的区域(一般以事故车辆为中心半径5米的范围内)。

只有救援人员和医疗人员可进入这一区域,此区域要保持洁净;10米区,此区域是协助救援人员工作的范围及装备的准备区域,如可在此区域操作液压工具动力装置、开展应急照明及水枪掩护;10米区以外设置碎片堆,该区域不应距离车辆过远,防止增加救援人员负担,这一区域的外缘应进行警戒,要设立进出通道以控制车辆和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五、现场评估1、作业环境危险因素由直接环境造成的潜在的实际危害,如:(1)凹凸不平的地面(2)带电的路面设施(3)不稳定的建筑物或树木2、车辆危险因素由事故车辆造成的潜在危害,如:(1)破损的玻璃和锋利的边缘(2)液体溢出或泄漏(3)车辆不稳定3、动态危险因素在救援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因素,如:(1)天气状况或火灾(2)车辆稳定性(3)车辆结构(创造救援空间的结果)4、伤者危险因素受伤患者引发的问题,如:(1)血液与体液(2)伤者可能具有无意识的反抗性(3)伤者可能由于肥胖导致顶升难题六、个人防护最基本的个人防护装备:全套个人防护装备、齐全的救援装备(如破拆、顶撑工具等)、护目用具、防割手套、医用手套(戴在防割伤手套里面)、用于防护玻璃粉尘的口罩。

七、救生排险,营造救援环境1、支撑稳固2、破拆、顶升3、牵引、吊升八、清场撤离1、结束事故救援(1)收整所有救援器材(2)撤离交通指挥员(3)移除警示标志2、移交现场,恢复交通明确现场情况,移交有关部门。

3、恢复战备状态(1)在结束事故救援后,救援人员必须点验检查事故救援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能在下一次事故救援中使用;(2)补充车辆和设备的燃油;(3)对被损毁或消耗的工具和装备进行修理或替换;(4)替换被消耗的救援物资和医疗物品。

支撑稳固科目目的:通过训练使消防员掌握车辆各种状态下稳固支撑的基本技巧。

一、直立稳固场景设置:车辆发生碰撞后,处于直立非稳定状态,车内有人员被困。

训练器材:楔形垫块、方形垫块、梯形垫块、条形垫块等器材思考步骤:1、确定车辆的结构、状况及完整性;2、确定支撑位置,观察支撑点是否牢固,是否影响救援行动;3、确认地面能否承受支撑荷载;4、根据车辆状态,确定稳固支撑方案。

操作程序:1、用楔形垫块对车辆轮胎进行固定,防止其移动;2、对将要实施救援作业一侧的A、C柱下方进行短足固定(图),为去除悬架系统的张力,可将车辆稍微抬起放置垫块;3、在另一侧A、C柱下方进行长足固定;4、根据需要可以将梯形垫块倒置,放于车辆前后、结构部位下方,做为第五支撑点;5、如有需要可将轮胎排空,并卸下气门芯。

注意事项:1、最上层楔形垫块至少要嵌入3/4;2、确保楔形垫块足以防止车辆移动;3、确保梯形垫块接触到车辆结构部件而不是塑料保险杆;4、救援人员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置于车辆下方。

二、侧翻稳固场景设置:车辆发生碰撞后,处于侧翻非稳定状态,车内有人员被困。

训练器材:楔形垫块、方形垫块、梯形垫块、条形垫块、气动支撑套具、紧固带等器材。

思考步骤:1、确定车辆的结构,状况及完整性;2、确定支撑位置,观察支撑点是否牢固,是否影响救援行动;3、确定支撑地面是否可以承受车辆荷载;4、根据车辆的状态,确定稳固支撑方案。

操作程序:1、在车辆较低一侧的A柱、B柱和C柱的下方根据情况放置方形、条形、梯形或楔形垫块对事故车辆进行固定,确保车辆不会移动;2、在车辆底盘牢固位置设置2个支撑套具;3、支撑套具设置完毕后,将紧固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车辆大梁、承重架连接后,收紧紧固带,固定支撑杆,同时,再次检查车辆另一侧的垫块稳固状态。

注意事项:1、支撑点应选择在牢固部位;2、在使用支撑杆时,利用紧固带构建出牢固的三角支撑;3、不要将支撑杆的行程使用到最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