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科技成果登记表说明:1. 本次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的科技成果奖指:2006年以来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2. 凡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请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获奖成果简介(800字以内)各1份。
专利技术推荐入编表说明:1. 凡是业内企业的专利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2. 每项专利技术均需提供专利证书复印件1份;3. 对于重大专利技术,请提供专利技术简介(600字以内)1份。
新技术、新工艺推荐入编表说明:1. 凡属新技术、新工艺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2. 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经省部级政府部门鉴定或经行业专家认定的重大新技术、新工艺,需提供鉴定部门结论复印件、内容简介(600字以内)各1份;3. 对于单位自荐的新技术、新工艺,需提供内容简介(600字以内)和单位意见。
新产品推荐入编表说明:1. 凡是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产品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2. 对于重大新产品,需提供鉴定单位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复印件、产品简介(600字以内,并附上新产品照片)各1份。
著作、论文推荐入编表说明:1. 推荐范围:①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著作、科技论文;②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工具书;③已发表在重要期刊的科技论文;④行业专家撰写的科技论文;⑤科技人员和职工撰写的科技论文。
2. 对获得国家或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著作、科技论文,需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内容简介(1000字以内)各1份。
3. 对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工具书,需提供书籍照片及内容简介(800字以内)各1份。
4. 对已在重要期刊的科技论文,需提供复印件和论文全文各1份。
5. 对行业专家、科技人员和职工撰写的科技论文,需提供内容提要(200字以内)及论文全文各1份。
附件6参考[例文][例文]一:获奖科技成果简介▲“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完成单位:(略)主要完成人员:(略)获奖等级: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主要内容:宽带化移动信息服务是国家基本战略需求,发展以支撑数据业务为主的宽带移动通信,将无线传输速率在已有基础上提高数十倍甚至百倍,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
为此,要使系统带宽和频谱效率均提高10倍左右,并使功率效率和传输可靠性得到显著改善。
由此产生了困扰业界的无线传输两大技术难题:如何解决宽带化所引发的系统复杂性;以及在频率资源日趋匮乏的条件下,如何使其使用效率提高10倍以上,并以可实现的复杂性获取逼近容量限的最优传输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多项重要课题的支持下,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宽带多载波多址传输理论与技术、多天线发送多天线接收MIMO传输理论与技术及逼近容量限迭代接收理论与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宽带化的复杂性问题,并以MIMO信道容量逼近方式解决频谱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问题。
围绕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系列理论成果,在IEEE核心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获2011年度IEEE通信学会莱斯最佳论文奖;形成系列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10余项提案被3GPP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技术成果已规模应用于华为公司的主力基站、展讯公司终端芯片及瀚讯公司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福建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完成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福建省水利信息中心、福建长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员:杨志英、张天明、吴金塔、廖立伟、梁立峰获奖等级:一等奖主要内容:该系统是一个业务覆盖防汛、农业、海洋等部门,地域范围覆盖9个设区市、84个县(市、区)、1108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开发区)和15531个行政村的全省综合性应急视频指挥系统。
该系统利用mpls-vpn等技术首次构建了福建政务网、广电县乡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网“四网合一”的多元异构视频通信传输平台;对viewpoint 层次化视讯组网和松耦合式分离架构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千点级“三级mcu级联”;开发了权限分离式视频会商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同时跨地区跨部门的多会议的组织管理。
该系统实现了我省防灾减灾“组织保障到乡、预警信息到乡、视频会商到乡、指挥部署到乡、视听到村”的目标,经过近3年的应用,该系统全面提高了我省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的水平,在应急指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多元异构视频通信传输技术和系统大规模应用等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例文]二:专利技术简介▲专利号:ZL00123597.4发明名称:数字信息传输方法及其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系统发明人:杨林、杨知行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本专利简介:该发明专利的“数字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采用了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对数据帧结构中的不同信号成分分别采用时域和频域处理,其中对帧同步的时域处理采用直接PN扩频编码,不采用DVB-T中的导频和保护间隔,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同步的快速捕获性能及抗干扰能力。
