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 北京1号线地铁是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 1969年试运行。
• 上海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 的磁悬浮示范线。
• 香港地铁开通于1979年,是中国第三个拥 有地铁的城市。
二、轨道交通系统类型及特点
• 轨道交通类型主要有:地铁、轻轨和市郊 铁路。
三、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优势
• 节约时间 • 速度快、运能大 • 减少交通事故 • 占地少 • 节约能源 • 减少环境污染
一、常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组成
• 1.公共汽车 •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载运量大,使用最广
泛。 • 我国按载客数量将公共汽车分为三类:
–小型车:载客60~90人 –中型车:载客90~130人 –大型车:铰接车和双层客车,载客130~180人
• 天然气代替柴油,电能和氢燃料为动力。
2.公交线路和线网
油站、调度中心等。
4.运营管理系统
• 包括两个方面:
– 运营调度计划的制定 – 运营调度计划的执行和监控
• 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自动监控系统(AVM)
二、公共汽车交通的特性
• 适应性广 • 线路设置灵活 • 车站设置灵活 • 行)规划的概念和目标 •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
• BRT的特殊作用,主要是填补轨道交通和常 规公交之间的服务薄弱范围。
“BRT之父”杰米·勒纳
• 杰米·勒纳,巴西人,建筑师出身。 他曾获得法国政府的奖学金,在巴黎建
筑科学暨技术中心进修学习,还在图卢兹短 期工作。1965年进入库里蒂巴规划设计研究 院,开始参与城市规划工作。
• 2.规划内容
–交通调查、综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评价
• 3.规划检验
–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
• 4.规划实施
–实施内容、实施的政策保障情况、实施时间计划 表
(三)公共交通线路网的技术指标
• 1.线路网密度 • 有公共交通线路通行的街道长度与城市用地
面积之比。
L
F
• 规划密度,在市中心区一般为3~4km/km2, 城市边缘地区为2~2.5km/km2 。
• 2. 线路长度
• 市区单程长度一般为8~10km,不超过13km, 或车辆运送时间30~40min的行程。大城市 直径和郊区线路不宜超过60min的行程,中 小城市郊区线路不宜超过40min。
• 3.站距
• 线路长度相同时,站距长,则站点较少, 进出站加速时间损失较小,运行速度较高, 节省长站距乘车时间。但站距长增加乘客 步行到站的时间。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第一节 常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二节 轨道交通系统 第三节 BRT系统
第一节 常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 公共交通:为社会非特定多数人群的日常 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交通方式。
• 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固定线路的常规公共 汽车、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BRT )、无轨 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 车、出租汽车、轮渡、客航等。
四、道路交通条件对公共汽车运行的影响
• 影响地面公共交通车辆正常运行的因素: • 雨雪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 • 未设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道路上 • 路口不实行公共汽车优先通过 • 没有公共汽车专用道也无港湾式停靠站
五、改善公共汽车交通服务的措施和政策
• 车辆技术的改进措施 • 公交优先管理技术
– 路段优先 – 交叉口优先
• 公交优先政策
六、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 车辆定位技术 • 站台信息显示系统 • 车内信息显示系统 • 收集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 智能化收费系统
第二节 轨道交通系统
• 一、概述 • 1863年伦敦修建第一条地铁,目前开通地
铁的城市已达100多个。
• 中国地铁始建于1965年;目前已建成地铁 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重庆、香港、中 国台北、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准备 或正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有:武汉、长 春、沈阳、大连、杭州、成都、郑州、西 安等。
• 确定站距应考虑居民出行费时最少,求出 最佳站距。
• 站距大小还受道路系统、交叉口间距、公 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等制约。
• 4.站位
• 在路段上的站位:纵向应沿车辆前进方向 迎面错开20~30m。
• 在交叉口附近的站位:离停车线有一定的 距离,便于乘客换乘。
• 5.线路的非直线性系数 • 公交线路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之比。
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 础上,确定公共汽车车辆数、线路网络、 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使公共汽车 客运能力满足客流高峰的需求。
–战略规划:20年以上 –远期规划:5~20年 –近期规划:3~5年
• 原则:近期宜细,远期宜粗。
(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框架
• 1.规划目标分析
–规划的项目背景、依据、宗旨、原则和策略
• 线路设置:应尽可能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出 行条件,尽量减少城市个体出行的比例。
• 线路走向:应符合客流的方向,使车辆沿 途载客均匀,上下车乘客接近平衡,避免 过分迁就少量客流。
• 线网规划: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一起进行 综合规划,共同担负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 责任。
3.公交车站和场站设施
• 首末站: • 枢纽站: • 中间停靠站: • 公交车站站距: • 场站设施:停车场、保养场、大修厂、加
第三节 BRT系统
Bus Rapid Transit 快速公交系统
私人小汽车与公交的对比
一、BRT的概念与定位
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就是在大 型巴士的基础上特别设计的交通系统,以实 现轨道交通的机动性和速度。
BRT=常规公交车+ 轨道交通服务
Bus Rapid Transit
• BRT系统起源于南美,在国外已有50~60年 的经验,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 之间的新型公交客运形式,既有轨道交通 固有的快速、大容量的特点,又保持传统 公共汽车便利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 棋盘式街道网 – 辐射式街道网 – 圆环形街道网
• 6.居民出行时间
• 步行时间、候车时间、乘行时间、换车时 间
• 7.公共交通换乘系数
• 衡量乘客的直达程度。大城市不应超过1.5, 中小城市不应超过1.3。
换乘系数=
乘车出行人数+换乘人次 乘车出行人数
• 8.线路重复系数
• 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在公共 交通发达的城市一般在1.25~2.5之间。
相关主题