在接收时通过该帧同步即可完成信道估计、帧同步、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
其中还提出了对保护间隔的零填充、循环填充和时域正交PN序列填充等方案。
该项专利是清华大学提出并组织实施的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我国自主制定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核心技术,不同于目前任何一种数字电视传输体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利用该技术创立的DMB-T在总体性能和主要系统指标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优于欧美所使用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2000年,我国政府利用该方案,阻止了国际电联工作会议“日本标准方案”的通过,得到了极好的国际影响,在国际电联赢得了声誉。
2003年长虹、康佳等九家彩电企业利用该项专利技术研发DMB-T数字电视及和机顶盒,新增产值511万元。
现在,已在上海流片成功,批量生产后年产值将达百亿元。
基于该专利的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已在北京、德国和日本的共4个公司内投入生产,2004年生产23台,新增产值511万元,为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收益。
目前,该设备现已装备国内十多个省市的21个城市使用,为我国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专利号:ZL98117324.1发明名称:数据通信通道及公务通道保护设备发明人:邹世敏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专利简介:该发明涉及一种SDH(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系统中的数据通信通道及公务通道保护设备,该设备包括将从线路上终结下来的开销串行数据中的数据通信通道字节和公务字节由收端的定时时序调整至发端的定时时序的调整电路,以及与所述调整电路相连,从分别来自所述调整电路以及本地公务单元和主控单元的数据通信通道数据和公务数据中选择一路作为输出的选择电路,由于在系统底层设计一种旁路主控单元的保护电路,所以当主控单元和公务单元正常工作时,选择单元就输出来自主控单元及公务单元的数据通信通道数据和公务数据,反之则输出来自调整电路的数字通信通道数据和公务数据,从而在不采用主备用方式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对数据通信通道及公务通信的保护,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并且由于该设备采用穿通方式传输某些OAM信息,从而缩短其传递时间,大大加快了环路上OAM信息的处理时间。
在华为的光网络产品中,该项技术占有重要地位。
该项专利针对SDH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通信中断现象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不仅能有效的解决SDH网元控制器故障和公务单元故障后的网元通信保障问题和不同运营商网络见的OAM&P信息透传的问题;同时能大幅度地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从而促进新电信业务的开展。
该发明自1998年1月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华为新一代光网络产品OSN1500/2500/3500/7500/9500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势。
1999-2004年,在华为光网络产品中使用该专利技术的SDH产品占近50%,销售额超过160亿。
目前,采用该技术的华为光网络产品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销售,2004年销售额超过75亿,居全球第二。
随着光网络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一项成熟技术,该专利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与各大通信公司的知识产权谈判中,该专利凭借自身的价值,成为专利交叉许可的重要砝码,节省了数千万的专利许可费,并扩大了华为公司的竞争优势。
[例文]三:新技术新工艺简介▲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简介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到1995年实现了5000万吨以上20年长期高产稳产,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
按当时的资源和技术,产量每年将递减200万吨以上,到2009年将下降到3000万吨以下。
为满足国家对能源的需求,1996年大庆油田适时提出到2009年,即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之际,保持4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的新一轮目标。
为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四方面难题:油田含水将由82%上升到95%,剩余油高度分散,如何有效减缓产量递减;化学驱如何在中低渗透油层中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获得规模产量;松辽盆地成熟勘探区能否再获得新的重大油气发现,实现资源的有序接替;每年将达到10亿立方米多样化的注采液如何安全、有效运行,保护好国家的湿地资源。
因此,从1996年开始陆续启动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项目,组织了3000多人参加的研究、试验、推广一体化研发团队,经过持续攻关,实现了持续高产稳产。
项目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9件,实用新型专利88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秘密28件;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论文322篇;专著6部;形成各种新技术标准52件。
主要是取得了四方面技术创新成果:一是自主研发了高度分散剩余油定量描述与精细采油配套技术,实现了储层精细描述、剩余油定量识别和精细高效挖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首创聚合物粘弹性驱油理论及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揭示了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创新了聚合物粘弹性驱油理论,引领了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三是首次揭示了大型陆相坳陷盆地负向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创新了薄砂体精细找油技术。
突破了构造高部位找油的传统认识,实现了勘探思路从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带的转变,迎来了老探区石油储量增长的新高峰。
四是创新并实施了超大容量多样化注采液处理利用配套技术,实现了特大型油田安全、清洁、高效运行。
发明、创新和应用31种新设备、26项新技术、14种新工艺,形成了可适应每年高达10亿立方米多样化注采液的新一代降本增效五大地面工程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